人际关系管理理论下《雷雨》中的戏剧冲突及身份建构

2015-07-16 08:17王月花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身份建构雷雨冲突

王月花

[摘要]本文以话剧《雷雨》为分析语料,运用Spencer-Oatey的人际和谐管理理论来分析戏剧中通过对交际者面子及社交权的威胁来构成的人际冲突,以及交际过程中交际者身份的构建。

[关键词]人际关系管理理论;雷雨;冲突;身份建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18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9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及话语的冲突推动着剧情波澜起伏的发展。人际交往中,交际者会利用一些语言来突出自己的身份以便使自己在交际中处于有利地位。身份是指说话者拥有的社会角色,如教授、医生、领导等。身份构建涉及交际参与者的角色、权利地位等特定语境因素,其重要功能就是给予人们自尊,人们对自我的积极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其中最常见的身份构建,一种是构建强势身份;一种是构建弱势身份。所在话剧当中,交际者利用一些冲突性话语,如命令、指责、断言等去攻击对方的交际面子,破坏其交际形象,挑战双方的和谐,从而去构建或凸显交际者的强势身份或地位。

二、人际关系管理

Spencer-Oatey提出了人际和谐管理模式,该理论认为人际交往中既存在和谐也存在冲突。交际者可以通过语言去构建、维护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通过忽视或威胁去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Spencer-Oatey提出了人际和谐管理模式包含四中和谐取向:和谐——维护取向、和谐——增强取向、和谐——挑战取向、和谐——忽略取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可能会由于对交际者面子或社交权的威胁而遭到破坏,或引起交际双方的冲突。面子威胁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对交际者的素质面子或身份面子的威胁,社交权威胁指的是交际过程中对交际者平等权或交往权的威胁。素质面子指交际主体希望交际对象对自己的能力、技能、外貌品行等个人素质方面给予正面评价或积极认可,与个人自尊或个人的形象紧密相关。社交身份面子指交际主体希望就自己的社会身份或角色(如领导、贵宾、朋友等)方面得到对方的认同与维护,与公共价值紧密相关。平等权指交际双方在交际中应是平等的,不应受到对方的驱使,利用或不公平地命令。交往权则指交际主体享有自由地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的权力,包括参与原则、移情原则以及尊重原则等三个次则。

三、戏剧的冲突及人物身份构建

《雷雨》这部作品包括四幕,主要以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主线展开,主要包括周朴园与鲁侍萍、周繁漪、鲁大海这三对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本研究着重针对这三对人物的语言进行研究。

(一)素质面子的威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身份构建

01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02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03 周:谁指使你来的?04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

05 周朴园:好!痛痛快快!你现在要多少钱吧?06 鲁:什么?

07 周:留着你养老。08 鲁:(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么?……..09 周:(有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10 鲁:(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当周朴园发现侍萍还活着,这可能损害他的名誉、地位时,他开始则厉声斥问侍萍“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表明了交际双方的正面冲突的开始。这种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话语构建了他地位高,权力大,一副“尊者”的形象。同时准备用巨额支票收买侍萍,以便维护自己的个人正面形象。但这一行为严重损害和侮辱了鲁侍萍的人品及人格,从而威胁了鲁侍萍的个人素质面子。这种行为也间接地构建了他虚伪、冷酷的面貌。虽为下人却不甘忍受凌辱,鲁侍萍接过支票将其撕碎,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己不畏权势,不为金钱诱惑的人格魅力从而维护了自己的个人尊严。

(二)身份面子的威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身份构建

01 鲁大海:(大笑)董事长,您不要同我摆架子,您难道不知道我是谁么?

02 周朴园:你?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03 鲁:对了,一点也不错,所以来拜望拜望您。…….04 周:你以为你们那些代表们,那些领袖们都可靠吗?05 鲁:至少比你们只认识洋钱的结合要可靠的多。……06 周: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呼喊是不成的…..07周:鲁大海,你现在已经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在第二幕中展开了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上述话语中鲁大海首先承认了周朴园作为矿上董事长的这一社交身份及角色,但却没有毕恭毕敬的去维护他的这一社交身份,而是用(01)这种强烈、不屑的语气像周朴园发出反问。这是对人际和谐的一种挑战,也预示着他与周朴园之间的正面冲突即将拉开帷幕。鲁大海通过这种方式建构了自己对封建资产阶级家的满腔愤怒甚至是敌对仇恨的立场,作为工人代表敢于与残酷的资产阶级抗衡和斗争。周朴园已经得知鲁大海是他儿子,并且也是罢工代表,此刻却故弄玄虚,故作糊涂用(02)来讽刺威胁到他根本利益的鲁大海,并且也承认他作为工人代表的社交身份。在双方的争执冲突中,周朴园又用(06)中“傻小子”这一称呼损害他作为工人代表的社交身份和形象,嘲讽他无力与权势抗衡。随着他们的矛盾不断激化,周朴园最终用(07)这样的话语彻底地将鲁大海作为工人代表这一身份否定和取消。

(三)平等权及社交权的威胁——周朴园与周蘩漪的身份构建

01 周蘩漪:好,先放在这儿。02 周朴园: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03 周蘩漪:四凤,你把它拿走。04 周朴园: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05 周蘩漪:我不想喝。06 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endprint

07 周蘩漪: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08 周朴园:周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09 周蘩漪:哦,不!我喝不下去!

周朴园要强逼周繁漪喝药,周朴园通过(02)(04)这种命令性话语和指示性话语逼迫他的妻子喝药,这明显违反了交际中的平等原则。而周朴园又采用(08)去指责周繁漪,应该为孩子树立服从的榜样,这就违反了交际中的尊重原则。周朴园通过这种命令、指令、驱使性语言构建了他在封建家庭中的“威严”和“权威”,一切都只能顺从不能违抗。而(01)(03)(05)(09)这种先委婉拒绝,到后来的直接性对立回应“不,我不想喝”体现出繁漪争取交往平等权与行为自主的意图。这也体现了周朴园和周繁漪之间的强烈冲突。周繁漪通过反抗构建了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形象,对以周朴园为代表的专制男权的压制充满了愤怒。

四、结语

本文从人际关系管理的角度分析了《雷雨》中周朴园与周繁漪、鲁侍萍、鲁大海之间通过对素质面子、身份面子、平等权及交际权的威胁,从而构建出周朴园是一位在封建资产阶级社会中具有强势的身份特征,在家庭中是绝对“威严”的至高无上的发号施令者。与之相反的是,周繁漪、鲁侍萍、鲁大海皆是具有反抗斗争精神,却是被压迫的身处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表。本研究希望能够借助人际管理理论进一步了解戏剧话语中交际者通过对面子威胁和社交权的威胁,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甚至是冲突的加剧,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交际双方不同的身份特征。

参考文献:

[1]夏丹,廖美珍.民事审判话语中人称指示语的变异与身份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9-124.

[2]司建国.会话分析理论对中国戏剧研究的启示——礼貌原则映射下《雷雨》的戏剧冲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陈倩,冉永平.有意不礼貌环境下身份构建的和谐——挑战语用取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6).

[4]冉永平.人际交往中的和谐管理模式及其违反[J]。外语教学,2012(4).

[5]冉永平.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2010(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身份建构雷雨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雷雨天
雷雨
《穿越雨林之弧》中的创伤与身份建构
游戏中的自我追寻与身份建构
中学英语女教师在课堂中的身份建构
雷雨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