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阈下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研究

2015-07-16 12:19李祥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现代学徒制

李祥

摘 要: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具备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艺术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成效。因此,校企双方必须深刻领会现代学徒制的本质与内涵,深度合作,工学结合,强化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意识,着力构建职业精神培养课程,搭建职业精神培养平台和营造职业精神培养氛围,确保高素质的技术技能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5)03-0009-03

作者简介: 李 祥(1972- ),男,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学徒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1]。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具备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艺术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成效,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因此,如何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造就高素质的技术技能艺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对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而现代学徒制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双元育人”,施行“产教结合”,实施“柔性”管理,实行“弹性”学制,其本质是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学生具有“双重身份”。现代学徒制能为学习

者提供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工作经验积累和职业精神培养,从而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2]。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类高职学生在掌握学校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入设计公司、装饰公司、动画公司或者演出团体等单位顶岗实习,极大地提高了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但是,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艺术类高职学生在诸多方面呈现的不适应,以及众多方面素质的缺失,这些不利因素对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成效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提升艺术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职业精神的培养,将是每个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二、现代学徒制视阈下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积极能动的自我表现,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信誉以及职业作风等,具有从业者明显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精神风貌。因此,从事艺术职业的工作者职业精神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精神面貌及社会的精神风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设计公司或者演出团体等企业、行业担负着对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责任,特别是企业设计师、演出团体的演职人员以及其他文化艺术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者,他们的一句话、一个举止或者是一件衣服,都会成为艺术类高职学生竞相模仿的对象,甚至还有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艺术类企业、行业师傅们职业精神面貌,将对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精神风貌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模范和表率作用,并直接影响到艺术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效果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目标的实施与完成。

三、现代学徒制视阈下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路径

(一)校企合作,强化职业精神培养意识

传统的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更多地注重学校教育和理论教学,缺少企业教育和实践教学,因而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远远不够。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必须统一育人思想,破除阻碍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思想禁锢,形成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理念。

艺术类高职学生相对普通大学生或者其他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综合素质较弱,加之职业教育更多重视学生的技能实践和训练,在此情形下,学校和广告公司、装饰公司、演出团体等单位,如果不在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意识和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不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那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就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中,如何将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贯穿始终,采取何种方式或者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实践的前期着手进行解决,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因此,学校和企业(行业)双方必须深刻领会现代学徒制的本质和内涵,统一思想,加强合作,通过交流沟通和科学研讨,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作用,共同实践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制定出适合新形势下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培养方式和模式,充分营造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氛围,逐步将职业精神转化为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3]。

(二)产教融合,构建职业精神培养课程

以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和培养,主要依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这门课的教学来实现,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少,而且过于抽象,不能紧跟社会实际和发展需要,教学方法也只是注重课堂教学,缺少实践教学。

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于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学校和企业(行业)双方必须共同开发适合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提升的课程,结合艺术类不同专业的各自特点,编写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精神教育教材,从理论上把握职业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借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把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设计公司、装饰公司、动画公司或者演出团体等单位实践的全过程,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行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切身感受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们在经营管理和演出中所展现的职业精神。同时,企业(行业)要积极参与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课程评价,建立评价机制,明确考核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自觉遵守设计公司或者演出团体等单位的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4]。积极利用校企双方共同设立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和更新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教学内容,力求满足企业(行业)对艺术类高职人才的要求[5]。endprint

(三)工学结合,搭建职业精神培养平台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工学结合,其中学生在企业(行业)顶岗实习成为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部分,那么如何在企业(行业)实践学习中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成为校企双方必须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艺术类高职院校应当深刻领会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内涵,加强与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工学结合,搭建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平台。第一,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在实践教学中培养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教学计划,必须统筹安排,并且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采取多种实践活动方式,为艺术类高职学生创建职业精神教育的氛围。在学生未去设计公司、动画公司、装饰公司或者演出团体等单位顶岗实习之前,企业可以委派优秀的管理者和员工、师傅到学校作报告,把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介绍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对企业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为学生作报告的企业优秀管理者和员工、师傅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企业模范者,他们的榜样和示范性,为学生进入企业实际性锻炼起到了积极的铺垫作用。尤其是进入企业后,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或者辅助管理,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又能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使学生真正在职业责任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服务意识、协调与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切实的锻炼[6]。第三,学校和企业(行业)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实践行为和纪律。艺术类高职学生本身纪律性不强,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如果放松管理,将大大影响学生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职业精神培养的成效。因此,校企双方必须严格管理,规范实践纪律,使学生逐步将这些规范变为习惯,从而将习惯转化为自身的职业精神素养。

(四)知行合一,营造职业精神培养氛围

任何一个从业者所具备的职业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双方必须采取知行合一的方式,为艺术类高职学生营造培养职业精神的良好氛围,其中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灵魂和推动器。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精神积淀和物质形态,它包含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和文化环境等,其中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艺术类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优秀企业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积极为学生创建职业精神培养环境。一方面,艺术类高职院校通过企业(行业)邀请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师傅来学校,例如,公司优秀的设计师、电台或者电视台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乐团或者歌舞团优秀的演职人员等;采取报告会或者座谈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训和教育,使学生在听讲、交流和解答中,逐步了解企业及其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初步感受企业优秀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类高职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通过熟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切身感受企业内部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加之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不断在耳濡目染和体验熏陶中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从中获得职业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成就感等,从而逐步提升责任、敬业、勤业和忠诚等职业精神。

四、结语

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具备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艺术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成效,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因此,校企双方必须深刻领会现代学徒制的本质与内涵,深度合作,工学结合,强化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意识,着力构建职业精神培养课程,搭建职业精神培养平台和营造职业精神培养氛围,确保高素质的技术技能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成[2014]9号.

[2]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55-58.

[3]韩云剑.加强高职艺术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思考[J].艺海,2014(3):132-134.

[4]王金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5):37-39.

[5]陈德荣,周 蕾.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养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1):29-31.

[6]王宇苓.关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46-48.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现代学徒制
高等学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加强新媒体宣教阵地建设的主要路径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