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若水

2015-07-18 17:29毅剑雪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红霞服务队志愿者

毅剑+雪梅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句名言:上善若水。水,清澈、甘洌、柔和、平静……化作山泉,润人肺腑;化作甘霖,滋养万物,用自己的默默奉献孕育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和谐世界。最高的善,如同水一样,无所不在,利万物而不争,善渡万物而不鸣。

而她向这个世界播撒的大爱,也宛若温润柔曼的水。她的微笑,携带着春光灿烂,她的脚步,流动着春水的温暖!

2013年9月26日,作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她有幸见到了我们尊敬的习近平总书记,这是中国石化系统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习总书记握着她的手亲切地说:“好好干下去!”

同年的9月27日,她受到河南省省委书记郭庚茂同志亲自接见。郭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为河南争了光,河南人民都很感谢你。”

2014年4月,她作为中国石化“精神文明十大标兵”受到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成玉的表彰。傅成玉诚恳地对她说:“获得这种殊荣,必定付出了很多,今后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

2014年7月3日,河南省省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特意来到中原油田第十社区管理中心参观了她的志愿者服务站。她指着墙上的图片对地方的随从领导说:“你们看,这里的志愿者服务队做的工作多细、多实,都做到了具体人、具体事。”

她是谁?

她就是——宋丽萍,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十社区的一名工人。这位来自最基层的一名普通员工,却有着多重身份:中国重症儿童救助网濮阳站的志愿者、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濮阳红十字会志愿者、多家爱心协会义工、龙乡爱心协会义工、红十字会爱心联盟服务队队长、中原油田“油嫂”爱心帮扶服务队队长、宋丽萍爱心服务队队长……

她先后资助8名贫困失学儿童,个人累计捐款5万余元,义务奉献17年,累计无偿献血1万多毫升,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先后为15个重症患者募捐50余万元,

她用爱滋润了一个个绝望者干涸的心田,用爱托起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在她身上发生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犹如一颗颗生命乐谱中奔腾跳跃的音符,将她平凡的青春过往串缀成了一段华美动听的乐章。

“看别人有困难,我只想着要是自己能帮到别人多好,啥忙也帮不上我心里过不去。”

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着一身工装,什么时候都是行色匆匆的。黄河滩区、希望小学、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医院……到处都留下了宋丽萍奔走施助的身影。

“有困难,找宋丽萍。”不知道什么时候,像一阵风,宋丽萍的名字在中原大地上不胫而走。求助者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宋丽萍,这些求助者不仅仅有中原油田的,还有濮阳县、范县等濮阳市五县一区的,甚至有洛阳、云南等全国各地的。无论求助者来自哪里,宋丽萍都竭尽全力帮助他们。为了方便求助者联系自己,宋丽萍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

“我是一个普通人,一辈子也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当我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就觉得很快乐。”说起第一次做志愿者,宋丽萍还记忆犹新。

那是1998年12月24日,在家歇班的宋丽萍被同事叫着去了范县濮城镇养老院。宋丽萍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志愿者去养老院帮老人拆洗缝补衣服和被褥,正好缺做针线的人手,就找到了宋丽萍。

那天天寒地冻,北风呼啸。顶着凛冽的寒风,宋丽萍和一帮志愿者来到了濮城镇一个民办养老院。养老院是一对退休的好心人自家办的,一个不大的小院,有四五间房子,里面住着十多个孤寡老人,两三个护理工。老人见到他们来,像过节一样高兴,纷纷出来和志愿者们打招呼。这是宋丽萍第一次跟志愿者参加爱心奉献公益活动,看着老人们的热情劲,心里暖和的。她想:“老人们太需要人照顾了,她们孤独、行动不便。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

组织者给每个志愿者交代完工作内容,大家分头开始行动。宋丽萍主要任务是缝补衣服。志愿者有的给老人清洗尿湿的被褥、整理床铺;有的打来热水给老人擦身、洗脚;有的在院子里用冰冷刺骨的冷水搓洗衣服、被单。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丝毫没嫌弃这些老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宋丽萍看了这个场面,非常感动,心想:“我也要成为一名志愿者。”

宋丽萍干完分配给自己的活儿,也开始打来热水,蹲下身子给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洗头、洗脚,跟他们拉家常。通过聊天才知道这些志愿者隔一段时间就来养老院做义工,给老人们打扫卫生,帮老人们洗头、理发和剪指甲,陪老人们聊天。每次,老人们盼他们来就像盼亲人一样。

“妮,以后还来啊!”离开时,一位身体佝偻手扶拄杖,走路颤颤悠悠的老人紧紧拉着宋丽萍的手不肯松开。

“大娘,过几天我就来。”这一句承诺,改变了宋丽萍的人生轨迹,也让她确定了今后要走的路。

这一天让宋丽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自豪。虽然是严寒的天气,但宋丽萍心里很温暖,尤其是看着其他志愿者脸上洒满了阳光。宋丽萍深深爱上了这些善良的人,爱上了这个有着如火一般热情的群体。

“你帮我注册一下,我也加入你们的队伍。”宋丽萍对一起同行的一名志愿者说。

1998年12月26日,宋丽萍成为龙乡阳光爱心协会的一名志愿者。

那次志愿者行动,开启了宋丽萍爱心行动之门。

水,润物无声;水,更坚守水滴石穿的箴言,集涓涓之流为滚滚巨浪,以不舍昼夜的柔情铁骨,以无声渗透或排山倒海之势而一往无前。

而如今,转眼17年就过去了……

17年间,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宋丽萍在爱心之路上行色匆匆。

17年间,她已记不清自己往来献血站捐献过多少次血,去周边敬老院照顾过多少个孤寡老人,到启智园去看望了多少个智障孩子,来回跑了多少趟医院联系医生为大病患者减免医疗费用。她也记不清组织了多少场募捐活动,为困难家庭募集了多少善款……

“我是义务献血志愿队队长,我不带头献血,怎么行呢?”

2010年春节,大家都在忙着购买年货,大街上吆喝声、叫卖声,人来人往,喜气洋洋,一片热闹景象,远处偶尔响起几声爆竹声,过年的味道更浓了。可躺在病床上的宋丽萍却苦不堪言。

前不久,宋丽萍被查出脂肪瘤,医院建议趁早做切除手术:“手术不大,春节前做了还能回家过个安稳年。”宋丽萍就听从了医生的建议。

这天,主治大夫打来电话:“今天有时间做手术,你的是小手术,时间不长,来一下吧。”宋丽萍就急急忙忙地赶到医院,谁曾想本来风险不大的一个小手术却出现了出血不止的意外。

原来,宋丽萍刚去血站献了800毫升成分血,主要是采集血小板。献完血回来就急急忙忙地赶来做手术,把献血的事忘了。刚采集完血小板,短期内凝血功能得不到恢复,才有出血不止的现象,医生得知后赶紧实施止血措施。

事后,主治大夫狠狠地把宋丽萍批评了一顿:“你献血不要命,可我还承担不起责任呢!”本来手术做完,就可及时出院,谁曾想这一下又推延了好多天。想着没几天就要过年了,还没购买年货呢,躺在床上的宋丽萍只能干着急。

说起宋丽萍献血不要命,她的同事小刘深有感触:“那天宋姐献完血晕倒在岗位上,把我吓得不轻。”

那是2007年9月的一天,小刘值班,上午11点左右,看见宋丽萍脸色憔悴地来到门岗。“宋姐,今天该你休息,怎么又来单位了?”小刘迎了上去问道。“我来拿个东西。”宋丽萍气喘吁吁地说,脚步有些踉跄。

小刘一看今天宋丽萍不对劲,刚想问她是否病了。只见宋丽萍一把扶着她,瘫倒在地上。小刘吓蒙了,赶紧把她拖到值班室。刚要拨打120前来抢救,宋丽萍醒了,对小刘说:“我没事,刚献完血,有点头晕,歇一会就好了。”

“宋姐,你真没事吧?你可真是献血不要命,可把我吓死了。”小刘惊魂未定地说。

原来在6月份,宋丽萍在爱心网上看到濮阳市中心血库发出紧急通知:血库出血不足,希望广大群众献出爱心,无偿献血。身为清丰、范县和台前三县无偿献血服务队队长的她焦急万分,深知血库缺血会危及病人生命。她立即组织爱心帮扶小分队上街做义务宣传,并亲力亲为带头无偿献血,两个月时间在濮阳市中心血站献成分血1600毫升。今天刚从中心血站献血回来,加上近段时间劳累、营养不足,才导致昏厥。

在邻居们的心里,血就是人的“精气神”,献血要消耗元气,宋丽萍经常去献血,而且每次献的都是成分血,有人就喊她“宋大傻”。

但宋丽萍清楚知道,定量献血是没有危害的,每个人的身体在造血和贮备血方面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生命在于活动,一个健康机体的血液循环也不例外,自始至终都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每个人身体的血液都不是在满负荷运转,参与血液循环的只占总血量的80%,其余的均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中。定量献血后,贮血库中血液会立即释放,形成新的血液补给,对身体还有一定的益处。

2005年宋丽萍就加入了濮阳市无偿献血服务队,2006年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的志愿捐献者,2007年被濮阳市任命清丰、范县和台前三县无偿献血服务队队长,2008年7月任命为油田无偿献血服务队队长,按照国家志愿者服务工时晋级二星级志工。

截至目前,宋丽萍累计献血一万多毫升,大概16斤重血液,这个数字,等于她将自己完全放空了二次。

“不用动刀,也不用拿药,就把人家命救了,这样的事情再不去做,自己的良心也过不去了。”

宋丽萍说得如此轻巧的一件事,对常人却是难以想象,甚至是无法接受的一件事。

2006年,35岁的宋丽萍报名参加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把自己的血型输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2010年3月的一天。手术后在家休息的宋丽萍接到濮阳市红十字会的电话,电话里告知她和四川一名8岁白血病患者HLA(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初配成功,征求宋丽萍的意见,愿不愿意捐献骨髓,再次做高分辨血样化验。

大爱若水,荡浊扬清,方显真本色。宋丽萍一听说有人血样与她配型成功,急需救治,容不得多想,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没曾想这次通话,让84岁的婆婆听到了。宋丽萍的丈夫在油田外部市场工作,经常在外地奔波,公公婆婆和她在一起生活。婆婆追问“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宋丽萍无奈之下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你可不能干这傻事啊!”公公婆婆听说后,死活也不同意宋丽萍去捐献骨髓,两位老人为了阻止宋丽萍去“干傻事”,每天都看着她,就连她上班,公公也去陪着。

“捐献骨髓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宋丽萍多次给两位老人解释,但老人就是不同意。

老人也有伤心之处。早在四十几年前,他们的亲生儿子就是因为患了白血病无法治疗去世的。现在的儿子,也就是宋丽萍的丈夫是他们领养来的,所以宋丽萍每次一劝说老人,老人就揪心难过,他们深知骨髓对人的重要性,无论如何也不让宋丽萍去捐献骨髓,还不断唠叨说:“当年如果有人也像你一样捐献骨髓,我们也不会失去自己的亲生儿子了。如今,我们也不想让你冒险去为别人捐献,我们再也不能失去这个完整的家。”

左邻右舍听说宋丽萍要捐献骨髓,都劝她说:“你帮别人办好事,出点力,跑跑腿也就算了,献血,那是消耗元气的,你经常去献血,已经被别人看成傻子了,现在还要去捐献骨髓,你真是疯了。”还有捐献过骨髓的志愿者多次打电话告诉宋丽萍千万别做傻事,说自己自从捐献了骨髓,就没有办法上班,连正常的自理能力都丧失了。更有传言说:献了骨髓以后会得白血病。

怎么办?自己当初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救治他人吗?宋丽萍整夜整夜睡不着,一闭眼,就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站在她眼前,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她。那眼睛那么明亮,那么清澈。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近一个月。宋丽萍想:也许冥冥之中我和那个孩子有缘,上天注定我俩流着相同的血,不救这个孩子,我良心过不去。即使像传言说的,自己以后真得了白血病,但自己的生命在这个孩子身上得到了延续,也没有什么遗憾的。想到这里,宋丽萍坦然了,那一夜,她睡得特别安稳踏实。

老人的思想工作始终没有做通,紧紧看着宋丽萍一点都没有放松。两位老人还分工明确,休息的时候婆婆跟着她,上班的时候公公跟着她。

红十字会安排抽血的时间到了,这可急坏了宋丽萍。她灵机一动,和一起上班的同事商量好,骗公公说处里要召开职工大会,让老人帮着看会儿门岗。公公信以为真,就应允了。

宋丽萍和同事偷偷跑去濮阳红十字会抽取血样,并由他们送达北京实验室做进一步的高分辨血样化验配型。

为了提高骨髓捐献手术的成功率,宋丽萍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每餐注重营养搭配,不吃油腻食物,为捐献骨髓积极做准备。

这段时间宋丽萍故意在二老面前不提捐献骨髓的事,公公婆婆看管两个月,看她没啥动静,以为她听老人的话,不去捐献了,渐渐放松了警惕。也正好老家有事,二老一直想回去看看,为了防止宋丽萍“干傻事”,就没有回去。

看着捐献骨髓的日子快到了,宋丽萍心急如焚。每天劝说老人回老家看看,经不起撺掇,二老心动了,答应回老家看看,6月底,宋丽萍把老人送到了焦作市她大姑子家。

2010年7月7日,是宋丽萍去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日子。本来去郑州的前一天想好好休息休息,谁曾想志愿者王金霞的母亲去世了,叫宋丽萍去帮着料理后事。宋丽萍想:每次有事通知王金霞,她都克服一切困难参加,这样优秀的人是优秀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志愿者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她母亲去世,我必须马上赶到,这种事情不能推辞。想到这里,宋丽萍立即赶到医院帮着给老人擦身子、穿寿衣,整整忙了一个通宵。

次日,宋丽萍踏上去郑州的行程,住进河南省肿瘤医院。安排妥当后,当天就给她注射了两针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的“动员剂”。

由于年龄偏大,没有好好休息,加上这几年不断献血的原因,宋丽萍出现了强烈的副反应,全身疼痛,出现发烧、恶心、呕吐的现象,虚汗隔着衣服把床单都浸湿了,而且牙龈肿痛,半边脸都肿了起来,3天体重增加了8斤。宋丽萍躺在床上咬着牙忍受着种种不适带来的痛苦煎熬。

疼痛让她彻夜难眠。忍受着这么大的痛苦,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好多人不理解,身边也没有一个亲人陪伴,宋丽萍委屈地偷偷哭了。但又一想,“当初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虽然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但我不是一直期盼着有一天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我的选择没有错,自己选择的就要坚持走下去。有人叫我宋大傻,有人说我是作秀,要是忍受这点痛苦能救活一个人,这种傻我愿意干。这种秀我愿意做,我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一起来作秀。”

第三天,在病房的宋丽萍接到了公公婆婆的电话,“丽萍啊,你在哪呢?家里电话怎么没人接啊”“哦,婆婆啊,我和同事在外面玩呢?”“傻孩子,你还骗我们呢,都从电视上看到你了,嗨,真是傻孩子啊!”埋怨的口气里听出来的是更多的牵挂。原来,宋丽萍去郑州捐献骨髓,中原油田电视台进行了报道,老太太的侄子看到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远在老家的公公婆婆。

受老太太的嘱托,大姑姐第二天就从老家焦作赶到了郑州病房来服侍宋丽萍。得到老太太的支持,还有亲人的陪伴,宋丽萍心里踏实多了。

闲不住的宋丽萍又开始在医院里忙活起来,把亲戚朋友来看她带的营养品分送给病友,在病房里有其他的白血病患者,就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病魔,见到有些思想动摇的骨髓捐献者,就过去以身开导,给他们鼓劲儿。几天来,医生见了她都感触地说:“你真是一片阳光,走到哪里!温暖到哪里!”

7月11日,在医院干细胞采集室,仪器将宋丽萍体内的血液不断地进行着过滤,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55克造血干细胞悬液被装进专用运输箱。当天,她捐献的55克“生命火种”就被空运到了受助者所在的医院,完成了一场生命的接力。宋丽萍成为我国第1734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中华骨髓库为她颁发了荣誉证书,河南省红十字会也授予了宋丽萍“爱心大使”荣誉称号,她也成为中原油田成功捐献骨髓的第一位女性志愿者。

“我只是一根绳!仅仅起到了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那些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紧紧连接在了一起而已。”

说是这么说,但做这根牵线搭桥的绳有多么艰辛,在救助别人的路上宋丽萍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非议,只有宋丽萍自己知道。

“自己能干的捐点钱,献点血,甚至献出骨髓,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求人。”说起救助小婧婧的过程,宋丽萍眼睛里闪着泪光。

2009年5月的一天,宋丽萍利用休息的时间,在中原油田总医院做义工。看到一个烧伤的孩子,有四、五岁的样子,分不出男女。裸露在外的皮肤都烧得焦黑,最为严重的是头部,头骨裸露、鼻子耳朵、下眼皮都烧没了,嘴唇粘连,就靠嘴唇的一点缝隙呼吸,用软管吸流食来维持生命。这个孩子要忍受多大的痛苦折磨啊!宋丽萍看到这个孩子后,心都要碎了。

女孩名叫婧婧,是濮阳县鲁河乡顾头村人。突发的一场大火,把她家中的电器、家具、粮食,还有被子和衣物等家什全部烧毁了。4岁的婧婧也在这次大火中全身大面积重度烧伤。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孩子已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因为伤势严重,虽然已经做了两次整形手术,但是下一步还要做眼睛、鼻子和嘴五官矫正和整形手术。医生说如果再不及时手术,孩子不光是吃饭、喝水困难,就连呼吸都很困难。

女孩家是农村人,主要是靠种田为生,孩子的医药费已经花去了5万多元,孩子的奶奶还患有直肠癌,一直没断药;孩子的爷爷前两年做了两次肾切除手术,家里早已是负债累累,医疗费都是东挪西凑的,亲戚朋友都借得差不多了,现在一家几口吃饭穿衣都发愁了。

宋丽萍听了以后,愁得彻夜难眠。

如果不帮这一家,他们无力承担下步的手术费,如果不及时做手术,小婧婧肯定有生命危险。如果帮,谈何容易,手术费不是小数目。但一想到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小婧婧,不忍目睹的面容和她痛苦的呻吟,还有被灾难折磨得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助的那一家人,宋丽萍心里就针扎一般疼。

宋丽萍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帮助这一家人,让他们渡过难关。

若从根本上解决婧婧的治疗问题,就必须抓紧时间做下步矫正手术。如何筹集下步的手术费用,宋丽萍犯难了,如果组织志愿者们上街募捐,一时间募集不了这么多资金。

最后,宋丽萍想:“联系医院,免费为小婧婧做手术”。

宋丽萍是一个有心人,平时兜里常揣着一个电话号码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很多电话号码。这几天,宋丽萍根据电话号码,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人流如织的城市里,她几乎跑遍了濮阳市所有的大医院,不管是科主任或医院领导,也不管熟与不熟,只要是电话号码本上有的她都去拜访。每到一家医院她都很详细地把小婧婧的情况描述一遍,然后请求医院能不能为小婧婧免费治疗。

几天下来,宋丽萍跑得腰酸腿疼,说得口干舌燥,但是还是毫无进展,结果各个医院的回答如出一辙:“不是不帮你,我们也有难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谁负责?医院也不是我们哪一个人说了算的,谁都做不了主。再说了,在医院里,比她这种情况严重的还很多呢,总不能都免费治疗吧。”

好容易有家医院答应了,但要求写一份申请。宋丽萍高兴极了,连夜把申请写好了。没想到医生看了说不行,要重新写。等第二次申请写好了拿到医院时,医生还说不行。每次都按照要求重新修改,一直修改到第七次,得到的答复还是:不行。宋丽萍转身回去又准备修改申请。她听到身后两位医生说:这是个神经病!宋丽萍返回来一本正经地说:我不是神经病,我说的都是真的。两个医生说:你要不是神经病你就是妄想症,你自己想想你正常吗?你申请医院免费给人治病,医院是慈善事业吗?人人都免费,让医生和护士喝西北风吗?

宋丽萍想:“难道是我的想法真的太幼稚了?但如果我放弃了,那个可怜的孩子怎么办?不行,不管多难我都豁出去了,多跑几趟,总会有希望的。”

这天,宋丽萍骑着自行车,又来到了濮阳市华龙区人民医院院长栗兰海办公室。一进门,宋丽萍就说明了来意,并恳求他们救救孩子。栗院长沉默了一会,深有感慨地说:“小宋啊,你来的目的其实我早知道,我们院的高防主任也给我说过,我也见你来回跑了好几趟了。说实话,你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四处求医,而我们作为医院,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却让你一遍一遍地来求我们,这是我们医院做得不好啊。”栗院长停了一会,又说:“小宋,这样吧,我们医院免费提供手术室和病房,我们医院的医生不敢接受这么大的手术,我给你介绍几个老专家,由你去请。”

宋丽萍走出医院,觉得今天的天格外的蓝,空气也格外的清新。几天来一直压在心里的阴云散了,全身都感到无比畅快、轻松,骑着自行车有种飞翔的感觉。

5月26日上午9点整,小婧婧的手术如期进行,整个手术过程包括左眼矫正外翻、鼻翼增生性疤痕和嘴唇外翻等,手术很复杂,手术室里六、七个医生在紧张地忙碌着。然而,在小婧婧的手术室外,宋丽萍却因为连续四天四夜劳苦奔波导致偶发性心律失常,昏倒在了医院过道里。

等她醒过来,就接到了女儿的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正在读中学的女儿肚子疼得站不起来,脸色都变了。宋丽萍这才想起来自己因为忙着小婧婧的事情,已经几天几夜没有进家门了。

宋丽萍急忙赶到学校带女儿看病,原来这几天因为家中没有人做饭,孩子在外面随便买点零食吃,由于卫生条件不好,患上了急性肠胃炎,必须马上输液。但小婧婧要做手术,宋丽萍把女儿交代给护士照看,又急匆匆跑去看小婧婧了。女儿哭着说:“我到底是不是你的女儿啊,我非要看看你救助的是个啥样的人!”当女儿见到烧得惨不忍睹的小婧婧,忍不住又哭了,她说:“妈妈,她太可怜了。你做得对!我以后也帮你照顾她。”

在宋丽萍的影响下,女儿一到假期,她就跟妈妈一起做志愿者。

小婧婧出院后,宋丽萍一有时间,就去看望她,看看她康复的情况,并一起送些衣物和生活用品。小婧婧的脸部五官矫正手术很成功,康复得也很好,但她的双手烧伤的也很严重,十个手指粘连在一起,两个手掌成了两个拳头。每次去看她,见到小婧婧的十指无法分开,手握不了东西,生活不能自理,吃饭还得有人照顾。最重要的是,现在小婧婧慢慢长大了,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她手指无法拿捏东西,更不要说读书写字了。

2012年10月,宋丽萍再次找到华龙区人民医院,拜访医院几名老专家,把小婧婧的现状一五一十详细地讲给了几名老专家,并请求他们为小婧婧的粘连双手再做一次手术。终于在10月23日上午,华龙区人民医院张金诚、高防等多名专家又为小婧婧粘连的双手进行了整形手术,再次减免了3万多元的医疗费用。

手术非常成功,小婧婧终于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内拿起笔写字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爱心,只要有人牵头组织,大家的爱心就能显现出来。”

今天是张红霞去医院透析的日子,早上7点半,开出租车的李师傅就来到中原油田世纪景苑生活小区张红霞的家。

“红霞,来,慢点走,抬腿上车。”李师傅搀扶着张红霞上了出租车。“谢谢你啊,李师傅,又耽误你生意了。”“没事,今天我负责送你去透析,12点我再来医院接你。”李师傅倒班开出租车,只要碰上张红霞透析的日子,李师傅总是抢着来接送她去透析。“我开出租车送她去医院方便,不就是耽误拉一两个人的生意吗,咱不差这点钱。”李师傅经常这么说。

这几年,张红霞也记不得有多少个好心人帮过她,来接送张红霞去医院透析的人,都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岗位,有上班的工人,有退休的干部,有开出租的,也有做生意的,但他们都是来自一个群体——宋丽萍爱心服务队,就是这只服务队,陪张红霞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为张红霞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2011年4月,宋丽萍接到一个求助电话,说自己双目失明,肾坏死。自己和丈夫已经离异,带着一个孩子,因为没人照顾,不得已搬到了父母家。两位老人都是70多岁了,父亲患脑梗,常年瘫痪在床;母亲患有糖尿病已经有二三十年了,还患有心脏病,心脏安放了支架。目前只有她母亲带病照顾她和父亲,自己每周还得往返四趟去医院透析。因为眼睛看不见,她只好一路摸索着去医院,两三公里的路,有时候要走两三个小时,有几次还摔倒在路上。

宋丽萍听完张红霞的情况后,眼睛湿润了。

“你放心,以后由我们来照顾你,负责每周接送你去医院透析。”宋丽萍问清下次透析时间,立即拨通了志愿者梁喜军、罗梅和董佳宁的电话。简单地把张红霞的情况和家庭住址告诉了三人,让她们三人近段时间负责接送张红霞去医院透析,三人满口答应了。

宋丽萍又把张红霞的情况发布在自己的爱心帮扶QQ群上,并发布公告:张红霞急需帮助,希望志愿者们能抽出时间来服务一次张红霞。有意愿、有时间的志愿者请给我留言,大家的服务时间根据情况统一安排。希望我们的爱心群,真正做到有爱、有行动。

公告发布后,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一天内就有四五十人给宋丽萍留了电话,表示随时可安排他们为张红霞服务。宋丽萍根据报名的志愿者,为接送张红霞做透析排了一个值班表,到了透析的头一天,宋丽萍就给值班的志愿者打电话,若是志愿者没有时间,宋丽萍就和同事换班接送张红霞。

4月,春风扯起柳枝编成了秋千,随风来回舞动着,大地一片绿意盎然。这天周末,阳光很温暖,宋丽萍带了五六个志愿者来到了张红霞的家。张红霞的母亲开门见是宋丽萍来了,很是诧异:“今天不是透析的日子啊?”

“大妈,今天我们是来上门服务的。”原来宋丽萍第一次来到张红霞家,看到家里凌乱,已好久没有打扫了。周末有时间,就约了几个志愿者来到张红霞家做义工服务。志愿者小心翼翼地把张老伯抬出门外,让老人晒晒太阳。然后就各自忙活起来,洗衣、拖地、擦玻璃,一上午时间,像过年一样把张红霞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志愿者王建宇还把厨房的抽油烟机卸了下来清理了一遍。

2012年7月份,张红霞的妈妈心脏做了支架手术,志愿者们除了接送红霞外,还要去她家里帮忙做饭。2013年9月,红霞妈妈再次住院,大家帮忙拿药、做饭、打扫卫生……承担了一切家务。

这是宋丽萍“爱心服务队”在行动,273位爱心志愿者像接力赛一样为这个困难的家庭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地奉献着,让她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像张红霞一样受到“爱心服务队”帮助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

说起“爱心服务队”,宋丽萍一脸自豪。

2007年11月,北风刺骨,初冬的寒流袭击着油城。这天晚上九点多钟,在家的宋丽萍接到了李娇的电话:“小宋,我在厕所起不来了。”宋丽萍二话没说,撂下电话就冒着严寒赶到了李娇的家里。李娇的丈夫在新疆钻井队,孩子在陕北井队,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宋丽萍一看李娇肚子疼得直冒汗,急忙打电话叫来了附近的两个油嫂,三人急忙把李娇送到了油田总医院,经过一番检查,诊断为肠内膜脱落,需要做手术。

一听要做手术,李娇犯难了,丈夫远在新疆,孩子在陕北,一时也赶不回来,身边也没有人,这可怎么办?宋丽萍安慰李娇说:“嫂子,没事的,别担心,有我们呢。现在就给你联系做手术的事,你只管配合治疗,其他的你不用管,我们几个轮流来照顾你。”连夜,宋丽萍就找大夫联系李娇手术的事情,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了肛肠科邱主任,邱主任答应明天亲自为李娇做手术。

第二天手术,宋丽萍早早地就来到了医院,陪着李娇做手术前的检查。早上8点,宋丽萍把李娇送进了手术室。手术很成功,在李娇住院的几天里,宋丽萍和几个“留守油嫂”轮流看护着李娇,这使李娇很感动。

经过这件事,宋丽萍想:近年来,随着中原油田“走出去”战略的稳步实施,职工队伍开拓外部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许多职工远离中原腹地,到新疆、内蒙古、四川,甚至中东、非洲等地开拓国内、外市场,家中的妻子、孩子和老人,是外闯市场勇士们永远的牵挂。许多“留守妻子”在孩子上学后,就无所事事,有的甚至打麻将来消磨时光,年纪轻轻的就这样虚度时光、浪费青春太不应该,要是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一支“油嫂服务队”,一来大家可以互相照应,谁家有个抬家具、搬重物之类的力气活儿也好帮助;二来可以为小区做些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充实自己,这样的生活才让人觉得有意义。

宋丽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几个油嫂,几个油嫂一致同意由她牵头成立协会,把大家组织起来。2008年初,宋丽萍牵头成立了油田第一支“油嫂爱心互助服务队”,服务队的宗旨就是相互关爱,服务社区,服务油田。当初油嫂爱心服务队只有12人,全部都是“留守妻子”。

她们首先从自己家庭开始,从当孝敬公婆的好儿媳着手,哪家有困难需要帮助,无论什么时间地点都可以向大家求援,大家都积极参与,共同想办法来解决。同时,他们也在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组织救助家庭困难的弱势群体。子女都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更是她们的重点帮助对象,她们和这些“空巢老人”结对子,定时上门为老人们服务。

她们的服务项目由原来的单一服务社区,转变为面向社会。敬老院、福利院经常见到她们的身影,她们还为重症病人、困难家庭、失学儿童组织募捐。

2010年,在中原油田第十社区管理中心的领导大力支持下,“油嫂爱心互助服务队”改名为“宋丽萍爱心服务队”,设有专门的办公地点和服务场所。

爱心服务队成立后,得到了职工和居民的积极响应,很多得到过她帮助的人也参与了进来。中原油田职工高书利加入了宋丽萍爱心服务队,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晁全红和伍帆加入了宋丽萍爱心服务队,利用休息时间到张红霞家帮着买菜、做饭,收拾房间;还有很多油城居民,也纷纷加入了进来,为那些需要帮助人的捐款捐物。

以“留守油嫂”为最初主力成员的爱心服务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宋丽萍爱心服务队志愿者已达1818人。其中有离退休老干部、职工群众、社区居民、在校学生,甚至还有周边村镇的农民。志愿者最小的五、六岁,最大的七十多岁。

大爱若水,一滴融入一滴,一声高过一声,汇聚成一条爱的河流,在社会的海洋里翻起美丽的浪花。

为了便于联系和加强交流,他们注册了爱心帮扶QQ群。他们以服务社区、照顾空巢老人、帮扶困难儿童为重点组织活动,先后为9名重症患儿联系医院并免费护理,为15个重症患者先后组织捐款50余万元,与62位空巢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在社区组织义务奉献活动200多场次。

雨后的清早,空气干净透明,雨水洗过的地面,到处飘着泥土的芬芳。滨河小区管理站门前的空地上,四、五十个退休老工人,他们站成几排,前面两棵树之间绳子上挂着一排六张长1.5米、宽0.6米的牛皮纸,上面抄写密密麻麻的全是革命歌曲。他们在许师傅的电子琴伴奏下,看着面前的歌谱,精神抖擞地唱着这首《走进新时代》。这就是宋丽萍成立的“夕阳红乐队”。

“用胶带把电线固定起来。”“喂,小刘把这个音响摆好位。”“李妈,你咋才来?快去服务站换衣服、化化妆,她们都在那等你呢。”“王师傅,你在这现场招呼着点,他们打电话说晚饭到了,包子和豆浆,我去取一下。”2014年6月30日下午6点,滨河小区广场正在搭舞台,今天晚上“宋丽萍爱心文艺小分队”在这里消夏文艺演出。

2012年7月,宋丽萍自购了音响器材,从自己的爱心志愿者里面,抽出一些文艺爱好者,根据她们的文艺特长,成立了文艺小分队,开展起了“文化志愿服务进小区”的活动。刚刚成立时,文艺小分队规模很小,每场只有四五个节目。短短半年时间里就扩充到了100多人。小分队还根据每人的特长分别成立了京剧队、豫剧队、曲剧队、舞蹈队,种类更齐全了,内容更丰富了。这些“油嫂”们天天唱着、跳着,她们把欢乐送给小区居民,同时也充实了自己。现在宋丽萍文艺小分队不仅在油城小区演出,还经常到敬老院、偏远乡村举办义务演出。参加文艺小分队的志愿者从当初的油嫂们扩展到了不同行业,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才6岁。截至目前,已经先后巡演270多场次,观众达50000余人次。

“小伙子,你怎么能把垃圾丢这儿呢?”许师傅中午在小区里巡逻时,见一年轻人把垃圾丢在楼道前的路旁,就赶紧上去劝阻。

这是第十社区管理中心滨河小区“我护我家”巡逻队在执勤。

2012年初,滨河小区几名退休老工人找到居民管理站的宋丽萍,表示想参加宋丽萍的爱心志愿者服务活动。宋丽萍看着眼前这几位热心的老人们,心里犯难了,总不能让这些退休老工人去敬托院做义工吧?更不能让他们到服务活动或演出现场搬东西干体力活啊!但又实在不忍心拒绝他们。宋丽萍思来想去,就和几位老退休工人商量,成立一个巡逻队,在小区内巡逻值班,负责小区居民的安全和环境卫生,提醒外出的居民关好门窗、车辆不乱停乱放、水电气使用安全,杜绝小区内乱扔垃圾,乱贴小广告,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小区氛围。

还有每周一次的“爱心发屋”“道德大讲堂”“每周义诊”等,都是宋丽萍爱心志愿者们组织的活动。

除此之外,宋丽萍和志愿者们还组织为重症患者捐助活动。

2006年8月,作为龙乡协会志愿者的她参与了为安阳师范学院白血病患者杨澜捐助的活动,几天时间就募集善款4万元,当她把善款交到杨澜手中时,感动得杨澜一家热泪盈眶。

2010年初,采油三厂职工洪伟6岁的儿子患上恶性爱母细胞瘤。为了帮扶这个家庭,宋丽萍组织了募集活动。那次募得的资金并不多,但也为这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2010年夏天,清丰县一中27岁的青年英语教师姚兆涛,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仅半年,突然出现感冒、头晕、咳嗽、发烧等症状。经医院确诊,姚兆涛得的是白血病。知道这一消息后,父亲姚永献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宋丽萍积极组织爱心服务队在寒冷的冬季去清丰街头为姚兆涛募捐,并积极联系濮阳市第五医院为其妹妹免费治疗肺结核。

2010年4月玉树地震、2013年4月雅安地震,宋丽萍都积极组织爱心服务队开展为地震灾区募捐活动,并组织义工上街卖鲜花筹款,短短的一天,志愿者们就募捐善款达1万多元。

宋丽萍说:“每次看到这些真正需要帮组的人,我都心里很难过,他们真的很困难,真的很需要帮助,不帮他们我心里不安。虽然有时候募得的善款不多,但我们爱心服务队总是尽力地去帮助他们。”十几年来,宋丽萍爱心服务队共为15个重症患者先后组织捐款50余万元。

“我每天都被他们感动着,这就是我能一直做下去的原因。”

有人问宋丽萍:“为什么会这么多志愿者不计报酬,心甘情愿跟着你干,是你的事迹感动了他们,还是你有什么魅力吸引了他们?”宋丽萍认真地说:“不是我感动了他们,是他们感动了我。真的,我每天都被志愿者们感动着,这就是我为什么能一直做下去的原因。”一说起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宋丽萍如数家珍……

现年61岁的王长安,自退休以来,没有安心在家养老,而积极投身于到社会公益活动,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得知张红霞的不幸遭遇后,王长安主动要求,与多名志愿者合力将接送张红霞透析的事情承担下来。几年来,王长安都开车义务接送张红霞去医院透析,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过。

采油五厂供应站职工王建宇因为工伤,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右手失去了小拇指,劳动能力鉴定为六级。王建宇在华龙区医院看到重度烧伤的4岁女孩婧婧,就每天为婧婧一家四口送饭,一日三餐,连续送了22天,直至婧婧出院。2011年,油田成立“宋丽萍爱心服务队”,王建宇自愿担任了“助人为乐队”的队长,并接手了负责调度志愿者和每周两次接送双目失明的尿毒症患者张红霞去医院做透析的任务。为了方便接送张红霞,收入并不高的王建宇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迄今为止,两年半时间过去了,王建宇仍然奔走在接送张红霞的路上。2012年12月冬天的一个日子,天降大雪后,出奇的冷,王建宇用棉被裹着张红霞的身体,自己穿了两件大棉袄。雪太厚,三轮车根本走不动,王建宇就推着三轮车从世纪景苑走到职工医院。到医院后,王建宇伤残的双手冻得连知觉都没有了。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接送,三年来累计接送张红霞175次,是服务队中接送次数最多的志愿者。

吴习杰自92年转业分配到采油五厂至今。吴习杰一人上班,妻子无业,一个女儿上中学,他自己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却还经常问宋丽萍,咱们这里有啥困难给我说,我没有大能力,小事还是能做的。在汶川地震中,吴习杰捐款600元,在玉树地震时捐款400元,雅安地震捐款1000元。同事顾勇患白血病,他送去2500元,并经常去陪护照顾顾勇。看到高额的医疗费,吴习杰又呼吁单位同事为顾勇捐款,他自己先带头捐款1500元。平时倒班休息,就给顾勇买点吃的送去,陪他聊天。在顾勇病危前一个月,吴习杰除了上班,其他时间都在医院照顾顾勇,一直到顾勇去世,都是吴习杰在为他擦洗身体、穿寿衣,料理后事。顾勇火化结束,作为顾勇的同事,他怕老人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抽空就去看望顾勇的父亲,又多次去看望顾勇的妻子和孩子,每次都带去三、四百块钱的生活用品,并给顾勇家孩子买学习资料。听到采油五厂十三岁的中学生王浩然身患白血病的消息,吴习杰马上在微信和QQ群里发布此消息,并联系学校和社会爱心企业为王浩然捐款两万多元,他自己又带头捐了500元。

晁全红是作业战线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多次陪护患病的张红霞去医院做透析,还经常照顾张红霞的家人。一次,他陪张红霞的父亲到河东医院体检,因为张红霞的父亲多年瘫痪,不能走路,身体又重达90多公斤,做心电图等几项检查需要到二楼或者三楼。医院没担架,晁全红又背不上去。最后他联系到院领导,安排值班医生将仪器拿到一楼为张红霞的父亲进行了体检。体检完,天下起了小雨,晁全红一手推着轮椅,一手为老人打着伞,自己浑身淋了个湿透。回家换了衣服,已经是十一点了。给孩子做饭已经来不及了,他就从超市买了块豆腐,放上豆瓣酱,匆匆做了个麻辣豆腐,一家人凑合一顿。

吴晓新同志是第十社区登月居民管理站站长。从2012年8月份起,宋丽萍开始组建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吴晓新和华龙区广电局书记鲁先荣筹资金购买了两万多块钱的音响设备。开始以进家庭的形式为空巢老人演个小节目,后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进小区”活动。因为懂得一些音响知识,吴晓新就主动要求负责音响。至今跟着“宋丽萍文艺小分队”当音响师已快两年了,到敬老院和各生活小区演出已有40余场,进入空巢家庭演节目的次数就数不清了。

陈玉燕,是油田的一名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在丈夫的支持下,她自谋职业,开起了美容店和小饭店,成了一名小老板。2007年,在为自己的新店找合适的房子时,她认识了宋丽萍。在宋丽萍的感染下,陈玉燕自此走上了志愿服务公益这条路,并一直坚持到至今。截至目前,陈玉燕7年时间内服务共近千人,在瑞景社区志愿服务站,长期为那里的老人与残疾人义务理发,当起了瑞景社区爱心发屋的“理发师”。她还与5名贫困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坚持每天给孩子们打电话,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在她的感染下,她的丈夫与儿子也渐渐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志愿服务从一个变三人,做志愿服务也成了一家人的公共项目。

采油二厂的职工杨国栋,一直跟着宋丽萍做志愿服务工作,随叫随到。一次,负责送张红霞透析的值班志愿者临时有事,宋丽萍又在外地,就打电话给杨国栋:“小杨,你明天有时间送张红霞去医院一趟吧。”“宋姐啊,你看……这我……还有没有其他人……”电话里,杨国栋支支吾吾的。“年纪轻轻的,有啥困难不能克服的,这么不爽快”。宋丽萍开玩笑说。”杨国栋犹豫了一下说:“那行吧,宋姐。”第二天,杨国栋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来到张红霞家,脚踝用胶带绑着,肿了老高。原来,前几天他把脚崴了,这两天正在家疗伤,接到宋丽萍的电话又不好意思推辞。张红霞的母亲一见杨国栋这样,说啥也不让他去送张红霞。小杨说:“大妈,我没事,来的时候打的车还在外面等我呢,我们打的去。”透析回来后,张红霞家的下水道又堵了,杨国栋又急忙联系小区物业,等下水道解堵后才拄着拐杖离开了张红霞家。他往返采油二厂和医院的车费,加上疏通下水道的费用,这一天就花去200多块钱。

党员志愿者张青素,参加志愿服务队几年来,义务为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免费义诊,免费给附近中学生讲防控近视知识,给特困生捐款并免费配眼镜。烧伤女孩小婧婧第二次做手术的18天时间里,小婧婧一家人的一日三餐都是张大夫负责的。她精心做好饭后,又亲自把饭送到医院。张青素还承诺并兑现给所有志愿者和志愿者的亲属配眼镜一律五折,困难家庭一律免去所有费用。

还有采油五厂井下作业大队的李世杰、李胜军、李洪波、耿峰、伍帆、谢启雷、韩佳钢、陈斌、王君、朱庆华、杨道申、吴习杰;一公司的刘新会;采油三厂王红光;水电的高建笃、江月林;玉兰花园的徐群、宗青姣、孙希军、祝振源……

还有很多不愿透露自己姓名的志愿者,他们用爱传递爱,用心温暖心,为爱心河流注入了永不枯竭的活水。大爱若水,奔腾于海洋,汇聚成爱的洪流,从一花独放到百花吐蕊,从朵朵芬芳到满园生机,百里油区、中原大地,共同汇聚成爱的春天。

“今天陪张红霞去做透析,在透析前,她称体重的时候,我帮着她拿着挎包,弯腰给她脱鞋穿鞋的时候,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我母亲。我还从来没给我母亲脱过和穿过鞋呢,我母亲每年都要去几趟医院通血管,我都很少陪她。每次都是我母亲自己拿着水杯,掂着挎包一个人去医院通血管,想起我母亲一个人去医院,蹒跚的脚步和佝偻的背影,我都流泪了,我太不孝顺了,总觉得倒班回来给家里做做家务就够了,现在我才知道我对母亲照顾得太少太少了。”志愿者董志强深有感触地说。

“今天,我跟妈妈到乡下的一个贫困家里去看望一位姐姐,她没有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年纪很大的爷爷,家里黑乎乎的,什么也没有……小姐姐学习很棒,她是在妈妈的帮助下上学的,我觉得妈妈真是太伟大了,我要像妈妈一样把爱心传递下去。”这是一名志愿者9岁的儿子写的《我和妈妈去下乡》的周记。

……

“做善事,就如同种下一粒种子,即使收成再不好,得到的也比那一粒种子多,如果施肥、浇水、收获会翻很多倍。”宋丽萍说。

责任编辑/赵吉政

猜你喜欢
红霞服务队志愿者
请你帮个忙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乌鸦喝水》中的“想”
志愿者
社区快讯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练习
优秀志愿服务党组织名单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