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

2015-07-21 17:27孔亮王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精品优质

孔亮++王娟

摘 要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的重要课题,其建设程度如何,未来该如何建设,是当下研究者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从运作管理的视角,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运作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64-02

1 引言

目前,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已逐渐成为众多高等教育机构战略变革的重要举措。共享课建设是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最佳方案,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优质资源普及与共享的重要课题[1]。研究从运作管理的视角,提出共享课推进的策略,旨在将共享课建设成为国家支持、非盈利部门推动、全民参与和共享的教育共享服务体系。

2 精品资源共享课运作管理的宏观透视

优质资源共享不仅是实践问题,更是理念问题[2]。因此,一方面,管理部门应改变共享会削弱本校资源竞争力甚至丧失品牌的老观念,秉承“开放、共享”的新理念,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善本土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共享课建设应遵循开放的标准和协议,提供具有资源管理、完全开放、系统管理和交互管理功能的服务平台,这涉及平台建设、管理机制及技术支持[3]。为此,研究从管理运作视角,构建了共享课建设策略,如图1所示。

3 精品资源共享课运作管理的解析

提供开放的标准和规范 共享课建设需要提供统一的制作及技术标准,设计制订基于网络平台的资源建设和共享发布的技术方案,提高资源的可获取性、可用性和易用性[4]。资源处于网络平台的核心地位,涉及元数据标准、组织标准等。资源的共建共享最终会落实到标准规范体系框架中。共享课建设应遵循国际通用资源建设许可协议,如开放共享协议(CC)、互操作标准(如IMS、OKI、SCORM);应在国际通用标准基础上,制定符合国情的开放课程政策和标准,包括课程开发标准、数据传输与交换标准、版权管理和发布协议等,真正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互操作。

提供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 为了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必须把所有资源进行集成,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当然,统一的共享平台并不意味着千篇一律,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灵活、可扩充的网络平台,对所有课程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以实现资源的重用、移植和镜像。通过不同课程应用系统的整合和聚合,通过开放接口、数据交换和互操作以实现无缝连接,在平等基础上架设各系统融合的桥梁,嵌入不同系统和扩展服务,最终实现各应用系统的合作、协调和标准化。

完善多方面的机制保障

1)提供政策支持。教育部应加大对共享课建设的扶持力度,颁布相应的政策文件,打破部门和地区之间的界限,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应对共享课建设的目的、意义、方向、要求、标准做不同程度的规定性约束,优化课程的整体配置和使用,协调各利益主体建立共同愿景,引导各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在共同认知目标的基础上沟通协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及其可持续发展。

2)健全共享机制。共享课效果的体现,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共享机制。即在共享课提供者、使用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形成利益平衡,使三者都有动力去推动优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共享课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需要教育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专家和企业的支持,需要各利益主体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需要建立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制度及投入、使用、审查机制,以确保资金使用的收益。

3)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共享课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教育部门应对课程的内涵、宗旨等进行明确界定,并进行宏观规划与顶层设计,提供制度框架。其次,应提供课程开发的技术支持,提高资源共享的技术水平,完善共享的技术设施。再次,建立完善的课程共享信息网络,以保证各相关主体及使用者能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最后,通过建立多元评估机制及动态检测机制,加大课程的推广与实施,完善推送服务,确保共享课的质量。

完善学习支持服务 共享课建设需要关注资源的生成、设计、聚合、整合,这要求统一的共享平台需要好的服务器,以改善课程的教学条件,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5]。因此,应组织专家对共享课网站建设质量及资源更新频率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管理,通过强调内容资源集约整合能力的重要性,强调集成化与模块化建设,加强系统质量管理、过程管理,完善评估监督机制,保障课程质量[6]。因此,共享课建设需要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这包括资源服务和媒体技术支持,及内化到学习资源对学习者认识活动、学习心理活动的软技术支持,如为学习者提供辅导、答疑、讨论等功能,如图2所示。

营造虚拟课堂氛围 共享课的教学环境是指网络资源中所呈现出来的课堂氛围,包括授课录像中教师的主讲风格、资源的互动讨论形式、在线答疑、交流、反馈、学习进程的监控和评价等。其中主持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技巧、对授课内容的组织和安排,采用的媒体形式、教学活动的设计等都称之为课堂环境。共享课建设需要加强师生的互动、反馈和交流,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和安排,并提供全程教学录像。通过努力营造真实的课堂,使课堂原生态地搬到网络中,达到还原真实的课堂的效果。唯有虚拟课堂氛围和真实课堂相互结合,优势日益凸显时,才能保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课程的传播共享效果。

4 结语

共享课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新世纪以来,通过先进教育理念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彰显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大众化、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优质资源供给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新追求。本研究从运作管理的视角,对共享课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旨在促进共享课建设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娟,孔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知识资产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4(12):68-73.

[2]杨凤英.教育产品的属性与政府职能的调整[J].教育学报,2006(2):17-23.

[3]刘晓林.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江苏:江苏师范大学,2011.

[4]柏伟,何小松.地方高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7):94-95.

[5]丁兴富,等.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专题调研及主要结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6(5):22-25.

[6]蒋红.上海开放大学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功能及路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10):3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精品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心经精品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