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人物话语的多维语用视角分析

2015-07-22 05:03孟瑞玲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7期
关键词: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红楼梦

摘  要:对于《红楼梦》中的人物话语,目前学界大都是从某一语用视角来分析某一组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其实,人物在交际中往往会同时使用多种语用策略,然而,几乎没有学者从不同语用视角来分析同一组人物在同一场合的话语。因此,本文以《红楼梦》中王熙凤与刘姥姥的一组对话为例,分别从指示理论、言语举动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四个语用视角对该组对话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这些语用理论在话语分析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尝试对各个理论提出修改建议。

关键词:指示理论  言语举动理论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引言

《红楼梦》中人物之间的经典对话一直是语言学家常谈常新的话题。目前的研究大都是从某一语用视角来分析某一组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然而,人物在交际中往往不止使用一种语用策略,而是同时使用多种策略。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从不同语用视角来分析同一组人物在同一场合所说的话的研究。本文以《红楼梦》第六回中王熙凤与刘姥姥之间的一组对话为例:

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凤姐儿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1]

笔者拟从指示理论、言语举动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四个语用视角对以上这组话语进行分析,并指出这些语用理论在分析人物话语时所存在的不足,同时尝试对各个语用理论提出修改建议。

一、话语与指示理论

“指示”(deixis)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人们在具体话语中通过使用“指示词”(deictic word)和其他手段,使话语与一定的人物、事物、空间、时间发生直接联系。能起指示作用的词主要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形容词、指示副词、关系代词、定冠词、表示“来”“去”意思的动词等[2](P636-656)。陈辉、陈国华[3]指出,人称指示词的选择至少受两条语用原则的支配,即亲疏原则和地位原则。在这组会话中,凤姐儿在第一句话里用到的指示词是“我们”和“你们”,这表明她们家跟刘姥姥家关系疏远。这时刘姥姥尽管先顺着凤姐儿的话也用指示词“我们”来称呼自己,但是并没用“你们”来指凤姐儿家,取而代之的是具体的称谓名词“奶奶”,这显示了刘姥姥对凤姐儿所处地位的尊重。因此,凤姐儿在说第二句话时就没有继续用“我们”和“你们”,而是用了表示泛指的指示词“谁家”和“你我”,尽管这两个指示词都还是指凤姐儿家。显然,凤姐儿从使用表示泛指的“谁家”到使用相对具体的“你我”,是为了“拉近”她们家和刘姥姥家的距离,因为这时凤姐儿想告诉刘姥姥在“穷”这一点上,她们两家不分彼此。尽管刘姥姥在该组会话中没能如愿,但是她用奶奶来称呼凤姐儿本人显然比用你们来称呼凤姐儿家更能拉近她和凤姐儿之间的亲疏关系。因此,笔者认为使用称谓名词不仅能起到指示作用,而且在一定的语境下比使用指示代词能收到更好的语用效果,所以称谓名词也应该被囊括在指示词之中。

二、话语与言语举动理论

奥斯丁[4]提出言语举动理论(Speech Act Theory),并将言语举动划分为三个部分:言辞举动(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举动(Illocutionary Act)、言辞取效举动(Perlocutionary Act)[5]。例如,通过说It is cold here(这里冷),说话人发出了有关这个句子的语音(言辞举动),表达了他请求听话人关门的意图(以言行事举动),所产生的后果是听话人关了门(言辞取效举动)。塞尔[6]进一步发展了奥斯丁的言语举动理论,提出了直接言语举动(Direct Speech Act)和间接言语举动(Indirect Speech Act)的区别,认为当一个以言行事举动(Illocutionary Act)间接地通过另一个言语举动(Locutionary Act)实现时,间接言语举动(Indirect Speech Act)就发生了。

在这组话语中,凤姐儿说第一句话的意图实际上是想间接地告诉刘姥姥:咱们两家关系挺疏远的,今天突然登门拜访,有何贵干?刘姥姥听到凤姐儿的话之后,需要做如下三项工作:1)根据凤姐儿的言语举动,推测凤姐儿的说话意图;2)确定自己的说话意图;3)开始自己的言语举动。因此,刘姥姥首先推测出凤姐儿的说话意图,即询问刘姥姥为何突然登门拜访;刘姥姥很清楚她到这里的意图,即借钱,但是她没有直接说借钱,而是间接地通过描述自己家家道艰难的事实,告诉凤姐儿她是来借钱的。同样,凤姐儿在听到刘姥姥的话之后,也需要做如下三项工作:1)根据刘姥姥的言语举动,推测刘姥姥的说话意图;2)确定自己的说话意图;3)开始自己的言语举动。因此,凤姐儿首先推测出刘姥姥的说话意图,即借钱;凤姐儿想告诉刘姥姥自己家也没钱,但她没有直接说,而是用了一些谦词,如穷官、空架子等。可见,任何一个言语举动都是由以言行事举动驱动的,所以任何一个间接言语举动的实现都离不开直接言语举动。因此,笔者认为间接言语举动和直接言语举动就好比语言的意义和形式,二者不可分割,每一个直接言语举动都是由间接言语举动驱动的,每一个间接言语举动都是通过直接言语举动来实现的。

三、话语与合作原则

格莱斯[7]指出,在交谈中谈话双方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都要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使谈话目标得以实现,并将这一原则称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又包括四个准则:1)质的准则(Maxim of Quality):讲话要真实;2)量的准则(Maxim of Quantity):要有足够的信息量:3)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要与当前说的话有关联;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要表达清楚。以上四条准则构成我们进行理性交际的基本要求。

在这组对话中,凤姐儿根本就不认识刘姥姥,刘姥姥也不认识她,可是她把话讲得很漂亮,说是你们不来看我们,亲戚们才都疏远了,不是我们眼里没人[8](P163)。因此,凤姐儿的第一句话违背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Maxim of Quality),刘姥姥的话却都是实话,遵循了质的准则,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凤姐儿把她们家的情况含糊地说成谁家,并用朝廷来打比方,这显然违背了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另外,凤姐儿前半句已经说明了她们家什么也没有,后半句又借助俗语说她们家穷,这就提供了多余的信息,因此违背了量的准则(Maxim of Quantity)。可见,凤姐儿的每一句话都至少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一条准则,刘姥姥却没有违背任何准则。然而,不论是否违背了相关准则,凤姐儿和刘姥姥能够将对话进行下来,她们就都遵循了合作原则,只不过凤姐儿遵循的合作原则不同于刘姥姥所遵循的合作原则。前者是以“推辞”为目的的合作,而后者却是以“靠近”为目的的合作。因此,笔者认为合作原则应该分为两类:消极合作原则(Negative Cooperative Principle)和积极合作原则(Positive Cooperative Principle)。

四、话语与礼貌原则

利奇[9](P81)指出,为了表示礼貌,言者明确表达或暗示某些体现高估与对方(主要指听者)相关的事物或者低估与言者相关的事物的意义。换言之,礼貌是一种象征性地减少听者损失、增加听者受惠的策略。利奇在陈述礼貌原则时提出了六条准则:1)策略准则(tact maxim)(使他人受损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损最大);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赞扬,尽量夸大对自己的贬损);5)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尽量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反感,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在这组话语中,凤姐儿说的第一句话遵循了慷慨准则,意思是亲戚之间距离疏远是由于刘姥姥家厌弃她们家,这样就抬高了刘姥姥家的地位,而贬低了自己家的地位。刘姥姥的话部分遵循了赞同准则,部分遵循了策略准则,意思是亲戚之间距离疏远的确是由于刘姥姥家造成的,但她们家并没有厌弃凤姐儿家,而是由于自家家道艰难所致,这样讲话就使对方(即凤姐儿家)受损减少。凤姐儿接下来的话遵循了谦虚准则和赞同准则:一方面通过使用一些谦词,如“虚名”“穷官”“空架子”等,来夸大对自己的贬损,另一方面夸大自己家和刘姥姥家之间的一致,意思是两家都一样穷。可见,凤姐儿和刘姥姥都不同程度地遵循了礼貌原则。但是,六条准则难免有点繁琐,让人难以将这些准则清楚地区分开来。刘润清[10](P44-45)指出,策略准则与慷慨准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赞扬准则和谦虚准则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这两组准则中前者强调如何对待别人,后者强调如何对待自己。另外,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所表达都是与听话人共有的感情,所以可以将其归为一组(同上)。笔者也认为需要对这些准则进行重新梳理,因为这些准则之间存在着互相包含的关系:策略准则包含赞扬准则,即都是抬高他人;慷慨准则包含谦虚准则,即都是贬低自己;赞同准则包含同情准则,即都是夸大双方之间的一致。因此,笔者认为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可以合并为三条: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同准则。

结语

笔者从指示理论、言语举动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四个不同的语用视角分析了《红楼梦》中王熙凤与刘姥姥之间的一组对话,发现人物在对话中会同时使用多种语用策略。在分析这个具体案例时,笔者发现各种语用策略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指出,并对这些语用理论提出如下修改建议:1)指示词中应该包括称谓名词,因为称谓名词也能发挥指示的作用;2)应该把直接言语举动跟间接言语举动统一起来,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好比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一样,二者不可分割;3)应该把合作原则分为积极合作原则和消极合作原则,因为有的话语没有违背合作原则里的准则,有的话语却违背了合作原则里的准则;4)应该把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合并为三条,即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同准则,因为另外三条都已经被囊括在以上这三条之中。

注释: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六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Lyons,J.:《Seman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年版。

[3]陈辉,陈国华:《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及其语用原则》,当代语言学,2001年,第3期。

[4]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Oxford: Clarendon Press,1962年版。

[5]本文对“Speech Act Theory,Locutionary Act,Illocutionary Act,Perlocutionary Act”四个术语的翻译选自Fawcett,Peter:《Translation and Language:Linguistic Theories Explaine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年版,第vii-xxviii页。

[6]Searle,J.R.:《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年版。

[7]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P.Cole and J. Morgan(eds.):《Syntax and Semantics》Vol.3,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年版,第41-58页。

[8]蒋勋:《蒋勋说红楼梦》,三联书店,2010年版。

[9]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 Longman,1983年版。

[10]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2期。

(孟瑞玲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100089)

猜你喜欢
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红楼梦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简析好友对话中的不礼貌语言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
礼貌原则下酒店英语委婉语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