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2015-07-24 15:40王为民张继强侯翠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B型心衰血浆

王为民,张继强,侯翠花

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王为民1,张继强2,侯翠花2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诊断应用。方法选择79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级~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入院、出院时分别测定其血浆BNP。选择46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检测指标进行组内、组间对比。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心功能分级有密切关系,患者BNP结果在心功能恢复后明显降低。结论血浆BNP与NYHA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心力衰竭;B型脑钠肽;心功能分级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近10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逐渐深入,治疗方面效果有显著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慢性心衰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减慢了无症状性左室功能障碍向明显心力衰竭进展。然而,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早期,尚缺乏简单经济实用的检测手段。有研究表明,血浆B型利钠肽(BNP)在心衰早期即可升高,并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现将其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2012年11月我院收入院心力衰竭患者79例,男40例,女39例;年龄44岁~70岁(55.2岁±2.9岁);心功能按照NYHA分级,Ⅰ级17例,Ⅱ级23例,Ⅲ级19例,Ⅳ级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4例,扩张性心脏病17例,缺血性心脏病34例,心脏瓣膜病4例。排除标准:肥厚性心肌病、心包积液、急性心肌梗死、多器官功能衰竭、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肺心病、急慢性肝肾衰竭、恶性肿瘤、脓毒败血症、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正常对照组46例为健康成年人。

1.2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浆BNP水平(见表1) 对照组在入院时、出院时BNP均明显低于病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对比:病例组BNP水平出院时比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正常组BNP水平出院时与入院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NYHA分级患者及对照组血浆BNP值比较(

2.2 病例组按NYHA分级的BNP水平(见表2) 病例组入院时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随NYHA分级提高BN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病例组按心功能分级(NYHA)的BNP水平(

3 讨 论

BNP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明显优于TNF-α、IL-6、血管紧张肽原酶等指标。心肌缺血、低氧等环境下可刺激BNP释放[1]。故BNP是临床评价心力衰竭以及反应心功能级别的生化指标,是反映左心室功能失调的敏感指标[2]。心衰辅助检测以往主要依赖于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误诊率高。BNP的释放直接与心室容积扩张和心室压力负荷有关,可作为左室舒张末压的一个独立判断指标,BNP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

本研究中两组BNP水平进行组间对比,病例组和正常组在入院时、出院时BNP差异明显,病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组内对比显示病例组BNP水平出院时比入院时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患者BNP水平增高可以判断心衰治疗效果。

病例组入院时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结果显示,BNP浓度与NYHA分级有关,并随NYHA分级提高明显增加,这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因此,临床医师采用NYHA对心力衰竭患者分级时,可参考BNP检测值。

BNP并不是特异性的诊断工具,不是一个独立的检查,需要注意的是:在NYHAⅠ级的患者心脏射血分数低而BNP可能正常。所以医生仍需要参考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由于实验室条件不同,采取的测定方法和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所测得的正常值均有差异,还需要制定统一的严格检测、诊断及预后标准。

血浆BNP浓度测定作为评估心功能,应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和判断等的一项重要补充,已成为一项简便易行的常规检查,成为一种新的心脏标志物[3]。血浆BNP受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大,但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因BNP水平的升高而消除;重组BNP的效果是否在本质与内源性的BNP有差异。一项研究发现,经大量质谱法检测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循环中的BNP与内源性BNP的分子结构略有差异,提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活性下降或是已经失活。BNP的动态测定中有助于指导心衰的治疗,其水平在治疗后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预后差,需进一步加强治疗。治疗水平降低且幅度小于30%,提示治疗效果有效,预后较好。所以BNP标记物在心衰治疗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1] Rodseth RN,Lu latibuse GA,Bo lligelD,et al.The predictive abi-l ity of pre-opera tive B-type natriu re tic peptide in vascu la r patients forma jo r adverse card iac events;an ind ividual patient da ta me ta-ana lysis[J].J Am Co ll Ca rdio l,2011,58:522-529.

[2] Ceyhan C,Unal S,Yenisey C,et al.The role of N termina l probrain na 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evaluation of le ft ventricular siastolic dysfunction:Co rrela tion with echoca rdiographic indexe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08,24: 253-259.

[3] 李晓涛,夏岳,郭喜朝,等.血浆和肽素、B型利钠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4):268-270.±s)±s)

R541 R256

C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5.051

1672-1349(2015)05-0688-02

2014-06-10)

(本文编辑 王雅洁)

1山西省乡宁县中医医院(山西乡宁042100),E-m ail: 1093708831@qq.com;2山西省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B型心衰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验 血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