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COPD患者做呼吸康复训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7-24 14:29郭方军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阻塞性疾病

郭方军

老年COPD患者做呼吸康复训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郭方军

目的 探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呼吸机训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32例老年COPD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16),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给予呼吸康复训练指导,并分析2组患者半年后的心理状态、肺功能指标、日常活动及社会活动能力。结果 干预前,2组在FEV1%、FEV1/FVC%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FEV1%(65.3±12.4),FEV1/FVC%(60.5±12.3),对照组FEV1%(58.1±15.6),FEV1/ FVC%(50.2±16.9),在肺功能改善情况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日常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日常活动及社会活动能力,改善心理状态,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训练;生活质量;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临床上以不可逆的气流阻塞为主要特征,呈进行性发展。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等,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由于病情迁延不愈、且反复发作,甚至严重者需要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借助与呼吸机进行呼吸,这给老年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十分大的痛苦,同时对生活质量也带来严重的影响[1-2]。为了控制或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病情,减少发作次数,进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16例老年COPD患者,对其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2例老年COPD患者,本组32例患者的病情均处于平稳期,且患者的诊断符合COPD诊断标准[3],对于言语障碍、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予以排除。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男11例,女5例,年龄

60~89岁,平均年龄(75.3±5.8)岁,病程10~28年,平均病程(19.3±2.8)年;对照组:男10例,女6例,年龄60~88岁,平均(76.5±5.8)岁,病程10~27年,平均病程(19.1±2.3)年;具有吸烟史患者21例,占65.63%;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呼吸康复训练。具体操作如下:(1)缩唇呼吸:首先,引导患者用口进行呼气,并告知患者在呼气时,口唇要处于收拢的状态,其次,使用鼻子进行吸气,类似于吹口哨,半闭口唇慢慢的呼出。且呼与吸要有节律,呼、吸时间比例为2∶1或者

3∶1,每天训练10~20次,每次注意将气尽可能的全部呼出。(2)腹式呼吸:首先,用两手于患者肋弓处放下,告知患者此时吸气,注意此时嘱患者放松肩膀,用鼻吸气,顶着医务人员的双手,将腹部向外突出,其次,告知患者屏气1~2s,使肺泡处于张开的状态;再者,当患者呼气时,两手对患者患者进行施加一定的压力,注意力度要轻,同时并告知患者使用口进行吸气,训练次数每天

2次,每天时间10~20min,每分钟7~8次。患者进行练习时,注意使全身的肌群处于放松的状态,吸气时腹部要鼓起,呼气时腹部要下陷。(3)上肢肌力训练:嘱患者运动时双手各握紧1瓶500mL的矿泉水进行上举活动,每天进行2次,1次2~3min。(4)有氧耐力训练:制定运动训练的计划,每天坚持进行,例如定量步行0.5h,骑自行车、蹬楼梯、打太极拳等,告知患者以自己不累为最好。(5)注意事项:当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如突发呼吸道感染或病情加重时或其他原因等,应嘱患者停止训练,应待其病情得到缓解后方可继续,同时应通过义务人员进行评估是否可以继续训练。同时,医务人员在最初训练过程中,要做示范给患者看,并使患者逐渐接受的运动量进行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注意让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半年后进行测定肺功能指标、以FEV1%和FEV1/FVC%作为肺功能的观察指标,生活质量问卷方式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日常活动、社会活动能力、心理问题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 在肺功能改善情况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x±s)

2.2 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日常及社会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评分(x±s,分)

3 讨论

呼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但是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老年患者,其效果如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也未见报道[4-5]。本文通过研究,接受药物治疗后加以呼吸康复训练,取得效果较为满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引导COPD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长期的呼吸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同时,老年COPD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其他疾病的影响,是老年患者肺功能不易改善的主要因素,此外,老年患者动作缓慢,肢体协调性较差,认知功能也逐渐减退,因此指导老年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呼吸康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6-7]。

在呼吸康复训练中,缩唇呼吸能够延缓呼气气流压力的下降,提高气道内压,进而防止小气道过早的闭合,使肺内残气量更容易被排除,有利于患者呼吸到新鲜空气,使肺泡换气增加,改善患者缺氧的症状。腹式呼吸能够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老年COPD患者由于肺泡过度膨胀,患者气促,且呼吸频率快,呼吸肌常常处于一种疲劳的状态,因此,在锻炼中应加强呼吸肌的锻炼,增加呼吸肌的耐力和肌力。老年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的目的就是控制或缓解症状,减轻因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和心理状态,提高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8]。本文通过研究表明,在肺功能改善情况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日常及社会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说明,通过有效的呼吸康复训练,患者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均发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也较为显著,进而改善日常活动及社会活动能力,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1] 应少聪,周向东,刘益琼,等.康复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5):333-336.

[2] 杜舒婷,邢彬,丁连明,等.呼吸操及肌力训练联合支气管舒张药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2):115-119.

[3] 刘澄英,江莲,倪华,等.组合式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98-199.

[4] 李风森,廖春燕,杜丽娟,等.家庭内肺康复训练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7):557-558.

[5] 伍惠红.呼吸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作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3,5(1):26-29.

[6] 裘晓琼,郑则广.肺康复干预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9):35-38.

[7] 黄伟坚.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0):34-35.

[8] 李伟健.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2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30

江苏 211100 南京市江宁医院 (郭方军)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阻塞性疾病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