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07-24 14:29熊海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门静脉肝细胞医学

熊海

CT灌注成像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熊海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于术前接受CT灌注成像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结果 全部100例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HAI为(45.5±5.3)%,HPP为(16.8±3.3)mL/min,HAP为(21.1±1.2)mL/min,同时HAF、PS、MTT、BV、BF等观察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临床治疗前(P<0.05)。结论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CT灌注成像是一种较为准确、可靠的肝细胞癌检查和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CT灌注成像;肝细胞癌;应用价值

CT和血清AFP检查是现阶段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肝细胞癌定性和定位诊断的方法和依据,然而,若CT表现不明显或是AFP检查结果呈阴性,则肝细胞癌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进而提高误诊率和漏诊率。CT灌注成像检查是一种功能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肝脏局部病灶部位和非病灶部位血流参数的动态性连续增强扫描,因而在肝细胞癌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中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受到了临床医师的关注和认可[1]。本次医学研究对CT灌注成像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中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观察对象,男54例,女46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62.4±11.3)岁,肿瘤直径2.5~12.2cm,平均直径(6.2±3.3)cm,其中,23例为多发肿瘤,77例为单发肿瘤。全部观察对象均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规则发热、腹泻、腹痛、腹胀、腹部肿块、淋巴结肿大和肝肿大等临床症状,经肝动脉造影和B超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同时排除其他腹部疾病导致上述症状的患者。

1.2 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所用检测设备为美国GE 16排

Brightspeed螺旋CT检查仪(美国GE公司生产,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3357015号,BrightSpeedElite型),所有观察对象均于术前3天和术后1个月接受CT灌注成像检查。利用多层CT扫描机对患者肿瘤分支层面、门静脉主干、中心层面肝动脉等情况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设定层厚为6mm,管电流为220mA,管电压为120kV,四个扫描层层厚总和为2.4cm。于患者肘前静脉行欧乃派克造影剂350mgI/mL团注,总量为

40mL,造影剂注射速度为5mL/s,再延迟8s后实施同层动态扫描,扫描时间间隔为2s,扫描时间为0.75s,进行52s连续动态扫描,每层共获取26幅连续图像,总共104幅。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全部100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肝动脉灌注指数(HAI)、门静脉灌注值(HPP)、肝动脉灌注值(HAP)等感兴趣区指标情况[2],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供血分数(HAF)、肝脏血容量(BV)、肝脏血流量(BF)等其他观察指标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次不同层次检测,以各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误差发生率[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感兴趣区参数 全部100例肝细胞癌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HAI、HPP、HAP等感兴趣区参数结果均显著优于临床治疗前(P<0.05)。见表1。

组别例数HAI(%)HPP(mL/min)HAP(mL/min)治疗前10077.2±7.519.0±2.145.5±5.3治疗后10045.5±5.316.8±3.321.1±1.2 P值0.020.040.04

2.2 观察指标 全部100例肝细胞癌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HAF、PS、MTT、BV、BF等观察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临床治疗前(P<0.05)。见表2。

表2 肝细胞癌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情况分析(x±s)

3 讨论

CT灌注成像指的是通过中心容积定律和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原理,对剂首过过程中感兴趣区域内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的改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去卷积法计算造影剂或是最大斜率法对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PS)、血容量(BV)、血流量(BF)、门静脉灌流量(PVP)、肝动脉灌流量(HAP)、肝动脉灌注分数(HAF)、平均通过时间(NTT)等指标结果进行检测,以此为依据对患者的器官血流灌注状态进行判断分析[5]。由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变后,其肝脏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血流灌注状态的改变,随着病情的日渐加重,动脉供血量会增加,门静脉供血量会减少,所以,可以利用动脉血供和门静脉血供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对肿瘤性质进行判断: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肿瘤血管不规则改变或是扭曲,毛细血管通透性(PS)、血容量(BV)、血流量(BF)、肝动脉灌流量(HAP)、肝动脉灌注分数(HAF)等的增加会诱导肝动脉供血增加[6]。CT、MRI和多普勒超声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的肝细胞癌诊断方法,但常规CT对于微小病变敏感度较差,MRI检查的组织血流和组织增强程度之间无明显线性关系,无法进行定量检查[7],多普勒超声的灌注指数精确度较差。然而,CT灌注成像检查则能够准确检出微小病变和肝细胞癌解剖细节,进而准确定量判断血流指数,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8]。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在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检查和诊断中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患者临床治疗后临床治疗后HAI为(45.5±5.3)%,HPP为(16.8±3.3)mL/min,HAP为(21.1±1.2)mL/min,且明显优于临床治疗前(P<0.05)。同时,患者治疗后HAF为(0.14±0.02),PS为(26.4±2.1)mL/(min·100g),MTT为(10.5±1.4)s,BV为(19.5±2.3) min/100g,BF为(188.2±1.3)mL/(min·100g),且明显优于临床治疗前(P<0.05)。

[1] 朱敏,徐浩.TACE联合无水酒精碘油乳剂注射治疗肝细胞癌的新进展[J].当代医学,2012,18(6):75-77.

[2] 臧谭斌.肝细胞癌组织和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23):19-20.

[3] 司成海,徐荣天.双源CT灌注成像在肾细胞癌及肾盂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90-91.

[4] 钱阳宝.肝细胞癌诊断CT灌注成像作用分析[J].健康必读杂志,2012,3(2):258-260.

[5] 伍子南.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73-74.

[6] 李双生,吕维富.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的诊断和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3-115.

[7] 苏日程.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0):20-21.

[8] 王俊英,范学英,何燕,等.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J].哈尔滨医药,2015,1(4):735-7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42

江西 330100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中医院 (熊海)

猜你喜欢
门静脉肝细胞医学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医学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