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抢救的护理配合分析

2015-07-24 14:29王红娣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性休克组间手术室

王红娣

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抢救的护理配合分析

王红娣

目的 对应用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创伤性休克疾病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配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患有创伤性休克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n=40)。采用常规外科手术室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手术配合;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手术配合。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治疗时间为(64.82±9.87)min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7.24±1.46)d明显短于对照组(96.84±10.57)min、(10.56±2.74)d(P<0.05);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P<0.05);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 (P<0.05)。结论 应用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创伤性休克疾病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配合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手术室综合护理;创伤性休克;配合

创伤性休克疾病指的是人体在遭受到外界的暴力刺激之后出现的严重外伤、大量出血症状,进而引发休克症状出现。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创伤性休克疾病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均相对较高。一旦症状出现随时都有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1]。本次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有创伤性休克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有创伤性休克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n=40)。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7.6±1.2)岁;创伤性休克发病时间1~6h,平均发病时间(2.3±0.5)h。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7.8±1.1)岁;创伤性休克发病时间1~7h,平均发病时间(2.2±0.4)h。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室护理模式实施手术配合;观察组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实施手术配合,主要措施为:(1)家属及患者情绪干预:在抢救开始前和抢救进行的过程中,采用针对性干预模式平复患者家属情绪,通过患者家属了解基本情况,在最大程度上争取其配合。(2)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呕吐需将患者的头偏向一边,防止窒息。及时清理口腔或者是呼吸道分泌物。存在意识的患者应引导其将分泌物或污物等咳出。必要氧气吸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应用呼吸机实施辅助呼吸。(3)静脉通道设置:采用16G留置针进行穿刺,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如果是开放性的伤口,输液时必须避开肢体的远端。注射药物需要对速度进行控制。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水平进行检测。若怀疑骨盆骨折,在纠正休克后严格控制输液量。(4)术前准备:做好器械准备并进行正确的连接,严格执行医师口头医嘱,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医生进行有关提醒。清点手术台的物品,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保证没有任何遗漏。在手术操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增加使用的物品,必须经过两人的检查记录,物品应集中放置,以便于进行准确的清点。(5)明确补液量:尽快使使患者的血容量水平恢复,并输入大量液体,使血压恢复正常。若伤情得到控制,早期输入1000mL的平衡液,若输液量在1500mL以上的时候,患者的收缩压水平仍然不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正常的状态,则必须对损伤的位置进行确定,并控制出血。若扩容后收缩压水平能够保持在90~100mmHg之间,血压水平下降,产生活动性出血,必须控制输液量,避免再出血。若患者受到损伤的部位为胸部,需要对平衡液量进行控制,输注尿素和浓缩白蛋白,避免出现任何并发症。(6)工作交接:抢救结束后将患者送至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向患者家属说明患者的病情及抢救情况。(7)访视:抢救结束后1天,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探视,向其本人或家属说明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2-3]。

1.3 观察指标 选择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治疗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利用恢复治疗期间病房访视的机会,对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不记名打分调查,100分为满分。超过80分为满意,不足60分不满意,在60~80分之间为基本满意[4]。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82.5%;观察组患者对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0%。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n(%)]

2.2 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治疗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创伤性休克共接受手术室治疗(96.84±10.57)min,术后共住院接受恢复治疗(10.56±2.74)d;观察组患者创伤性休克共接受手术室治疗(64.82±9.87)min,术后共住院接受恢复治疗(7.24±1.46)d。2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创伤性休克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创伤性休克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创伤性休克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的手术室护理配合的关键在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护,主要分为以下内容:(1)腹部损伤疾病患者,在有腹痛程度呈现进行性加重表现的时候,很容易导致出现腹膜刺激征,并由明显的移动性浊音,此时说明患者的腹腔脏器已经受到了损害,医护人员必须对其实施腹腔穿刺处理,结合患者的实际出血量、血凝等表现情况,对出现破裂的具体脏器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2)胸部损伤疾病患者,应该充分结合患者损伤后出现的症状表现,如呼吸、胸痛等,对动脉血气水平进行检测,并仔细分析相关表现,对患者是否存在缺氧等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3)颅内出血疾病患者,必须对其颅脑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观察,判断是否存在呕吐、剧烈疼痛等问题,当患者有躁动不安、眼底出血、频繁呕吐等症状表现的时候,可以初步判断损伤发生的部位位于患者的颅内,应当立刻通知相关的医生,并对其实施急救处理。(4)休克,必须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观察,当呼吸急促、尿量减少、面色苍白等症状表现出现,血压水平表现正常,但是仍然处于休克状态的时候,就必须对患者实施积极地抢救护理[5-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室抢救期间接受综合性护理配合的观察组创伤性休克疾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且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期间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例,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综合性护理配合模式在创伤性休克疾病患者手术室抢救过程中实施的必要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1] 卓新英.创伤性休克患者57例手术室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3,15(7):325-326.

[2] 韩高雷,陈勇霞.分析18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救治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976-1977.

[3] 杨丽.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手术中的静脉输液护理[J].护理研究,2011,6(22):122.

[4] 曹晓艳,关柏秋,夏莹.手术室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的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762-763.

[5] 陶玉梅.手术室护士抢救创伤性休克的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9):4846-4847.

[6] 张小蓉,李守华.地震致大面积创伤伴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1,8(17):42-43.

[7] 陈见欢.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6):176-177.

[8] 魏向红.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14):170-17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64

江西 330003 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王红娣)

猜你喜欢
性休克组间手术室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