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07-24 14:29肖文琼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心理

肖文琼

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分析

肖文琼

目的 探究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白血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程序,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47.6±6.3)分,SDS评分为(32.7±5.4)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61.5±6.6)分,SDS评分为(52.1±5.8)分,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79.4%,与对照组的3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护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其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

白血病;心理护理;护理程序;应用效果

白血病是临床血液内科常见疾病,近年来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我国各种肿瘤中占第6位[1],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后果严重。同时,许多患者出于对自身病情的担忧和临床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加重心理负担[2],影响治疗效果。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为进一步研究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最佳护理方法,特选取68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的白血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白血病的诊断标准[3],均行化疗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6.1±7.4)岁,急性白血病23例,慢性白血病1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6.4±7.6)岁,急性白血病24例,慢性白血病1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主要从患者躯体(生理)需要、感情需要(家属探视)、受尊重需要(尊重患者)、社交需要(良好人际关系)以及精神需求(个人才能的发挥)和疾病信息需要(疾病知识宣教)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程序,主要护理措施包括:(1)护理评估,从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采用多种渠道收集患者心理信息资料,保证证据客观、可靠,详细记录患者情绪变化,并分析患者负面情绪(包括紧张、焦虑、失眠多梦以及反应迟缓等)产生的原因,进行适当护理评估,实施针对性护理;(2)准确进行护理诊断,患者隐性心理问题需要护理人员从多角度观察患者性格特点和临床反应,使用多样化交流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综合分析各阶段患者心理问题,以提高心理诊断的准确性;(3)制定护理对策,根据患者实际心理状况和凸显的主要问题,依据护理个性化和差异化原则,制定具体护理对策,做到与临床治疗的相辅相成,并在护理过程中对不当之处进行调整,实施动态护理;(4)心理护理的实施,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住院制度,增强患者对医院的熟悉感;关心爱护患者,时常陪同患者聊天,建立朋友关系,减轻患者紧张感和焦虑心理,平稳心态;定期巡视病房,为患者提供帮助,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合理需求;(5)评价护理效果,护理后观察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和各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对护理效果进行有效评估,补充或纠正不完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护理前后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以及护理后患者治疗依从情况;采用我科自制SAS评分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SDS评分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程度进行评分,调查内容分为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标准分=粗分(各项得分相加)×1.25,取整数,以50分为临界点,轻度焦虑/抑郁:50~69分,中度焦虑/抑郁:60~69分,重度焦虑/抑郁:≥71分。患者SAS、SDS评分越高,焦虑和抑郁程度就越严重[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比较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2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2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白血病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x±s,分)

2.2 2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治疗依从27例,治疗依从率为79.4%;对照组患者中治疗依从12例,治疗依从率为35.3%;2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216)。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可见不同程度贫血、出血、感染发热等症状[5],或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等[6],临床多采用化疗治疗,但是在化疗治疗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7],限制临床疗效,所以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适当心理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8],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程序是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病房护理模式,主要是指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患者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患者健康为根本目的,科学确认患者健康问题,并运用系统方法对其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新型理论与实践模式,可分为5个步骤,即护理评估、护理问题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实施以及护理效果评价等;首先,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相关事物作出大概判断,为护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依据;其次,通过系统观察和护患之间的交谈,收集患者较为真实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作出准确护理判断;再次,分清患者护理中的主次和重难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和预期目标,指导病房护理工作;之后将护理计划付诸实施,并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反应和临床表现适时调整护理对策;最后,对本次护理工作整体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科选取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对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护理程序,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且护理后患者治疗依从率较高,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1] 丁宜英,陈冶.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2,33(2):356-357.

[2] 李婧.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预防及护理进展[J].当代医学,2010,16(21):42-44.

[3] 刘传才.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六项参数的动态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12-14.

[4] 高文丽.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221-2222.

[5] 唐丽光.心理干预在白血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789-2790.

[6] 辛延,姜华,刘美娇,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的重要性[J].现代生物学进展,2014,14(8):1559-1561.

[7] 张凤云,史雪梅,宋述灵.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32(5):70-71.

[8] 张琳敏,徐晓敏,沈奕新,等.信息与心理支持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对其家属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3):111-1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75

江西 343000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肖文琼)

猜你喜欢
白血病化疗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跟踪导练(二)(3)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阅读理解Ⅰ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