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7-24 14:29李帆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卡因

李帆

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帆

目的 探讨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0例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镇痛持续时间(3.97±0.32)h,药物起效时间(14.68±1.31)min,新生儿Apgar评分(7.9±0.6)分,术后疼痛评分为(7.7±1.1)分,同时,实验组患者HR和MAP等体征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小剂量罗呱卡因;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

剖宫产已经逐渐成为了产妇较为常用的一种分娩方式,可减轻分娩过程中孕妇的疼痛,因此剖宫产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的选择对于产妇镇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剖宫产手术应选择完善的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和药物类型,也是妇产科临床上的共识。舒芬太尼是一种有效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较为理想的镇痛效果,且毒性小,因而临床应用率较高。本文就对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照产妇入院顺序单双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20~33岁,平均(23.4±2.3)岁,ASA分级I~II级;实验组年龄22~31岁,平均(22.7±2.8)岁,ASA分级I~II级。所有观察对象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无典型的妊娠合并症以及宫缩乏力现象。2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法:剖宫产产妇于术前6h内完全禁食水,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实施常规的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电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检测,常规开放静脉通道。手术麻醉前常规注射生理盐水或是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使用面罩给氧。手术麻醉过程中,产妇保持左侧卧位,穿刺位置选择为L2~3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对照组观察对象于蛛网膜下腔注入5μg舒芬(上海邦景实业有限公司,批号:171259-200601)+2mL的0.5%罗呱卡因(商品名:蒙安达,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113381)。实验组观察对象于蛛网膜下腔注入5μg舒芬+ 2mL的0.5%罗呱卡因。2组观察对象均完成麻醉后,变为平卧位,在T8~12范围内控制患者的痛觉阻滞平面,达到麻醉效果后,常规实施剖宫产手术。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2组观察对象镇痛持续时间、药物起效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术后疼痛评分等麻醉效果评价指标,以及MAP和HR等生命体征指标情况[1]。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实验组50例观察对象镇痛持续时间、药物起效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观察对象手术麻醉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观察对象麻醉效果对比分析(x±s)

2.2 生命体征指标 2组观察对象麻醉前HR和MA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手术麻醉后5min、麻醉后20minHR和MA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观察对象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观察对象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分析(x±s)

3 讨论

医学研究结果证实,罗呱卡因是一种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同时具有镇痛和麻醉效果,大剂量的罗呱卡因麻醉可用于外科手术治疗,小剂量给药则有助于达到镇痛阻滞目标,且能够对非进行性运动神经产生一定的阻滞效果[2],其麻醉药物作用原理在于,将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的通道阻断,可逆性阻滞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3]。研究证实,相比其他疾病患者,妊娠患者对于罗呱卡因的敏感程度更强,其阻滞运动纤维的能力不如阻滞感觉纤维的能力,因而其具有一定的运动和感觉阻滞特征[4]。医学报道证实,低浓度罗呱卡因在剖宫产产妇产程中具有阻滞痛觉的效果,且不会对宫缩产生抑制作用,因而麻醉的安全性和效果较为理想。舒芬太尼属于特异性μ-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的一种,能够顺利进入血脑屏障,脂溶性更高,因而药物持续时间更长,镇痛效果更好,能够在肝内经广泛的生物转化形成O-去甲基和N-去烃基的代谢物,最后经肾脏排出[5]。因为脊髓背角的阿片受体较为丰富,若将微量舒芬太尼注入蛛网膜下腔,则脊髓背角阿片受体会与舒芬太尼相互结合,进而产生更加持久的麻醉效果。罗呱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使用,能够共同达到协同麻醉效果,且这一效果有助于麻醉效果的巩固,进而减轻患者的统统程度[7-8]。对于部分轻度妊高症的产妇,其血压会发生轻微降低的现象,这一麻醉方案更加能够保持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降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率,降低单个药物的使用剂量[9]。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镇痛持续时间(3.97±0.32)h,药物起效时间(14.68±1.31)min,新生儿Apgar评分(7.9±0.6)分,术后疼痛评分为(7.7±1.1)分,同时,实验组患者HR和MAP等体征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具有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镇痛效果好、麻醉效果理想、麻醉药物剂量小、药物起效快等特征,且不会影响新生儿,所以,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剖宫产麻醉药物。

[1] 罗志宇,莫惠飞,李彬.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素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母婴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0,16(1):233-234.

[2] 邓莲,胡祖荣,李坤伟,等.右美托咪啶防治剖宫产麻醉后寒战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1,12(1):43-45.

[3] 徐庆,张薇,翟旭林,等.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上海医学,2013,36(2):106-107.

[4] 毛晓波,胡胜军.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2):1166-1167.

[5] 付卫星,康佳丽,熊美丽,等.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179-1180.

[6] 聂晶晶,黄绍强.静脉和硬膜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妇科手术的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3):391-393.

[7] 王锋,张雪芹.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对比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3):401-403.

[8] 李肇端,周汾,闫雨苗,等.心脏手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与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麻醉效果的比较:Meta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7):860-862.

[9] 肖仙丰.浅谈剖宫产手术中的全身麻醉[J].当代医学,2011,17(13):71-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91

江西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李帆)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卡因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