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作用探讨

2015-07-24 14:29秦兴枝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初筛低剂量螺旋

秦兴枝

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作用探讨

秦兴枝

目的 探讨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呼吸科患者均分为A组、B组、C组(n=40)。A组患者采取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B组患者采取痰液细胞学检测,C组患者采取血清肺癌标志物检测,对比3种方法对肺癌筛选结果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检测初筛阳性率为80.00%,显著高于B组的62.50%和C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确保较高的肺癌诊断率,在肺癌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双排CT;低剂量扫描;实验室检查;肺癌

肺癌的早期筛查能为肺癌早期诊治提供充分的依据。影像学检查是肺癌普查的首选方法,其具有明显的无创性,可准确显示肺内病灶[1]。目前,相关研究表明,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可实现辐射剂量的最小化,确保较高的疾病诊断率[2]。为分析双排

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作用,本院对收治的呼吸科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取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痰液细胞学检测、血清肺癌标志物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呼吸科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均分为A组、B组、C组(n=40)。A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57.42±2.32)岁。B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8.32±2.57)岁。C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3~63岁,平均年龄(56.68±2.79)岁。经纤支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均符合肺癌的诊断标准[3],排除精神系统疾病者、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对CT造影剂过敏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筛查方法

1.2.1 痰液细胞学检测 B组早晨空腹取患者新鲜痰液,每隔10分钟取1次送至实验室检验,共抽取5次,检测痰液中是否有肺癌细胞。

1.2.2 血清肺癌标志物检测 C组采集患者血液,进行血清样本胚抗原、细胞角质片断抗原21-1、鳞癌抗原等指标检测[4]。

1.2.3 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 在痰液细胞学检测、血清肺癌标志物检测、X线胸部摄片、病理学检查基础上。A组加以实施双排CT检测,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肋隔角。CT扫描参数如下:球管电压120kV;电流40mAs;层厚1.0mm;螺距0.8;扫描时间5~8s[5]。患者取仰卧位,实施半秒扫描法。由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读片并记录结果,包括:结节形态、大小、位置、数量等,并确定具体的临床诊断。CT部分实验结果影像。见图1。

1.3 研究方法 经2位读片医生最后诊断双排CT检测阳性则判定初筛阳性;1次以上痰液细胞学检测出肺癌细胞则判定为初筛阳性;1次以上血清肺癌标志物检测判定初筛阳性[6]。对比

3种方法初筛阳性率。

图1 CT部分影像表现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检测初筛阳性率为80.00%,显著高于B组的62.50%和C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种检测方法初筛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此病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等特征。由于肺癌较难发现,患者就诊时大多为晚期。研究显示,如早期发现治疗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0.00%。因此,必须为肺癌患者提供早期诊治措施,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普通X线平片、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作为常用的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由于螺旋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可作为肺部病变的优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双排CT低剂量扫描其应用优势在于:对比度和分辨率均较高、数字化程度高、可多角度观察、图像质量高等优势。相关专家提出低剂量CT概念[7],此技术在确保图像诊断质量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患者及必需陪护人员的X线福射剂量。较大辐射剂量为螺旋CT获取高质量成像的基础,而在大型体检筛查中,大多数为正常人群,无需大福射剂量CT筛查早肺部疾病,可适当降低射线剂量。由于肺组织具含气的特征,大多研究认为低剂量CT(30mAs,120~130kV),可明确大约直径3.0mm的肺部结节阴影,可精准显示肺部小病灶[8]。通过掌握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可在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切实提高肺癌病灶的检出率、符合率[9]。分叶征、坏死、钙化、细短毛刺、胸膜凹陷征、磨玻璃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等作为肺癌的常见征象,双排CT低剂量扫描均可清晰显示相关的肺癌征象[6]。而通过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显示血清中多种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异常,确定痰培养中是否出现癌症细胞,最终提高肺癌诊断阳性率[10]。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检测初筛阳性率为80.00%,明显低于B组的62.50%、C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对肺癌筛查的阳性率最高,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痰液细胞学检测和单独血清肺癌标志物检测。综上所述,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作为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肺癌筛查中,可确保较高的诊断阳性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1] 任宏伟,向婕.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价值分析[J].河北医药,2014,10(36):1513-1515.

[2] 韦进,王小文,吴广仕,等.多排螺旋CT低剂量非螺旋扫描筛查早期肺癌的应用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44-146.

[3] 李柏振,卢洪波,植昌杰,等.低剂量CT扫描在老年人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附49例报告)[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7):960-961.

[4] Sommer G,Tremper J,Koenigkam-Santos M,et al.Lung nodule detection in a high-risk population:comparis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J].Eur J Radiol,2014,83(3):600-605. [5] 姚道德,杨文兵.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2):119-120.

[6] Tang W,Wu N,Huang Y,et al.Results of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screening for early lung cancer:prevalence in 4 690 asymptomatic participants[J].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2014,36(7):549-554.

[7] 邢雪莲.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411-412.

[8] 战忠利,孙蕾娜.WHO 2004年版肺癌组织学分类与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09,15(8):145-147.

[9] 胡小波,曹建民,陈波,等.肺癌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J].当代医学,2009,15(17):366-368.

[10] 徐勤,敬文斌,陈永芊,等.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3):530-5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99

江苏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秦兴枝)

猜你喜欢
初筛低剂量螺旋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旋风“螺旋丸”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