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视角下知乎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2015-07-30 03:40
新媒体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用户体验建议



用户视角下知乎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雷雨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作为一个诞生了四年有余,有着1700万注册用户的社交网站,知乎是互联网问答型网站的典范和代表。但随着注册用户的增多、网站的扩大,一些讨论使得网站的氛围变得不再如从前那么具有黏性。本文从用户角度进行分析,试图找到知乎网站现在的问题,同时对相关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知乎;用户体验;建议

知乎网创立于2011年,而其为大众所熟知是在2014年左右。它以“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为宗旨,截止到2015年3月,已经有1 700万注册用户,月独立访客接近1亿。知乎网于2010年12月开始内测,最开始的成员都是邀请进入,近40天时间之内,最初进入的200位用户创造了8 000个问题和20 000个回答。创始人周源希望以“共同编辑”为手段实现优质的知识自由传播这一目的。

根据知乎用户“李季”于2012年1月进行的数据采集,知乎上所有成员的占比大概是:互联网行业56%,大学生26%,广告传媒7%,专业服务业5%,房地产建筑业3%,交通运输行业2%,文化教育1%,金融服务1%,政府0,医疗0。[1]从上述的统计当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知乎的用户呈现出重要的“圈子文化”特点,缺乏一些活力的同时缺乏一些多元化的特质。

截止2015年3月,知乎大概有1 700万注册用户,且大多数为实名制用户。在2014年4月左右,知乎网站出现了大批的优质用户流失现象,并且网站内部掀起了大量的争论,在4月19日知乎用户张佳炜发文指责知乎运营之后,几十个知名的专栏作者纷纷跟帖表示赞同。知乎网站的内部也爆发了一场论战,大量的用户离开了知乎,关闭其专栏。该事件最终以知乎运营团队临时开辟专栏刊发表改进声明,知乎创始人刊发一篇道歉信结束。但许多优质用户却永远流失,整个网站的活跃度明显比之前有所下降。

1 用户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表面上看,知乎运营问题在4月19日爆发的原因是开放注册带来的网站迅速扩大,内容质量下降,讨论氛围变差致使情绪化的答案日益增多,个人情感化问题以及回答日渐增多。同时,人身攻击的出现、审核效率低下,广告帖出现等一系列原因,最终导致用户的集体不满。仔细分析这些结果,事实上可以从传播学角度总结出来三点原因:

社交网站的最基础构成便是用户。而知乎在开放注册之后导致井喷的重要原因就是线上知识社区引入社交网站的人际网络建构属性,形成了新的网络社区形式。问答型社交网站在不断吸纳新的用户的同时,保持了信息和内容的高水准,在以共同知识和兴趣构建的人际网络之上,不断促使知识信息等社会资源形成正向的循环,在传播和互动当中产生价值,带来社会资本。

以知乎用户“梁边妖”为例,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职业是一名编剧,在知乎上的回答也通常是以一个故事的形式呈现,知乎无疑给他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的绝佳平台。像“梁边妖”这样的用户,可以称之为知乎网站上的“大V”,这些用户,无一不是一呼百应,在网站上有着实际的话语垄断权。在知乎上,关注者数量前五名的人分别是:李开复,张佳炜,黄继薪,周源,Yolflim。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实名注册的用户,也是最早被邀请进入网站的创始人员。而“大V”在各个社交平台上的存在也是非常有趣的现象,如用户“张佳炜”,既是微博的著名“大V”,也是知乎的著名“大V”。所以,很大程度上这部分用户是将原有平台的粉丝迁移到了知乎上,与之类似的还有豆瓣上的知名用户“gayscript”,在知乎上同样也是著名的用户。

高质量的内容容易引起注意力,但同时,高活跃度也会较为分散注意力。但是对于海量的用户,网络注意力分布不均衡。通常而言,高活跃度用户往往意味着发言经历过于旺盛,而同时却并没有进行认真思考的一部分人,他们有更高的发言动机,更低下的发言质量,其结果就是庸俗化。具有更高发言动机的用户试图抢占注意力,他们总能成功,而内容质量却并不高。因此在社区当中下层成员的大量活动下,知乎和一些网络论坛一样,走向了小众论坛——高质量内容——帖子传播——更多人关注——话题无意义——劣币驱逐良币的道路。知乎上的网络暴力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在网络上,伤害别人的成本很低,所以这一态势也会持续存在。出言辱骂的一般也都是中下层成员,这些成员本身的问答质量并不是很高,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又加剧了社区向着整体无意义、庸俗化方向的发展。

2 用户视角下的发展建议

2.1提升用户媒介素养

在保证用户的参与同时,用户的媒介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方面。知乎粉丝量排名第五的Yolflim就认为知乎倡导的平权理念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他提出知乎的精英团队抱有愚蠢的、盲目信心,认为他们的机制,只要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加入,就不怕高质用户的出走,所以保障平权成了他们的迷思,愚不可及。

另一社交网站豆瓣的“东西”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它是一项允许用户推荐自己喜欢的商品服务的应用类型。然而,这种应用并非是无序和开放的,而是需要官方的审核和授权。只有有资质的用户才能够发布相关信息,其他一般的用户则不行。因而,从开办至今,这个应用类型一直保持着一个比较高的水准。只有适当的审核和接纳,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信息源的纯粹和符合规则,才可能尽量避免杂乱无效或者低俗的信息流入。

对于知乎而言,不仅需要对这种方式进行深挖和仿效,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适当进行某些层面的细化。比如,针对不同级别用户设置相应的回复权限。权限的设置,既可以保证回复的质量,也可以从宏观层面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更为准确的把握。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层面的权限需要细化,比如浏览级别、查看相关信息等等。完全的平权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这一核心思想之下,事实上造成了更大的不平等。对于低层级用户的平等,实际上是对于大部分用户的不平等。

这一点,在2014年知乎的实践当中已经看到,一些答案因为遭遇到太多的反对被沉到了底部,这也是利用技术化手段对相关信息进行把关的很好方式。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当中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只有符合他们认知要求的信息才会被接受、被加工从而流向公众。[2]那么,对于知乎而言,在有大量的新用户和新增的问答出现的时候,运营方面就更应该加强这种把关以保证社区问答的质量。很多没有意义的问答反而得到了过多人的追捧与回应,有的甚至数以千计。比如“长得坏是怎样一种人生体验”、“眼睛大是怎样一种人生体验”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很大程度上背离了知乎的“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这一理念。这些问题当中,有很多又因为未通过审核后来关闭,无疑降低了用户对于社区的信心。

2.2完善实名制以及用户资料

对于不完善的用户需要有惩戒措施。知乎对于用户档案的运营实际上并不是很完善。一个用户在社区的档案越完善,越真实,他就会更加约束自己的言行并且更好的判断其他用户。用以建立人际关系,过滤垃圾用户的骚扰。很多用户在长时间不完善自己的个人档案仍然能够长时间使用,并未对用户体验造成丝毫的影响。这说明知乎在用户的管理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漏洞。可以在实际中增加发言成本,一位用户就提出了对点赞进行收费的想法,目前为止还并未实现。当然,长远看来,只有增加发言的成本,让每个人能珍惜发言的机会,这样才能逐渐催生出优质的评论内容。

2.3进一步完善社区的规划

豆瓣网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在分区当中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做出了很多具体的改变。如有的偏重于理性,有的偏重于个人化和情感化,这样的用户体验,并不影响网站的总体发展,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可以看到的是,虽然各类的豆瓣小组层出不穷,呈现出来纷繁复杂的一面,但实际上在电影、读书等板块,依然有着专业化的特征,并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季.知乎现在的用户群的构成是怎样的[EB/OL].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02328.

[2]沃纳·J·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23.

作者简介:雷雨,研究方向为文艺与文化传播学。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05-0070-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

猜你喜欢
用户体验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基于用户交互式体验下的APP版式设计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