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职业素养刍议

2015-07-30 03:40
新媒体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记者职业素养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职业素养刍议

赵向南

(山西日报,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是传媒发展趋势。面对传播变革要求,记者要主动学习提升业务素养,增强大传播意识、互联网思维意识、积极策划意识,提高“全媒记者”能力、迅速掂量新闻价值能力、会讲故事能力,成为符合媒体融合需求的新闻人才。

关键词媒体融合;记者;职业素养

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媒体融合塑造传媒新业态,传统记者固有的思想观念、业务能力、采编技术等并不适应也不胜任融合需求。记者在全媒体时代,要主动学习提升业务素养,成为符合媒体融合需求的新闻人才。

媒体融合内涵,笔者认为,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信息表现手段的融合,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手段立体式传播信息;二是传播形态融合,即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短信、微信、微博等各类传播工具,满足不同受众的习惯接受形式;三是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融合,两个舆论场不是各说各的,而是拥有更多共同声音、观点公约数最大化。

厘清媒体融合概念,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职业素养有哪些?笔者认为,记者需要既了解传统媒体业务,又熟悉操作新媒体技术,还要拥有媒体融合的思维。具体说,就是需要具有三种意识和三种能力,即大传播意识、互联网思维意识、积极策划意识和“全媒记者”的能力、迅速掂量新闻价值能力、会讲故事能力。

一是大传播意识。大传播是媒体融合时代的重要特征和内在要求。相对于传统传播模式,大传播实现了信源多元化、信息海量化、媒介多样化、信道便捷化、受众广大化、反馈及时性和传播全天候。媒体融合时代,记者要了解大传播特征、树立大传播意识。使传播的信息更加符合受众选择性注意、理解、记忆的信息接收规律。

二是强化互联网思维意识。互联网思维和传统媒体的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互联网思维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平民式交流”基础上,突出互动与反馈、开放与合作、运用与创新。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要准确把握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鲜明特征,树立读者至上理念、全球视野和市场观念,强化传播的平等性、互动性、个性化、服务性、免费性,为受众提供更贴心、便捷、专业化的新闻信息服务。

三要增强主动策划意识。记者要摒弃“策划是总编辑和部主任的事”的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大胆独立积极策划报道新闻事件。策划报道要抓大事议大事、报道新经验新现象新举措,敢于报道热点难点焦点重点问题,通过精心谋划和周密组织使媒体在新闻竞争中控制新闻源头,达到做独家新闻或者独特视角新闻的目的,保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出奇制胜引导舆论,提高报道的力度和高度。当然,新闻策划始终要坚守新闻真实性这一底线。

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记者职业素养仅有上述三种意识还不够,还需要拥有“三种能力”。下面分别阐述。

媒体融合大背景下,记者要掌握各种新闻采编技术,做“全能记者”“超级记者”。

目前,传统媒体记者普变存在知识结构单一,采写方式单一,新闻来源单一的问题。媒体融合要求记者技能不能单一化,要做“全媒体型记者”,即能够同时掌握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采编方式,能在传统编辑记者、新媒体编辑记者各个工种间自如转换,能提供适合各种传播渠道的新闻产品。记者要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了解新知识新情况新理论、把握媒体融合趋势,拥有胜任媒体融合所需的技术和知识。

媒体融合大背景下,记者需要进一步提升新闻敏感,从海量信息中迅速准确判断新闻的真实性、掂量新闻价值,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记者讲求及时、客观、准确、公正的职业素养。但网络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来源广泛,真实性与科学性难以把握,一味迎合受众的需求,容易造成假消息和低俗消息的泛滥。受众需要真实可靠信息,需求有价值权威信息,同时需要记者的引导。为此,记者要明确自己“把关人”与“瞭望塔”的智能,在海量信息中,提高信息辨别能力,避免误传假新闻。同时要提高自身修养,选择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避免媚俗新闻、炒作新闻、新闻娱乐化倾向等不良现象。同时,利用媒介集群的趋势,合理选择媒介渠道,实现媒介组合,使信息资源传播最大化、人力成本最高效化。

媒体融合大背景下,记者要有会讲故事、讲好故事的能力,提高新闻报道技巧和温度,在舆论场中能够吸引、取信和引导受众,做到传递观点、传播价值润物细无声。

传统传播模式为线性单一传播,传播者起着主导作用,受众更多处于被动地位。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受众主动性增强,克服“信息噪音”能力增强,更加注重互动与反馈。这种传播模式变化,要求记者编辑在新闻生产中,要重视受众的需求,从居高临下态度转向平等交流。讲故事既是一种平等交流方式,也是吸引受众、引起关注、不知不觉接受内容观点的好办法。因此,记者编辑要学会如何讲故事。正如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所言,说到底,新闻记者是讲一个故事,不是在传播理论。《华尔街日报》是美国最大的财经报,就很精于讲故事,通常将非事件新闻已经或可能影响到的普通人引入新闻中,通过讲述这个人生活发生的变化,使读者的关注点落在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身上,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新闻主题,从而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和贴近性。编辑记者要把“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当作新闻从业的基本技术,无论是采访过程,还是写作过程,都要有故事意识,新闻达到李希光提出的好新闻标准“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

媒体融合是大家势所趋,“全媒体记者”是时代需求。记者在传媒剧变时代,要看到困境、发现不足,更要主动求变,加强专业素养培养,努力适应媒体融合需求,做“超级记者”“全能记者”。

参考文献

[1]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

[2]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M].华夏出版社.

[3]滕礼.报纸策划引论[M].新华出版社.

[4]李从军.纵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N].海南日报,2014年10月1日.

作者简介:赵向南,工作单位为山西日报社。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05-0084-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

猜你喜欢
记者职业素养媒体融合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