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优组合赋权的建筑业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

2015-07-31 07:57何清华解燕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环境要素赋权建筑业

何清华,解燕平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城乡建设、扩大劳动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建筑业产业竞争力不足等.因此有必要构建合理的建筑业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各地区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准确判断出各区域建筑业产业的竞争优劣及相对竞争地位,并针对各地区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提升地区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国内外学者们针对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Porter[1]提出了“钻石模型”理论,将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同行业竞争和机会与政府作用作为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öz,Dunning,Grant,Ofori等[2-5]都 运 用Porter的钻石模型对其所在国家的建筑业产业进行了分析.Xu等[6]认为应当从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市场秩序、鼓励技术创新、提升人员素质、提高辅助机构服务和采用多种招标方式等6个方面来提高建筑业产业竞争力.国内学者李启明等[7]提出包含社会影响力、技术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市场开拓与营销能力、融资与财务能力、资源管理能力6个因素的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王家远等[8]从地区规模竞争力、技术装备实力、产出效益水平、成长发展能力5个方面对建筑业产业进行了评价.姚宽一等[9]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从全要素生产率、从业人员素质、城市文化水平、产业集中度、技术推广率和政府效率6个方面构建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综合指数.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们多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以构建评价模型来对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本文在构建我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鉴于主观评价方法多根据专家的主观判断,具有随意性缺点,客观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又容易受到指标样本随机误差的影响,采用G1法、G2法、熵值法和离差最大化法进行指标赋权,同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最优组合赋权方法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调整,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1 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根据指标构建所要遵循的完备性、针对性、简洁性和易于获得性等原则,在综合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要素、经济实力要素、科技能力要素、市场环境要素4个方面构建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7-9].如表1所示.

表1 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om petitiveness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产业结构要素S.建筑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建筑业竞争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实力要素E.包括一个区域建筑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直接反应了该地区建筑业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和争夺市场份额的能力.

科技能力要素T.决定该地区建筑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潜在能力,反映了运用新技术能力及企业创新和研发能力.

市场环境要素M.环境要素反映了该地区建筑业市场发展的前景及潜在能力.

2 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2.1 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本文采用组合赋权方法构建我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步骤如下:

(1)对获取的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

(2)选取不同的单一评价方法G1法、G2法、熵值法和离差最大化法进行指标赋权.

(3)计算不同评价方法的权重系数,进而组合权重.

(4)计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产业竞争力评价得分,并按得分大小对各省市的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进行排序.

详细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最优组合赋权的建筑业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Fig.1 Evaluation model of competitiveness for construction industry based on optimal combination weights

3 单一评价方法赋权

3.1 指标的规范化处理

设αij为第i个对象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值,wij为第i个对象第j个指标的值,n为评价对象的个数.根据以下方法对原数据进行规范处理[10].

3.2 G1法确定权重

(1)根据G1法确定同一层次指标的序关系.

(2)确定相邻指标αj与αj-1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程度比值rj.

(3)计算第n个指标的 G1法权重[11].

(4)根据λn得出λn-1,λn-2,…,λ1的值[10].

3.3 G2法确定权重

(1)通过专家得出最不重要的一个指标αj.

(2)确定其余指标与αj之比的重要程度值rj.

(3)确定准则层下第j个指标对该准则层的G2法权重[11].

3.4 熵值法确定权重

熵值法通过计算同一指标的数值差来客观反映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差值越大,赋予的权重越大.

(1)根据熵值法对第i个评价指标αj的熵值Ei定义为[12]

(2)计算熵权值[12].

3.5 离差最大化权重

离差最大化法原理:如果第i个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那么该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也越大,那么该指标的权重就应更大[13].

设σij(i=1,2,…,m;j=1,2,…,n)为第j个评价对象第i项指标规范化后得到的值.那么对于指标i,用φij(w)表示评价对象j与其他所有评价对象指标值的离差,则,其中λi≥0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进而得出对于指标i,所有评价对象与其他评价对象的总离差[13]为

构造最优化模型

式中:λi≥0,且.解此模型,并进行归一化,得离差法权重[13]为

3.6 组合赋权

3.6.1 组合权重的计算

分别用G1法、G2法、熵值法和离差法计算所得权重,则组合权重为

式中:ξi为组合系数,满足

3.6.2 组合系数ξi的计算

(1)构建函数[14]

(2)构造Lagrange函数,得出组合系数[14]

(3)最终评价结果运算

将根据式(10)求得的权重矩阵转置与通过式(1)求得的标准化数据矩阵相乘,获得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得分,按照得分的大小排序,得到建筑业产业竞争力强弱的排序.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规范化处理

本文选取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建筑业产业竞争力各指标的相关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对各个省的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获得所需数据后,首先根据式(1)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4.2 权重计算

4.2.1 G1法确定权重的计算

(1)根据专家意见,对4个准则层进行顺序排序:E>T>S>M.

(2)确定相邻指标αj与αj-1相对重要性程度比值rj,其中r2=E/T=1.2r3=T/S=1.1,r4=S/M=1.1.

(3)将r2,r3,r4带入式(2),(3)中,得到经济实力要素、科技能力要素、产业结构要素、市场环境要素指标的G1法指标权重分别为0.294 9,0.245 7,0.235 9,0.223 4.

同理,可得到各指标层的G1法权重,如表2第3列所示.

表2 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赋值Tab.2 Wight of evaluation indexes of com petitiveness for construction industry

4.2.2 G2法确定权重的计算

(1)由专家给出准则层中最不重要的指标M.

(2)确定其余指标与M之比的重要程度值rj,r1=E/M=1.4,r2=T/M=1.3,r3=S/M=1.2,r4=M/M=1

(3)将rj带入式(4)中得到经济实力要素、科技能力要素、产业结构要素、市场环境要素指标的G2法指标权重分别为 0.285 7,0.265 3,0.244 9,0.204 1.同理可得各指标层的G1法权重,如表2第4列所示.

4.2.3 熵值法确定权重的计算

(1)将规范化后的数据带入式(5)中,得到各个指标的熵值Ei.

(2)根据式(6)计算各指标权重的熵值权重λij,如表2第5列所示.

4.2.4 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权重的计算

将规范化后的数据带入式(9)中,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表2第6列所示.

4.2.5 组合系数的计算

(1)将指标化后的数据带入式(12)中进行计算,得到ξ1=0.391 0,ξ2=0.391 1,ξ3=0.115 0,ξ4=0.102 8.

(2)将ξ1,ξ2,ξ3,ξ4带入公式(10)得到最优组合权重值,如表2第7列所示.

4.3 评价得分获取

将表2第7列中的组合权重组合成矩阵进行转置,并和各指标规范化值进行相乘,得到各评价对象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和各准则层得分及其排序,如表3所示.

4.4 实证结果分析

从实证结果中的综合得分排名来看,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山东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位于我国前五,属于东部地区的有4个省份.而西藏、宁夏、吉林、青海和新疆则位列后五名,其中4个省份属于西部.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东部建筑业竞争力整体上要优于西部地区的建筑业竞争力.在东部地区中,江苏和浙江的建筑业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和第二,其得分值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省份,表现出极强的竞争优势.从产业结构要素看,北京、广东、海南三个省市位于前三,一级总包、分包总收入的比重很高.从经济实力要素来看,江苏、北京、浙江位于前三,其在生产规模、产业盈利及生产力能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从科技能力要素来看,天津、江苏、四川等三省在新技术和新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位于领先地位.从市场环境要素来看,山东、辽宁、江苏3省市场潜力相对较强,建筑业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西部地区,青海、宁夏、西藏等地区在产业结构要素、经济实力要素、科技能力要素和市场环境要素4个方面都位于后列.进一步证明我国地区建筑业产业综合竞争力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平衡,我国各地区建筑业产业竞争力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政府与建筑企业要共同努力,以避免、遏制差异的不断扩大进而切实提高我国建筑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表3 2012年建筑业产业区域竞争力准则层和综合评价得分表Tab.3 Resul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ompetitiveness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in 2012

5 结论

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产业结构要素、经济实力要素、科技能力要素、市场环境要素4个方面构建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各赋权结果一致性最大的思想确定组合系数,在多种单一指标赋权方法的基础上确定综合权重,并结合具体统计数据,实证测度了我国2012年建筑业产业区域竞争力.该方法既体现了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又克服了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为我国建筑业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1] Porter M E.Competitive strategies: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New York:Free Press,1980.

[2] özö.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urkish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conomics,2001,19(2):135.

[3] Dunning J H.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untries and the activitie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J].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1992,1(1):135.

[4] Grant R M.Porter’s“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an assess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2(7):535.

[5] Ofori G.Formulating a long-term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of Singapore [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1994,12(3):219.

[6] Xu T,Tiong R L,Chew D A,et al.Development model for competitiv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5,131(7):844.

[7] 李启明,谭永涛,张二伟.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5):652.LI Qiming,TAN Yongtao,ZHANG Erwei.Practice of competitive indicator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J].Journal of South Ea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3,33(5):652.

[8] 王家远,叶银川.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地区建筑业竞争力[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1):92.WANG Jiayuan,YE Yinchuan.Competitiveness assessment of region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J].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cience &Engineering,2009(1)92.

[9] 姚宽一,金维兴,王战宏.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经济,2007(4):1.YAO Kuanyi,JIN Weixing,WANG Zhanhong.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etitive power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J].Construction Economy,2007(4):1.

[10] 王学军,郭亚军.基于 G1法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分析 [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3):65.WANG Xuejun,GUO Yajun.Analyzing the consistency of comparison matrix based on G1 method[J].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2006,14(3):65.

[11] 闫达文,迟国泰,何悦.基于改进群组G2的指标赋权方法的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0(4):540.YAN Dawen,CHI Guotai, HE Yue.Study on index weighting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group-G2[J].Journal of System Engineering,2010(4):540.

[12] 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12):98.GUO Xianguang.Application of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in evaluation of economic result[J].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1998,18(12):98.

[13] 马永红,周荣喜,李振光.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决策者权重的确定方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7,34(2):177.MA Yonghong,ZHOU Rongxi,LI Zhenguang.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weights of decision-makers based on the maximizing deviation [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2007,34(2):177.

[14]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GUO Yajun.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ory,method and application[M].Beijing:Science Press,2007.

猜你喜欢
环境要素赋权建筑业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试论新媒体赋权
会计视角的管理会计学管理属性探析
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要素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