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上下鼻道开窗上颌窦囊肿摘除术临床探讨

2015-07-31 16:53高博
当代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鼻道拆线开窗

高博

鼻内镜上下鼻道开窗上颌窦囊肿摘除术临床探讨

高博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上下鼻道开窗上颌窦囊肿摘除术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下鼻道开窗鼻内镜囊肿的摘除手术,观察组进行上鼻道开窗摘除囊肿手术,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牙齿酸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6.7%)显著低于对照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拆线时间(4.2±1.1)d、住院时间(11.1±1.2)d及创口愈合时间(2.2±1.3)周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3±2.1)d、(13.2±1.4)d、(3.5±1.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上鼻道开窗上颌窦囊肿的摘除手术,效果明显,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上颌窦囊肿;鼻内镜手术;上下鼻道开窗

上颌窦囊肿可分为黏液囊肿和黏膜囊肿,是一种常见的鼻科疾病[1]。早期治疗上颌囊肿一般采用上颌窦的根治方式,切断上颌的窦囊肿,但此种手术负面影响较大,在术后会伴有牙齿酸痛和面部肿胀等症状[2-3]。近年来鼻内镜逐渐成为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主要方法,手术效果良好,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探究鼻内镜上下鼻道开窗上颌窦囊肿摘除手术的治疗效果,特选取6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2~58岁,平均(37.0±2.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1~57岁,平均(39.0±2.1)岁。入选标准:头部不适,且面部有显著的压迫感;术前均经过鼻内镜和鼻窦的检查,被诊断为单纯性的上颌窦囊肿[4]。排除标准:患者基本资料不齐全;经过治疗无效;有其他病症的干扰。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鼻内镜上鼻道开窗上颌窦囊肿摘除手术,对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在正对着尖牙的唇龈处做切口,1.5 cm即可,用剥离器剥离至牙尖窝,再选择合适的位置将鼻内镜置入,观察上颌窦囊肿的情况,在鼻内镜的观测下彻底摘除上颌窦囊肿。在手术后,尽量使骨膜复原,缝合切口,用绷带绑住面颊进行压迫,鼻腔内无需填充。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鼻内镜下鼻道开窗上颌窦囊肿摘除手术,手术方式同上鼻道一致,在手术后均要进行地塞米松的注射,以减轻术后的反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拆线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2/3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上颌窦囊肿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2.2 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观察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上颌窦囊肿患者预后各项指标比较(x±s)

3 讨论

上颌窦囊肿一般分为黏膜囊肿和黏液囊肿,前者多是因为黏液腺管被堵塞,使分泌物滞留,从而逐渐形成囊肿,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聚积于黏膜的下层同样也可导致上颌窦囊肿。黏膜囊肿的表皮为腺上皮,而黏液囊肿的表皮为鼻窦黏膜。黏膜囊肿单侧单发的情况较多,且生长速度慢,一般症状不明显,在体检时偶然被发现,此时无需治疗,若囊肿逐渐成长,导致头痛、面颊有压迫感时,此时应前往医院治疗[5]。上颌窦囊肿因上颌窦的自然口狭窄或者发生阻塞,致使囊肿,产生上颌窦炎和筛窦炎。为治疗上颌窦囊肿一般采用上颌窦的根治手术,彻底切除上颌窦囊肿,但由于此种手术的破坏较大,在手术后多伴有牙齿酸痛、面部肿胀和上唇麻木等状况,现已应用不多[6]。近年来,鼻内镜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使用鼻内镜上下鼻道开窗来治疗上颌窦囊肿,并发症逐渐减少,在可直视的情况下进行上颌窦囊肿的切除手术,保护鼻窦内黏膜的完整性,手术效果良好[7]。

为探究鼻内镜上下鼻道开窗上颌窦囊肿摘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特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牙齿酸痛、面部肿胀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上颌窦囊肿多伴有鼻窦炎的症状,多因上颌窦口阻塞和狭窄造成,应当进行切除手术。若进行上颌的自然口的手术,需在鼻内进行,且手术后需要填塞鼻腔,在手术过程患者疼痛感不会减弱。上颌窦囊肿的鼻内镜上鼻道手术,对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在正对着尖牙的唇龈出做1.5 cm的切口,将鼻内镜置入尖牙窝内进行手术,能有效地缓解牙齿酸痛和面部肿胀,与温海涛等[8]报道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上颌窦囊肿的病发部位多为内壁或者底壁,进行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手术时,不易观察内壁囊肿的情况,机器的转动也不太灵活,手术操作极为不便,有些死角难以触及,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治疗程度不彻底,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增加住院时间和拆线时间,不利于患者的恢复[9];在鼻内镜上鼻道的治疗中,经前壁入口,采用竖切口,使神经纤维不至于切断,正常黏膜被保留下来,克服了前期上颌窦囊肿根治手术中的一些缺点,有助于患者上颌的恢复,与文献报道[10-11]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鼻内镜上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摘除手术效果中,上鼻道的效果显著好于下鼻道的治疗效果。鼻内镜上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有利于减少患者牙齿酸痛和面部肿胀,也有利于控制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拆线时间,能促进上颌窦囊肿患者的康复。

[1] 艾芹,李小鹏,张宝,等.纤维喉镜在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7):46-47.

[2] 谢连凤,宋国祥,何彦津,等.鼻窦黏液囊肿眼眶侵犯的影像学显示[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2):238-240.

[3] 张煜君,白继花.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85例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4):276-278.

[4] 周文清,陈建荣,周永强,等.CBCT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4,23(1):71-74.

[5] 孙焕吉,卢永田,罗兴谷,等.鼻内镜下多种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J].山东医药,2014,23(1):74-76.

[6] 董怿,周兵,王成硕,等.CT与MRI检查对单侧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11):895-900.

[7] 李萍,王宗贵,杨景朴,等.鼻内镜下三种不同入路治疗上颌窦黏膜囊肿的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6(1):450-451.

[8] 温海涛,丁岩,关荣春,等.鼻内镜下等离子手术治疗35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4(1):588-589.

[9] 陆佳,郭建林.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下鼻道穹隆顶部出血的51例疗效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1):44-45.

[10] 彭昌福,段国平,董小芳,等.综合征并发眶内先天性单纯性囊肿一例[J].中华眼科杂志,2014,5(1):370-371.

[11] Akyol UK,Salman IA.A case of an extensive dentigerous cyst in the maxillary sinus leading to epiphora and nasal obstruction[J].J Emerg Med,2012,43(6):1004-100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7.038

安徽 242300 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高博)

猜你喜欢
鼻道拆线开窗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拆线
拆线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拆线剪尖端保护方法改进效果观察
清晨别急着开窗
针头拆线法在门诊伤口拆线中疼痛的效果观察
开窗放入大江来——安徽中考“综合性学习”题赏析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