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林分影响的研究

2015-07-31 00:13胡冬景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马尾松

胡冬景

摘 要:森林在抚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林区生长状况、种植树种的品种、培育目标以及林木生长阶段、生态系统生长发育、演替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不同的抚育方式。该文从马尾松的生物特征与特性入手,通过不同根苗的培育、不同切根时间与方式的处理、不同生长周期的间伐管理、粗放与集约化抚育管理、不同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方面分析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林分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尾松;不同抚育方式;林分影响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9-109-0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植树造林的重要树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瘠薄,具有速生、丰产、用途广等优点,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加强抚育管理,通过不同的抚育方式改善林分环境、提高树木质量对发挥林区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不同时期的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林分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

1 马尾松介绍

1.1 生物特征 马尾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种植,用途较为广泛,是重要的材用树种和荒山造林树种。其树干可用于建筑、家具家居、装饰装修、枕木、制板、包装箱、矿柱、纸浆等用途;根部树脂含量丰富,可用于中药或是化学原料;树皮可提取栲胶等。马尾松树体高大通直、树皮呈红褐色、枝叶平展,树形优美、生长速度较快,根系发达、年轮较宽且明显,纹理不均匀,易出现干燥翘裂等问题。

1.2 生物特性 马尾松属于阳性树种,喜光喜温湿气候,不耐寒、不耐冻腐,在温度低于-10℃的地方不能存活,适宜在年均温度10~20℃的地方生长,年降水量在1 000~2 000mm。由于马尾松的适生性与生命力较强,因此对土壤的适应能力也较强,可以在弱酸性的土壤、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等土质贫瘠的地方栽种,但在盐碱地、水涝地、洼地等不能生存。

2 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林分的影响

2.1 不同根苗的培育 马尾松林区育苗可以用大田育苗,也可以采用容器育苗。大田育苗可以使主根粗壮,但是侧根须根细小数量少,并且幼苗的成活率较低且生长速度缓慢。因此此种种植方式需要在生长过程中对根系进行处理,缓慢主根的生长,促进侧根须根营养的吸收,即进行适当的切除原部分主根,以提高菌根感染率,降低高径比,控制冠根比;容器育苗使用塑料袋或根型培育器。此种方式成活率较高,苗木质量也较好,但是成本较高,不宜推广。除了育苗外,也可以直接播种。为了符合松苗根系生长的条件和要求,可在2月末到3月中旬进行播种,应适时早播。播种的方式有条播,播距控制在15~20cm,播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一般每667m2控制在4kg以内,然后用薄膜或草进行覆盖,保证种子的温度、湿度符合标准,促进其出苗整齐。

2.2 不同切根时间与方式的处理 苗木生长的高度在15cm左右时适宜切根以提高育苗效果,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式切根会导致马尾松生长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一般在7月中旬以前进行切根,根系生长时间较长且速度较快,苗木生长也较为旺盛。如果在9月再进行切根会由于苗木生长时间较短,导致育苗效果不明显。切根深度应根据苗木主根长度进行判断,一般是原主根长度的一半,但是苗木过短的则应减少切根的长度。切根的方式可以根据种植环境的地理位置判断。对于坡度较大的可采用斜切的方式,省时省力效率高;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可选择平切。

2.3 不同生长周期的间伐管理 根据马尾松的生长周期,应对其进行分批间伐,主要包括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卫生伐、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一方面促使林区可持续发展,有利改善林内树木的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林区资源经济效益最大化。马尾松生长量的最大值一般在10~15a,因此应在这期间进行抚育间伐,适时调整林区空间、林分密度和树种组成,以确保林分的卫生条件和营养空间的充足,从而形成高速生长期。马尾松间伐时间要适宜,如果间伐过早,即在5~10a的幼林生长阶段开始间伐,由于树木年龄较小,没有充分发育且没有到旺盛时期就被砍伐;如果砍伐较晚,在25a生以后,则会导致树木生长发育急剧缓慢,降低整个林分的质量,需要大幅度的抚育间伐,从而保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马尾松的生长速度一般在10~15a较为合适。这期间是马尾松处于生长的旺盛时期,树木基本成材,可以通过间伐实现林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采伐树木的基本顺序应遵循干扰树、其它树,辅助树、目标树等。除了按植株生长的周期进行间伐外,还可根据林分的郁闭度进行间伐,一般郁闭度高于0.9以上时,被压木占总株数的20%~30%时即可进行间伐,根据3-5a的时间将林分的郁闭度降到0.7左右,根据间伐比例10%~15%、20%~30%、25%~30%较为适宜。在间伐过后需要根据林分情况进行适当的补植,以有利于林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4 粗放与集约化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主要包括修枝、除草、松土、浇水、施肥等。有的林区由于覆盖面积较大,工作人员较少或缺少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形成粗放的管理方式,导致林区内郁闭度较高,树木生长速度缓慢、病虫害泛滥,因此集约型的管理方式则会尽量避免、预防或减轻这类事情的发生。在定植1a内,要定期进行除草或松土。除草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幼苗与杂草之间的空间和营养的竞争,在林木周围适当留有少部分的草,以有效的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并且还能起到降低地温的作用。定期松土将板结的地表破碎,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加强土壤的蓄水能力。但在此过程中由于植株根系尚未扎深,所以松土不宜深度进行,以避免伤害到植株或根系,一般控制在10cm以内即可。为了逐渐扩大马尾松的抚育面积,第2、3年中每年进行1~2次的抚育,第4年如果郁闭度不够可再进行1次抚育。林分郁闭度则是要控制在0.7~0.8较为合适。调节林区郁闭度的方式除了间伐外还有修剪枝叶调整树形。马尾松的生长速度较慢且恢复速度也较慢,因此要坚持“少修、勤修、轻修”的原则。主要对林木的枯枝或者部分活枝以及已影响到下层目的树种的上层林木等进行疏除。浇水施肥管理是改善土壤肥力,调节土壤结构,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植株营养元素的有效措施,需要根据立地条件、气候状况、林分生长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判定浇灌的次数以及施肥的数量和营养比例等。

2.5 不同病虫害防治方法 部分林区对病虫害的态度采取以治为主,忽视预防的作用,导致病发后才进行防治。不仅对林区树木的生长已经造成伤害,传播速度较快的病虫害影响整个林分的质量,而且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病虫害的处理方式应采取防治结合的方式,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而减小病虫害带来的各种影响。对于病虫害的方式的处理方式较多,可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生物特性进行防治。既要根据种植经验总结各种病虫害发生的季节、主要侵害的植株部位、各种发病特征以及带来的影响,又要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防治,还可以通过营林技术发挥防治作用,包括封山育林、营造混交林、增加林下植被等方式阻隔病虫害的在林区内的大面积迁徙。常见的病虫害有:松毛虫,此虫害发生周期较长、繁殖能力极强、产卵量较大,并且将卵产于松针上,幼虫主要是在针叶丛中或树皮裂缝、杂草或石缝中生存,在4月左右成熟并开始蚕食树木,食量较大,主要以蚕食针叶为主,如果不进行及时防治会导致整个林区的的树木枯死,可使用拟除虫菊脂防治。金龟子可用辛硫磷或乐斯本喷雾防治;红蜘蛛可用敌敌畏倍液喷杀或用40%乐果倍液喷杀。赤枯病主要以危害新叶为主,发病时期主要在6~7月,发病特征为初期在病叶上出现淡淡的黄褐色或灰绿色的段斑,随着病情的逐渐扩散加重病斑的颜色加深出现赤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或黑色,可使用“621”烟剂或含30%硫黄粉的“621”烟剂进行防治。松材线虫病是马尾松的毁灭性流行病,杀伤力极强、传播速度快,治理难度大。大袋蛾主要在7~9月危害较为严重,主要蚕食叶片,可使用90%的敌马尾松百虫0.1%溶液喷杀,为避免大面积发生病害,可在冬季或初春人工剪摘虫囊。松瘤病的主要表现是在植株上出现木瘤,木瘤的形状为圆形,大小不等,瘤表面有龟裂纹,心材部分积满检脂。到春季温度升高时,木瘤的表面会出现黄色脓包凸起,逐渐扩大后会散出黄色粉末状的锈孢子。防治松瘤病的主要可以通过砍伐病枝,对于此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方应避免营造松栎混交林,同时清除林下栎类杂灌木等。除此之外,还有斑点病、黄化病等也是常见病害,林区工作人员应及时通过不同方式采取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林洪锦.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林分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7):122-123.

[2]潘贤强.不同幼林抚育方式对马尾松林分生长的影响[D].林业勘察设计,2011(10).

[3]丁敏,倪荣新,洪强雄.马尾松不同抚育方式对林地生产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12(7):64,79.

[4]温佐吾,黄家荣,周运超,等.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J].贵州林业科技,1998(8):15-16.

[5]林声庆.不同营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3(8):70-71.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马尾松
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马尾松中龄林采脂效益分析
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
马尾松、巨尾桉及其混交林土壤微量元素调查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复壮技术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
2种方法复壮马尾松毛虫球孢白僵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