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破解莆田沿海林业发展瓶颈

2015-07-31 00:13刘碧青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莆田

刘碧青

摘 要:该文阐述了莆田市制定的“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即优化林业空间布局,实施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促进绿色莆田发展,扬长避短,推动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莆田实现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林业发展规划;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化;莆田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9-113-02

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的公益事业,又是改善民生的基础产业,在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莆田市努力破解制约林业发展瓶颈问题,加快推进绿色莆田、生态莆田、宜居莆田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一、二、三产业,为莆田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1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优化林业空间布局

莆田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确立了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三带”、“三心”的空间格局,优化布局,强化功能、分区施策。

1.1 抓好“三带”,强化林业生态建设 一是沿海建设生态屏障带。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进一步构建以基干林带为主,滨海湿地、滩涂红树林、城镇乡村防护林网、荒山绿化等有机结合的多层次防护林体系;二是平原、半山区建设生态网络带。推进“四绿”工程建设,构建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树立对外形象;三是山区建设绿色产业带。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总体质量,发挥生态效益,打造湄洲湾港口城市生态协调、环境优美的“后花园”;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名特优经济林和森林旅游等,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1.2 突出“三心”,增强林产辐射功能 一是以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为圆心,辐射周边地区。依托国家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和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政策优势,发挥港口、铁路、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势,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引进国内外企业入驻,延伸木材产业链,造就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努力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木材加工、贸易和集散基地;二是以仙游坝下木雕、古典家具园区为中心,辐射其他乡镇。充分发挥“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仙作”等区域品牌效应,扩大企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品档次,打造自主品牌,形成品牌效益,形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木雕、古典家具生产、销售基地;三是以国家级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核心,辐射北部山区。承接台湾现代林业转移,建设台湾甜柿、水梨等高优新品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林业、观光林业,带动西北部山区连片开发,全面繁荣.

2 筹措资金落实政策,加大林业建设投入

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3.82亿元,保障生态民生林业建设发展。其中争取中央财政沿海防护林、造林补贴试点、森林抚育、林业科技推广示范等项目建设投资6 294万元,争取省财政造林绿化补助、沿海防护林项目配套、森林抚育等资金10 234万元,市财政造林绿化补助投入10 118万元,县区(管委会)财政投入约11 546万元。同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权发证,鼓励经营者用林权证银行抵押贷款,用于造林、抚育、施肥等经营管理;进一步落实国家造林贴息贷款政策,为农户个人争取贷款贴息1 234.39万元。

3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促进绿色莆田发展

3.1 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快培育森林资源 据统计,2011年开展大造林活动以来,全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5万hm2,占省下达任务3.7万hm2的122.9%;其中“四绿”工程造林2.8万hm2,人工造林更新1.7万hm2。现在,全市有林地面积达22.8万hm2,森林覆盖率达59.8%,活立木蓄积量达982.03万m3,提前1a实现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双控”指标任务。

3.2 认真实施“四绿”工程,全力推进城乡绿化 围绕建设“生态莆田、宜居莆田、美丽莆田”的目标,大力实施“四绿”工程,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市完成“四绿”工程造林面积2.8万hm2,其中绿色城市0.13万hm2,绿色村镇0.27万hm2,绿色通道0.13万hm2,绿色屏障2.32万hm2(沿海基干林带建设0.075万hm2、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景观提升0.01万hm2、林分修复补植阔叶树2.23万hm2)。现在,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78%,绿化覆盖率45.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m2;创建了绿色乡镇12个,绿色村庄128个;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95%,城市交通主干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90%,国省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98%;沿海防护林等绿色屏障不断巩固提高。

3.3 全面启动森林经营,不断增强生态功能 切实加强新造林抚育和中幼林抚育,提高造林成活和成效,提升林分质量;2011年以来,全市完成森林抚育面积达5.7万hm2。认真开展封山育林,利用自然更新和人工辅助相结合,促进森林进展演替,恢复物种多样性;全市完成封山育林面积达2.12万hm2。加快树种结构调整步伐,培育树种多样、层次复杂、结构稳定、优质高效和正向演替的森林群落,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全市在“三沿一环”重点区位修复林分补植乡土阔叶树2.23万hm2。积极转变林业经营方式,造林上,限制炼山造林,提倡不炼山造林,加强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采伐上,改用材林皆伐为择伐,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培育目标上,指导以生产一般用材为主向大径材、珍贵用材、森林景观等多目标转变,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

3.4 积极创建绿模城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 对照“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评选条件,认真开展创建工作;2012年10月,全国绿化委员会组织核查组对我市创模工作进行核查验收,认为莆田市的整体绿化数据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规定的标准,特别是有效保护和建设了荔枝林带,彰显莆田市“荔林水乡”特色;2013年4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我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和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了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名木古树挂牌保护,成为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平台;建成了1个国家森林公园和10个省级森林公园,促进森林旅游和生态文化的融合。

4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推动林业产业发展

4.1 夯实林业第一产业基础 一是推进林业基地建设。加快造林绿化,培育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各类基地建设上规模。已建成速生丰产林基地1.7万hm2、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达2.73万hm2、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0.33万hm2、名特优经济林基地达3.2万hm2,丰产竹林基地0.8万hm2、森林食品(包括油茶林、食用菌原料林、中小径竹食用竹等森林果蔬)基地0.27万hm2。二是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推动十大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要求积极筹备成立市花卉苗木行业协会,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推进市场建设,城厢区“花卉世界”项目已开始动工建设,预计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项目建设及企业进驻经营,计划总投资1.3亿元。三是加快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大做林下经济文章,增加林农收入,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至2014年,全市林业经济发展面积1.08万hm2,产值2.89亿元,其中金线莲、铁皮石斛、其他中药材等林下种植业0.05万hm2,产值1.61亿元,林下养殖业0.43万hm2,产值0.31亿元;采集业0.13万hm2,产值0.65亿元,森林景观利用0.47万hm2,产值0.32亿元。

4.2 壮大林业第二产业实力 做好无木生财文章,推动小林业大产业。一是开展调研,谋篇布局。通过深入调研,形成林产发展战略的调研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二是搭建平台、鼓励探索。利用莆商、港口、向莆铁路、木材检验检疫除害处理区、仙作传承的优势,倚借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贸易区、仙游古典艺术红木家具基地,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延伸,做大做强林产加工贸易产业。三是优化环境,推动发展。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区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研究进一步推进莆田口岸木材进口工作的纪要》等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2014年,全市林业总产280.2亿元,其中第二产业249.98亿元。

4.3 挖掘林业第三产业后劲 充分发挥森林资源景观优势,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人家”,完善森林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突出品牌效应,提高森林旅游知名度,持续开展森林旅游和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推进森林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2014年,全市林业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6.14亿元,其中森林生态旅游共接待游客202.73万人次,涉林旅游总收入11.35亿元。

建设生态文明,林业是关键领域;打造美丽莆田,绿色是核心元素;发展生态民生,林业是重要基础。林业多功能效益的特殊性决定了林业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遇到的困难问题将会更多,必须锐意改革,破解难题,进一步推动林业建设事业发展。我们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持续实施“四绿工程”,大力推进水系绿化、道路绿化、乡村绿化、园区绿化,加强造林更新,强化森林经营,调整树种结构,提升森林生态功能,为实施生态市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奠定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快林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和林下经济,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为莆田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林业生态建设莆田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莆田闹元宵
浅析气候变化与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苏尼特左旗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对策
肇庆市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建议
乡镇林业站在林业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莆田东阳:两朝“进士村”的前世今生
福建莆田 亲近古琴名家与莆田文化名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