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015-07-31 22:10应海军
新课程·中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计时器步行物理

应海军

大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时,进行必要的启发,从而“开其意,达其辞”。教师要促使学生进入“愤悱”的心理状态,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启发,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并力求能够明确地表达。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是“授人以渔”,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的是如何撒网捕鱼。

《1.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是一节仪器功能介绍型的实验课,很多老师对此类课早已如鱼得水了,只要拿几个打点计时器给学生认识一下,再让学生阅读书本的内容,重点强调如何测瞬时速度,就可完成教学过程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很轻松,学生也能有些收获。但是这样如何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如何让学生进入“愤悱”的心理状态主动地思考和获取这些知识呢?要知道接下来的几个实验可都会出现这个仪器,如何让学生从浅入手地去了解这个仪器,如何让学生感受这个仪器设计的巧妙之处。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收集和构思,于是成就了一堂与以往稍显不同的实验课。

【课堂情景部分回顾】

师:今天老师有个问题要大家帮忙解决一下。

(学生都惊奇地看着我,似乎每个人的头脑都有大大的问号,而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师:问题是这样的,老师刚才从教学楼前笔直地走了一段路,走得蛮快的,老师想知道步行的速度,你们能不能解决?

(学生自发分组地讨论起来,两分钟后请学生上台介绍解决方法)

生(甲):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拿手表记录步行的时间,再用卷尺测量步行的距离,用距离除以时间就是速度。

师: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不如我们请刚才介绍的这组学生来示范一下,如何进行?

(两名学生上台,进行示范,做步行示范的学生走得非常的快)

师:谢谢两位,在刚才的示范中有没有发现这个方法我们还可以完善些?组内讨论下,哪些地方该修改的。(很快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我们组觉得刚才示范的同学步行得过快,起点和终点都比较难确定?还有这样的话时间记录的误差也太大了。

师:很好的发现,那么这个怎么样能克服?

生(甲):走一步扔个粉笔头就可以了(全班哄笑)(显然对他的答案非常不屑,但是我却想听他讲讲这样的目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把人走路的位置确定下来。(全班鼓掌肯定,很多人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目的)

师:很好的创意,大家看来都赞同这一方法,都没有更好的创意?

(促使学生打开思维的关卡,通过启发,使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

生(乙):我有疑问,粉笔扔下去会反弹,这样就不能确定走过的位置了,所以我建议用橡皮泥。

生(丙):不论是用粉笔头还用橡皮泥都要考虑下落过程的时间,所以不如在鞋底涂上些东西更方便。

(这段是由学生自发地进行探讨的过程,意见不断的更新,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里不断闪耀着)

师:这样的处理相当有创意,只要我们测量痕迹就能得到距离,而且每段都能测量出来。那么测量时间的方法能改进吗?(留少许时间学生讨论,再请代表发言)

生(甲):我们组的考虑是,如果测量步行的速度不是起点开始好像很难处理,因为脚踩下去和按秒表的时间很难同步,除非是示范的人单独做这个实验。

生(乙):我们组想到就是人走路一般步频是一样的,如果知道一步多少时间,那秒表都可以不用就能够测出速度了。

(随着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考虑得也不断全面起来,慢慢的打点计时器的功能性出来了,单个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全面,但是群体的思维就变得严密无缺了)

师:很好的创意,按你们的设计一个人只需测量自己走过的位移就能计算出速度了,而我们物理学真的有这样类似的仪器,它一边在记录时间一边在记录位移,它就是凭借打点留下痕迹,而每次打点时间都是相同的——打点计时器。

……

之后的教学就着重于对打点计时器的介绍了,由于人步行速度测量方法的设计学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打点计时器的作用,在此后只需介绍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即可,而在学习某点的瞬时速度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有了步行速度生活化情景的介入,结合第3节瞬时速度的内容,内容也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促使学生进入“愤悱”的心理状态,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探讨启发,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并力求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虽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花费较多的时间,但是却让学生充分体会探究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的乐趣,体会了物理来源于生活,仪器设计原理的生活化,体会到了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

【反思】

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物理学科,在课堂相对封闭的教学模式下,使本学科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生活中随处可遇的规律和现象,学生却必须从枯燥、生硬的文字中获取,一些很简单的规律却需要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落实,这是所有高中的物理老师和学生面临的窘态。物理教学必须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扭转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的局面。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已经经历了几轮,带给我们的不是新的知识模块,而是新的观念、新的理念。其实质是要求教师突破“传道、授业、解惑”古老教学的模式,把学生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战略议题,教师不仅要有物理知识之纲,更要有培养学生学习之策,而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具备独特的物理创意,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发了以下几点思考:

1.教学设计的过程必须注重激起学生学习新东西的愿望和需要。即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H·A·多勃洛留波夫说:“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

2.促使学生进入“愤悱”的心理状态,教学中要设计些适合学生知识和智力水平的问题情景,例如,本节课所用的知识基础即为前三节内容,可谓活学活用,但是更应适时地设计些思维的关卡,这些关卡往往能擦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而只有这样才能点燃火把(释放思维)。

3.教师的重心应放在如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平台上,问题的提出应自然,最好由学生发现问题,继而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会更强烈,由老师设问而后学生去解决,仍有一种教师的权威感,对于学生而言有一种完成任务比探究更重要的压迫感。

4.尊重学生每一朵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也许最不起眼的那朵却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而课堂中细心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把课堂这个舞台给予学生的关键。

5.物理课堂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往往此起彼伏,在我们珍惜每一朵火花的同时,也应该适时地给予一些提示和指引,以减少思维活动的盲目和无序。

6.教学过程注重研究思维的形成,学生间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展示物理研究的过程,也是向更多的学生展示物理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識是有限的,大部分知识需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方法重于教知识,关注分析问题的方法及态度,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习惯方法。

7.教学过程的评价环节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点点滴滴的创新之举,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教学的乐趣,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设想有时会显得很幼稚,但往往会让人看到创新的芽儿,请不要轻易掐断。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计时器步行物理
只因是物理
松鼠的计时器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超高精度计时器——原子钟
处处留心皆物理
从步行到奔跑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抗缪勒氏管激素:卵巢功能的计时器!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