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个案研究

2015-07-31 06:04秦玉芳
新课程·中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骨髓移植干细胞教学内容

秦玉芳

摘 要:STS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中文意思为“科学、技术和社会”。个案研究旨在为STS教育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获取生物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生物教学;STS教育;应用 一、案例实践 (一)研究背景 《流动的组织——血液》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熟悉血液知识,从电视、杂志中也能获取到相关的信息。但是,学生存在一定的误解,例如什么是骨髓移植,所以我们应用了课后STS“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的内容,来介绍学生感兴趣的但存在误解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 教材中的“科学·技术·社会”专栏以及蕴含STS信息的材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随机式STS教学模式。学生在看血检报告单时会有疑问,为什么血检报告单就能检查出你是否有病呢?学生又会问白血病又是怎么回事?那骨髓移植呢?在學生有疑问的时候,加入本节课的STS“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的内容。课堂上,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加入STS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 (三)结果分析 在课堂中加入STS教学内容的意义: 1.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好奇心。如,在本节课学生了解了白血病、骨髓移植等知识,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又解答了他们对血液知识的疑惑,提高了学习兴趣。 2.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如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是当前生物细胞工程的热点问题,这项技术与医学结合非常紧密,是生物科学的前沿知识也是生物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上的应用知识。 3.培养了学生关爱社会,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也体现了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研究结果 通过课例研究,发现在课堂中渗透STS教育,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生变化: 加入STS教学内容之前: 1.忽视学生学情。 2.只关注教材知识目标的重难点,忽视STS模块中涉及的社会生产生活应用的部分内容。 3.常态教学中,学生学习兴奋点不多。 加入STS教学内容后: 1.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融入STS教学内容,关注学情。 2.结合教材中STS内容,促进了知识目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到生物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3.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产生了较强的探究意识。 STS教育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和操作,有利于培养实验、观察、思维、自学、创新等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把真正的生物教学和STS教育完全有机结合,还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罗新湘,文瑞明,丁亮中,龙立平.STS教育述评[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 [2]潘沁艳,龚大洁.STS教育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结合[J].基础教育研究,2010(15). [3]陈丽纯,方瑾.STS教学在专业基础课生物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5(06).编辑 杨 倩

猜你喜欢
骨髓移植干细胞教学内容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捐献
骨髓捐献会影响健康吗
骨髓捐献会影响健康吗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干细胞产业的春天来了?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干细胞治疗有待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