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5-07-31 06:04王伟先尹继英
新课程·中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美术课中学美术

王伟先 尹继英

美术是中学必修的一门艺术文化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培养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中学的美术教育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并就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做了探讨。 一、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理论教学比例较高,实践教学没有得到重视 部分教师在教授美术课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认为理论基础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根基作用,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美术这样的课程正是以实践为主体的。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学生才能领略到美术的魅力,才能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认识淡薄 目前,许多学校的美术教学方法传统,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毫无创新,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许多学校把美术课当成其他主课的备用课,可上可不上,使得美术课流于形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提高对美术课的认识,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学校应该提高对美术教育的认识,积极开展各种美术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主动学习,强化课堂主体意识,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美术基础,帮助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梳理,使每一位学生的美术天赋都得到充分发挥,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培养他们走上艺术之路。 2.创新教学方法 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前提。美术教育模式要敢于创新,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并试着阐述自己的想法,提高总结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主题为“我为校园做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设计出他们心目中美丽校园的规划图,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审美能力 美术的学习绝不是书本学习,而是要经过多次实践不断磨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美术馆、外出写生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教师授课时,要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比如,教师可以把作业布置为:“将生活中发现的美画成画,或制作成卡片”,這样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 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快达到教学目的,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曾莉芸.新课改下的中学美术课课程教学研究.新课程导学,2013(36).编辑 白文娟

猜你喜欢
美术课中学美术
美术课
创意美术
在多解中学创新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趣味美术课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