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县城重点镇建设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5-07-31 12:55康延良
新西部 2015年1期
关键词:集镇县城住房

康延良

近年来,黄陵县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延安市关于支持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关于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相关文件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总揽工作全局为举措,以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炎黄子孙朝圣地”为目标,以“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收入水平相当,公共服务均等”为总要求,以做强县城、做大集镇为发展思路,全力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建设,大力开展产业培育,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规划建设管理 增强县城服务功能

坚持科学规划建设,确定发展目标方向。黄陵县不断强化规划龙头引领作用,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的《黄帝文化园区总体规划》《黄陵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和《黄陵县城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梨园新区中心组团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梨园新区东、西组团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移交,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全面完成。土德路、高阳路、北街、中心广场街景规划和上城片区坊州新城修规正在编制,阳沟村商业街延伸段修规通过评审,老城区改造提升系列规划逐步到位。

《黄陵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年),由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2013年2月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黄陵县城总体规划》确定了黄陵县城规划控制范围:东至户村东界,西至店头镇寺湾西界,南至桥山镇镇南界,北至韩塬—桥山镇镇北界,面积97.1平方公里。县城规划用地范围:东至狄家川铁路桥以西,西至麦洛安村西界以东,南北两侧至山麓线,总面积25.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万人。

《黄帝文化园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于2011年编制完成,2011年7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范围总用地为约24平方公里,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485.35公顷,主要用地类型包括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公共绿地等。

《黄帝文化园区重点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编制,规划包括黄帝文化园区西部门户区、陵东片区、东湾景区,2014年2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功能水平。黄陵县按照“一城两区,人文园区,现代新城”的结构布局,相继完成了老城区轩辕大道、商业大街、中心街、北街、站前路、土德路、轩辕大道景观通道、公孙路、河滨路等一批县城道路建设项目,梨园新区福泽路保障房段主路及部分支路建设,印池公园建设等。新建、改建人行道、公园绿地,城市道路、公园等公共场所均设有无障碍设施,道路完好率达到98.6%以上,县城道路总面积达到39.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11平方米。修筑了沮河堤防工程、橡胶坝工程,提高了防洪能力,美化了沮河景观。建成了县城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8%,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2.5%。进一步扩大天然气设施建设,用水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不断完善供水设施,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大力实行集中供热,降低烟尘排放,建成集中供热点5处,城区集中供热覆盖面积达到了85万平方米。启动了连接老城区和梨园新区的主要市政道路梨园大道东段、河滨路、福泽路东段等项目建设,目前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启动了黄帝文化园区黄帝文化中心和西部门户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黄帝文化中心完成施工图纸设计,西部门户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立项。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有效提升城市品位。近年来,黄陵县以创建园林县城为平台,加强县城建设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县城品位。绿化补植马山植被恢复区、阳沟新村、张寨村、虎尾隧道口、印台山沮河南岸、西山沟等6处重点区域,同时对城区道路、公园绿地进行补植,共栽植各类苗木约14万株,提高绿化档次,建设精品亮点,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多项称号。2014年9月10-11日,顺利通过了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初审,并已由陕西省住建厅向住建部完成申报,计划明年6月份验收。截至目前,黄陵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09%,绿地率达37.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68平方米。

加快重点集镇建设 提升城镇承载能力

科学规划发展布局,奠定集镇发展基础。黄陵县目前现有三个重点建设示范镇,分别是省级重点示范镇店头镇,市级重点示范镇隆坊镇、县级重点示范镇田庄镇,分别位于县城西部川道、隆太塬和田侯塬,布局合理、基础较好。通过四年建设,各集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产业培育初显成效,示范引领效果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黄陵县店头、隆坊、田庄三镇通过2011年新一轮规划修编(编制),完成了店头镇、隆坊镇、田庄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重点镇定位准确,规划布局合理,用地规模适度,规划更具指引性。对照《重点镇建设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拟定了黄陵县重点镇3-5年建设规划,并制作了规划沙盘,为集镇科学合理建设项目,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快集镇项目建设,实现集镇跨越发展。黄陵县统筹协调,攻坚克难,招商引资,为项目落实土地与资金,积极开展企业地方共同建设项目,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完美双赢。完成了店头镇文体广场、新区保障性住房、垃圾填埋场,隆坊镇文体广场、南场街开发,医院综合楼,田庄镇镇区街道整治、幼儿园建设、集贸市场与果品交易市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有力推动集镇建设步伐,实现了集镇建设史上的大跨越。店头、隆坊、田庄三个重点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成率均达到80%以上,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6.4平方公里、1.6平方公里,0.64平方公里。endprint

大力培育支撑产业,积极发展集镇经济。城镇要发展,人口要聚集,产业是支撑。店头镇曹家峪煤化工循环工业园区、张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厚子坪物流园区已建成,吸纳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和附近村民进镇打工创业。隆坊镇完成17个村的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果园面积达3.9万亩,建成现代化生态果蔬中心1个,对苹果产业进行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田庄镇完成1200亩矮化苹果示范园,5个“百亩”省级示范园建成,为聚集人口、提高群众收入奠定了基础。

加快保障住房建设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落实建设土地供应,破解建设资金难题。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黄陵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高度重视,黄陵县人民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供决定性条件。

黄陵县建设用地紧张,用地条件较差,黄陵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积极协调,统筹各类资源,争取建设用地,并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财政预算、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金净收益、融资等方式,积极落实建设资金。认真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保障性住房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有关税费。

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公开公平阳光分配。黄陵县确立了“政府部门监督、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的建筑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严把规划设计关、项目招标关、建设施工关、工程监理关、竣工验收关,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确保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放心工程。

建立了住房保障对象标准的公布和保障对象的核定办法,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审核程序、动态管理、退出执行等方面的政策制度。科学确定保障对象准入条件,建立完备的保障对象动态管理数据库,严格执行“三审核”、“三公示”制度,确保申请家庭情况真实准确,坚持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通过公开摇号方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全程监督,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一致好评。

积极探索发展思路,创新多种建设模式。黄陵县积极探索发展思路,通过多种模式筹集房源,加大对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和建设模式的探索,积极采取政府组织建设、政府购买、企业代建等多种模式。创新“四房联建”,在确保公租房、廉租房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在小区内按一定比例规划建设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用于弥补建设资金缺口,又避免因大量低收入群体过度集中引发社会问题。

近年来,黄陵县已经建成了梨园新区保障房一期项目、廉租房二期项目、保障房三期A区、保障房B区等项目。梨园新区保障房三期C区项目主体竣工。引资建成了阳光小区、聚贤庄小区、顺福居小区等一批居住区,基本达到了“人人享有适宜住房”的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镇县城住房
在小县城仰望浩瀚星空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走街串巷找住房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陈集镇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地质灾害频发山区聚落安全性探索——以横断山系的集镇和村庄为例
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