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hoking”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5-08-02 00:57李林朱于燕燕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现象

李林朱,于燕燕

1 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评价体系的的现实意义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结合高校及社会资源,开展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系统工程,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应该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体现预防性教育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强调综合运用和合理实施,它是构建全员育人、安全与防范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必要条件。

目前,现代化的管理与评价是实现高水平运动队保持良好状态和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和竞技体育需求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评价体系,才能发展好高校的运动队建设。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初步分析建立了管理评价体系,确定了高校运动队管理评价的一、二级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在综合评价中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运动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评估,为管理者合理的制定制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基于“Choking”现象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启示

现代竞技运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不仅需要高水平运动员具备高超的技能和体能,还要求运动员能够根据赛场周围的环境、比赛激烈的程度和其他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平衡好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与变化。现代运动竞赛中,“choking”现象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运动员承受的各种主观与客观压力逐渐增大,产生的“Choking”现象影响运动员的成绩也是频频发生,有关“Choking”的心理学研究逐渐被重视。

“Choking”一词最早起源于医学范畴,是形容窒息、憋闷、透不过气来的一种生理状态,后来逐渐被应用于心理学范畴,用“Choking”现象来形容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中发生衰变的现象。典型的表现有与冠军插肩而过的“反胜为败”现象。早期的“Choking”现象在体育运动层面的研究没有明确的界定,主要形容压力条件下的运动行为的衰变过程,在运动心理学界则定义为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由于承受的压力巨大而引发的技术失常的现象,并将压力因素的影响放在“Choking”现象发生的核心地位。

单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很多学者探讨“压力”产生的影响。经过对运动员心理活动的深入研究,弗洛伊德提出了导致“Choking”现象发生的心理活动应该是由多种意向同时相互作用或相互干涉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应特定指运动中竞赛某一种状态而决定的压力。引起“Choking”现象的范围应该包括:金牌或成绩的诱惑、运动员无意识或潜意识下的欲望、超越自我的表象欲、比赛环境的影响等等。胡塞尔在《青少年运动员choking现象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指出了“Choking”现象发生的还包括主观性、动态性,既有自然性、物理性、观念性的东西,还包括逻辑、数学、科技、价值观、文化、思想、观念、情感、认识等因素,尤其强调了精神维度、思维维度、场景维度等变化的影响因素。Batuneister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中指出了实验研究中运用意识控制破坏自动技术执行的原理。在理论探索无法满足研究需要的时候,许多学者开始尝试用实验的方法对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Choking”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但是由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比赛环境差异性、项目差异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实验研究的成果并不具有“Choking”现象发生的具体针对性,并且对实验研究任务的技术含量及测试结果产生了重大疑问。也有研究者利用干扰模式实验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但研究成果也并非很理想。由此可以发现用实验的方法研究“Choking”现象发生并不具备绝对的共性和普遍性,不适合所有项目、所有比赛情况下的分析和应用。

王进阐明了导致“Choking”现象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这就说明了“Choking”现象发生的影响因素不仅是过去所探讨的压力下的心理因素,还包括非心理因素。例如: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男子体操队连续发生的重大失误。根据多年研究经验的积累,现阶段的研究尽可能抛弃一些无效的研究方法,使“Choking”现象研究更具针对性,提高了研究的新度和效度,并开始采取综合研究的方式,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本质属性、研究环境的具体差异性来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张玉存、胡柏平、张瑞娜等在《2012年澳网第四轮李娜“反胜为败”现象解释——利用压力下“Choking”理论》中阐明了影响“Choking”现象发生的因素也包括目标因素、队友的配合及发挥、比赛规则、环境适应、技术难度等。

《运动竞赛关键时刻的发挥失常:压力下“Choking”现象》一书比较全面系统的对“Choking”现象产生的过程进行了理论解释、总结归纳、特征描述,并对将来的“Choking”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设想。可以说是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讨论了“Choking”现象的机制和原理。近年,“Choking”现象的研究取得了新成绩,开始对“Choking”现象的干预和预防开展了研究,并提出了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方面的预防措施。Anshel提出了心理预防方法与行为预防方法,Hall提出了程序预演、自我谈话管理、模拟训练、放松技术与思维阻断等干预技术,王进提出了基于过程理论模式的加强高压训练、及时调整运动节奏回避应对、分层次临床指导减压等。

3 基于“Choking”背景下,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探索

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教育、训练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讲究科学以及知识的融合性、综合性,加强生理知识、心理知识等的综合培养,多做启发式的教育,利用三级评定教学法促进学生互动,不断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创新意识的练习和培养,以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斗志和意志,帮助运动员保持良好地心理和生理状态,保持运动水平的正常或超常发挥。本研究从心理学、生理学、管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系统研究出发。如表1、图1、图2详细的对该体系具体内容和指标进行了描述和介绍。

表1 高水平运动员产生“Choking”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图2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评价指标体系(各一级指标所占的比率)

通过研究“choking”现象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因素,全面了解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基本要素,构建防范、预防与积极解决问题的体系。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专门负责运动员的心理危机评估和测量、危机干预实施策略的制定等工作;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建立相应运动员个人档案,对其实施动态观察;建立危机干预的防范与解决程序,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预防与解决问题;加强对危机个体进行心理干预;在各种社会支持成员的帮助下,观察与巩固发生危机干预后的效果。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饿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以运动队的管理、教育、训练为依托;积极开展心理培训、沟通、疏导;学校层面的支持力度。

[1]刘建国,刘雪岩,范秦海.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5(2).

[2]刘春忠.浅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3(2).

[3]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4(4).

[4]陈 松,邵 山,许广起,等.我国普通高校水平运动队建设发展之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04(3).

[5]王永盛,侯小燕,马宪英.中国、美国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3)

[6]叶 巍,倪 欣.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来源及其发展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5(3).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现象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