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胃肠外静脉营养96例临床分析

2015-08-03 05:59万银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北孝昌4329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微量胆红素早产儿

万银珍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北孝昌432900)

0 引言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与生后早期的营养给予有密切的关系[1].婴儿生后数日内具有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的特点,等到体质量达到最低点后进入恢复阶段,这个过程除了摄水量过多外,与营养的供给有密切关系.早期的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的胃肠动力成熟[2],并且能够使极低体质量儿对喂养的耐受性得到极大提高,从而减轻或避免由于全静脉营养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本院选取2012~2014年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9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胃肠外静脉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4年我院NICU收治的9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体质量1500~1599 g 10例,1600~1699 g 12例,1700~1799 g 15例,1800~1899 g 17例,1900~1999 g 20例,2000~2499 g 22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早期微量喂养组(n=32)、胃肠外营养组(n=32)以及胃肠外静脉营养组(n=32),以上所有病例排除有围生期窒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先天性胃肠道畸形、心脏畸形、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及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等因素.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 所有实行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的患儿,均应定期检测血糖、血电解质、血气、肝肾功能、血常规、尿量、尿比重.血糖、血气2次/d,避免出生后头几天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易发生高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1次/d,至TPN达全量后改1次/周.肝功能、胆红素、1次/周,对TPN应用时间较长者应监测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血氨及微量元素1次/周,必要时作凝血全套监测.此外,还应注意代谢性酸中毒,肝胆疾患,以及喂养耐受性差等情况.

1.2.2 喂养耐受性相关问题 ①观察早产儿胃残余奶量:用胃管喂养的早产儿每次喂奶前应加抽胃中残余奶量,如过残余量<喂养量的50%,可将残余量打回胃中,连同母乳哺乳达到预期喂养量;如残余量>喂养量的50%,则应减量或停喂一次;如胃液中检测出含血液、胆汁等则应禁食并查找病因.②观察腹胀及排便情况:测量早产儿腹围,固定测量部位与时间,腹围增加1.5 cm或腹胀且有张力时应减量或停喂一次,并查病因,如胎便排出过迟或大便不畅应予以灌肠.③观察呼吸:此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早产儿有无呼吸暂停,出现呼吸暂停时与喂养体位的关系,吸允、吞咽、呼吸三者之间的协调性等.如出现有胃食管反流现象,应取头高脚低位,俯卧位或右侧卧位,减少每次喂养量,延长喂养时间.④对早产儿出现呕吐、胃残余量增加,腹胀、腹部皮肤变色症状,且听诊肠鸣消失、血便或大便潜血阳性时,提示存在感染或坏死性肠结肠炎,应立即禁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在治疗96例早产儿中,发生高血糖5例,低血糖8例,电解质紊乱(低钠、低氯)10例,代酸6例,高胆红素15例,肝功能受损2例,高脂血症1例,动脉导管重新开放1例,针对以上不同情况作相应处理,一般3~5 d全部得到缓解.结果显示三组早产儿中,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NICU的大部分新生儿、早产儿配合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从小量开始,有利于宫外营养摄取,达到宫内生长速度(表1).

表1 三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疗效比较 (n=32)

3 讨论

对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早期实施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既可减少出生后体质量丢失,降低代谢合并症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对蛋白质、脂肪的耐受[3],又有助于胃肠道组织结构完整及消化功能的成熟[2].可以促进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提高胃肠道粘膜酶的分泌活性,提高胃肠道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及代谢的成熟[4].此外,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还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肠蠕动和胆红素以粪便的形式排出[5],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早期实行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全胃肠喂养时间短,适应快,耐受好,间断胆红素低,体质量增长速度快而早,基本上达到了宫内生长速度,缩短了住院时间[6].切记在临床实践中不要轻易禁食,应根据患儿的不同病情决定喂养策略.

[1]赵青萍,许卫东.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60-4261.

[2]赵 宇,祁俊明,丁国芳.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3):193-197.

[3]王庆树,王秋义,由希雷,等.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对比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5):295-297.

[4]唐红敏,张水堂,田鸾英,等.全静脉内营养和部分肠道内喂养的早产儿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动态观察[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8,1(3):164-165.

[5]张红英,邓勇丽.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评价[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6):35-36.

[6]沈汉玲.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81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2):1596-1597.

猜你喜欢
微量胆红素早产儿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