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探讨

2015-08-03 05:59张同强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中心医院河南禹州46167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罗非班血小板心血管

张同强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中心医院,河南禹州46167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因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小板活化聚集,产生血小板血栓,继而使冠状动脉闭塞,导致血流受阻[1].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为主[2].常见的治疗方法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都存在较高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本研究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6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4-01/2015-06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47~70(平均60.3±2.4)岁.纳入标准:患者缺血性胸痛持续0.5 h以上,心电图显示相邻导联ST-T段改变数量为2个或以上,心肌酶谱相比正常水平高2倍以上,冠状动脉造影术后12 h内实施介入治疗.排除标准:患者存在严重器官障碍,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或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恶性肿瘤以及妊娠期女性.结合患者入院序号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镇静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介入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合检查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由资历丰富的医师实施介入操作,术中应用70 U/kg葡萄肝素实施鞘管内动脉推注.

实验组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以及心血管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与对照组一致.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初始剂量控制为10 μg/kg,并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进行推注治疗,于3 min内注射完毕,之后持续静注36 h,剂量控制为 0.15 μg/kg/min.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TMPG灌注情况进行评估,标准如下.0级:患者组织灌注不明显;1级:造影剂缓慢灌注后,无法经微血管排空;2级:造影剂进出微血管都延迟;3级:造影剂在微血管进出正常.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进行检测,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实施单克隆免疫荧光抗体CD62P-FTTC以及 CD63-PE检测,同时应用 Cell Quest软件检测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仅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的阳性表达情况.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TMPG灌注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TMPG灌注情况比较,实验组的TMPG灌注3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TMPG灌注情况比较 [n=30,n(%)]

2.2 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D62P、CD63、MP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62P、CD63以及MPA阳性表达率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治疗后的CD62P、CD63以及MP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比较 [n=30,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比较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2例患者穿刺位置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6.7%(5/30);实验组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例患者穿刺位置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3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发生率为0.0%(0/30);对照组有2例患者复发,2例患者严重心绞痛,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3.3%(4/30).实验组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该病起病较急,且病情发展较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3].

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非肽类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较高,且半衰期为2 h,药效快,能够对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以及对炎症因子进行抑制,从而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4-5].另外,研究表明替罗非班对介入手术后患者的梗死血管再通具有改善效果[6].此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TMPG灌注经比较,实验组的TMPG灌注3级比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与高鹏[7]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推荐.

[1]叶海波.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155-156.

[2]戴晓萍.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J].安徽医学,2013,34(8):1145-1147.

[3]季选秀,钱 伟,马晓静.替罗非班用于ST段抬高型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7):80-82.

[4]卞秋武,林海龙,张双月,等.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9):786-789.

[5]杨鹏伟.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3):245-248.

[6]张红雨,王佩显,曹艳君,等.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1):25-29.

[7]高 鹏.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4,33(32):97-98.

猜你喜欢
罗非班血小板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