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5-08-03 05:59陈小强广西自治区陆川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广西陆川5377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脑血栓尿激酶溶栓

陈小强 (广西自治区陆川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广西陆川537700)

0 引言

在脑梗死中脑血栓形成比较常见,基本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1].本研究采用尿激酶对43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早期实施了溶栓治疗,临床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86例患者均满足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2],入院时间为 2013-04/2015-05,排除存在显著意识障碍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与胃肠出血者、伴血管畸形和颅内肿瘤者、心功能不全房颤者、不可完成治疗者等.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实施研究.随机把8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分成对照组(n=43)与实验组(n=43).实验组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3~76(平均65.21 ±3.2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4~76(平均65.23±3.26)岁.经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年龄和男女病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以皮下注射方式,治疗第一天为2次,而后为1次/d,持续治疗1周.实验组使用尿激酶治疗,发病3 h内将50万U尿激酶加入到10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结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使用川芎嗪和甘露醇,对高血压者和糖尿病者予以血糖、血压控制.

1.3 评判标准 研究结果评判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标准,显效:即功能缺损评分下降≥46%;有效: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范围18%~45%;无效:低于18%或者增加[3].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 [n=43]

3 讨论

脑血栓形成多于睡眠或者安静中发病,个别患者可出现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前驱症状,突发上下肢无力、言语不清或者口眼歪斜等,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调查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并发高血压,同时高脂血症与糖尿病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有研究报道表明,在脑血栓临床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对患者生命安全不会产生危害,尿激酶能够促进纤溶酶原向纤溶酶转变,对血栓组织进行溶解,以此达到治疗目的[4].本研究就脑血栓形成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中,要想获得显著且良好的效果,关键就在于所用药物和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使用尿激酶对脑血栓形成患者早期实施溶栓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便于患者尽快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张文勇.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0,31(17):2617-2618.

[2]王晓东.50例脑血栓的临床治疗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2):186.

[3]董艳萍.急性脑血栓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法不同用药时间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262-1263.

[4]张丽兰.rt-PA与尿激酶溶栓对脑血栓临床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7):1215-1216.

猜你喜欢
脑血栓尿激酶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