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腔镜腹完全膜外疝补片植入手术疗效观察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15-08-03 05:59方汉初邓小斌涂友明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孝昌4329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广 峰,方汉初,聂 磊,邓小斌,涂友明 (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孝昌432900)

0 引言

腹股沟疝属于医院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疾病早期无显著症状.通常患者会表现出嵌顿的情况,因为出现嵌顿造成的肠管坏死以及肠管穿孔等疾病后,会造成患者患有急性腹膜炎疾病,严重的情况下,患者会表现出中毒性休克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会对患者的内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1].为了进一步分析经腹腔镜腹完全膜外疝补片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选择经腹腔镜腹完全膜外疝补片植入术完成治疗后,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3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21~77(平均47.2 ±21.2)岁;疾病情况:单侧疝患者39例,双侧疝患者22例,复发疝患者4例.对照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22~79(平均47.5±21.5)岁;疾病情况:单侧疝患者41例,双侧疝患者21例,复发疝患者3例.所有患者均未表现出腹部感染的情况,所有患者均未选择下腹部腹膜前手术治疗,针对全身麻醉可以有效适应.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腹股沟疝患者主要选择经腹腔镜腹完全膜外疝补片植入术进行治疗.于患者脐下方1.5 cm的位置制作皮肤切口,于患者腹直肌后鞘同患者腹膜间实施钝性分离,获得小间隙.将分离囊套管针有效插入,充入 300~500 mL气体,选择10 mm或者12 mm的套管针进行充气.针对患者的精索动脉、精索静脉以及输精管实施分离.对疝囊颈有效实施结扎后,将疝囊有效切除.针对患者临床手术中对疝囊以及周围腹膜分离的过程,需要保证范围足够,保证补片能够将斜疝、股疝以及直疝出现的位置有效进行覆盖,对患者全部腹股沟区内侧进行加强.在进行分离的过程中,需要防止对患者的生殖神经以及患者的股外侧皮神经造成损伤,需要充分止血,防止完成手术后出现腹壁血肿症状以及阴囊血肿症状.于Cooper氏韧带同腹横肌弓状缘坚韧组织的位置,将补片进行有效固定.

对照组腹股沟疝患者,主要选择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在准备对患者实施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或者实施硬脊膜外麻醉,对患者病囊有效定位后,对患者实施分离以及高位结扎,将疝囊颈结扎之后,切除疝囊,对缺损位置进行覆盖.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手术时间、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患者术中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脏器损伤以及血管损伤的情况、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等进行观察.对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随访.

1.4 判断标准 本研究中,针对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以及临床预后质量,选择模糊数字评分法准确实施评定[1],评价分数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最终获得的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以及临床预后质量越高,最终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评价结果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在临床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一次性成功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65,±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65,±s)

aP <0.05 vs对照组.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一次性成功率(%)观察组 29.5 ±9.7a 12.5 ±6.7a 6.1 ±1.2a 98.46a 49.7 ±18.9 32.6 ±11.7 8.1 ±1.5 49.23对照组

2.2 疾病并发症以及随访观察 针对两组腹股沟疝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腹股沟区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观察组出现的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的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满意度以及临床预后质量 两组腹股沟疝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通过模糊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以及临床预后质量进行评价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腹股沟疝患者治疗满意度以及预后质量临床比较 (n=65,±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腹股沟疝患者治疗满意度以及预后质量临床比较 (n=65,±s)

aP <0.05 vs对照组.

组别 治疗满意度 预后质量观察组 91.39 ±2.36a 92.32 ±3.02a 71.05 ±2.19 69.01 ±4.11对照组

3 讨论

腹股沟疝主要因为患者出现腹壁薄弱的现象后,造成患者腹腔内组织于薄弱位置表现出突出的情况导致.传统修补术方法治疗主要为了对患者的疝囊高位有效实施结扎,对患者的腹股沟管管壁有效进行加强以及修补[2].传统修补术将不同结构解剖层次有效实施缝合,表现出较大的缝合张力,受到较大创伤,对患者完成手术后患者会表现出强烈的疼痛感以及牵拉感,对患者的伤口愈合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表现出较高的疾病复发率.因此,传统修补术不能有效满足患者所有疾病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外科手术原则,临床难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针对腹股沟疝患者,临床选择经腹腔镜腹完全膜外疝补片植入术进行治疗,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够将患者的疾病预后质量有效提高,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木再帕尔·木合塔江.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3.

[2]吴滔滔.改良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开放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4.

[3]凡豫新.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局麻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