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08-03 05:59尹咏梅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中医医院山东临沂2733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优质脑梗死护理人员

尹咏梅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中医医院,山东临沂273300)

0 引言

脑梗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血性卒中,中医又称为中风,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从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最终造成神经功能缺失的疾病.脑梗死的病因是脑血栓形成,因患者产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发生脑梗死,且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并发症,多发于老年阶段,并在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针对脑梗死预防和护理是预防和提高疗效的关键,因此合理的护理服务尤其重要.自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不仅帮助患者改善了预后,更有效提高了疗效.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3例脑梗死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针对其疗效和作用展开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2/2015-01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7例,其中男58例,女49例,年龄56~75(平均65.5±6.5)岁.所有患者均经颅内CT诊断确诊为脑梗死.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55~74(平均64.7 ±6.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56~75(平均65.5±6.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住院治疗前,由导医人员引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在患者入院前对患者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并根据患者病情与其进行交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情绪变化.遵循医嘱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向医生汇报,定期查房,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2].

观察组优质护理方法:①首先,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及时与患者沟通,以缓解患者心理上的问题.不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以及瞳孔的变化,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对不稳定的患者进行1次/30 min的血压监测[3],待患者血压稳定后可适当延长对血压的观察时间.②其次,对于发病24 h内的患者要保证绝对的休息,同时,保证病房氛围安静,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食、梳洗等日常生活.③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表现和生活习惯制定适宜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协助医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面色等变化,针对患者的病情,嘱患者遵循医嘱,以减少对患者肝肾的负担,并指导用药,帮助患者和其家人建立信心,并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④另外,除了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和其家人建立信心,并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外,合理的饮食护理也是提高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快恢复的重要手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别进行Ful-Meyer和Barthel打分评估,100分为满分,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越好,后由患者自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打分,10分为满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脑梗死的风险因素中,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锻炼、长期饮酒、过度精神压力等都是高危因素.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血管壁本身病变,常常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成分改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多发于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常合并有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疾病.合理的护理方式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给予患者细致、全面的护理,帮助患者预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一定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患者的喜好、性格特征及心理状况,并针对性的展开心理护理.从患者住院开始到出院前护理人员应该保持积极的热情和耐心的心态,提供较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3].

本研究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针对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护理,给予舒适的环境、必要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同时,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全方位的护理,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需求,较快恢复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自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以来,针对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疗效,更快速恢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改善预后,且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表1 两组患者评分及满意度对比情况 (±s,分)

表1 两组患者评分及满意度对比情况 (±s,分)

aP <0.05 vs对照组.

组别 n 运动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满意评分对照组54 72.3 ±2.4 85.5 ±1.2 7.4 ±0.7观察组 53 81.8 ±2.3a 89.3 ±1.4a 8.2 ±0.6a

[1]梁锦玲,彭欢欢,潘少芬.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6-17.

[2]刘 芹,彭宪星.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87-88.

[3]邢吉华.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2):3510-3512.

猜你喜欢
优质脑梗死护理人员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