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网络教学手段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

2015-08-04 09:08易静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课件语文

易静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能正确地获取、分析、处理和发布信息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阅读方式已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丰富知识的载体,网络教学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一种新的网络教学,对于我们长期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人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挑战不仅是对教学手段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已非常习惯且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挑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在于“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当把“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把语文教学的过程作为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秉承人类文明最新成果的载体,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寻找“网络教育技术”与“丰富文化内涵”的最佳结合点,是当今语文教学中值得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人曾在构思和教学课外阅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力图通过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来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对解决这一问题作一尝试。从本课的教学设计、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效果来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旨在通过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剖析,探索语文网络教学的新途径。

一、语文网络教学要体现网络信息的丰富性

《只有一个地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一些知识:“地球是宇宙中一个可爱而渺小的星球,供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地球被破坏了,人类将别无去处,从而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文章条理清楚,主题鲜明——“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但文章中关于地球资源遭受破坏的现状的内容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具体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是教学的难点。在这一点上,网络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为此,我对Internet上大部分环保网站进行检索,下载了大量有关地球资源遭受破坏的资料和图片,有的甚至将整个网站下载下来,并对它们进行整理,做成网页,以便在教学时供学生浏览。丰富的网站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源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性在网络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使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轻而易举。

二、语文网络教学要体现网络教学的交互性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语文网络课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网络教学的交互性,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来学会运用网络获得知识并运用语文这一“交际工具”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在《只有一个地球》的课件设计过程中,本人为充分体现其交互性,将网络课件分为“教师演示课件”和“学生浏览、操作课件”两个部分。“教师演示课件”只安装在网络教室的教师机上,而“学生浏览、操作课件”则通过局域网安装于学生机上。为了让学生自主浏览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教师,“学生浏览、操作课件”被做成HTML文件,可用IE浏览器浏览。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件浏览到教师预先下载的环保网站,在网站上点击相应链接查询有关地球、大气、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体会课文所描述的地球资源遭受破坏的情况。

当本人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保护地球这个话题时,便启发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动笔写下“保护地球”的宣传标语。学生将自己构思的标语输入预先设置的网页程序中,并通过网络发布和交流。这样,教师能很快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也能即时地通过网络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网络的交互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了网络的交互,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发挥。

三、语文网络教学要体现网络媒体的感染力和思想性

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和思想性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但如果文字的表达通过音乐和影像加以烘托,那么其综合效果对学生的思想震撼是任何单个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只有一个地球》的主旨是呼吁“环保”,这与美国流行歌星麦克尔·杰克逊的那首《地球之歌》的主题不谋而合。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网络VOD技术,将《地球之歌》MTV的欣赏作为渲染课堂教学气氛、升华学生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使歌曲与文章的思想内涵融为一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你是否听到了地球哭泣的声音?茂密的森林遭到砍伐,绿洲变成了荒漠,动物朋友被猎人们杀戮,无辜的孩子死于战争,让我们祈祷,让我们拯救地球……”随着教师道出的中文歌词大意,学生在欣赏MTV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麦克尔·杰克逊一起呼唤“保护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四、语文网络教学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语文网络教学如果忽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那么网络教学在大量呈现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形象的同时,也会扼杀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本人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经过本人的精心设计,《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师课件囊括了课文的原文、文字注解、插图和学生需要浏览的环保网站等内容,可谓一本地球环保知识的“百科全书”。殊不知这样反倒成了典型的“电灌”,学生尽管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浏览网络上呈现的课文、图片和网站,但实际上“学生由过去的鸭子变成跟着电脑走的机器人”。因此,文字的注解是否应当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网站是否应当让学生自己去搜索和下载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在进行语文网络教学设计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通过网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让网络真正成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至于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语文网络教学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目前大多数人(包括我本人)认为:网络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由于有其多媒体优势和教学者的精心准备,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优于传统教学手段。从本人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的实际效果来看,我觉得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观点。

1.网络教学的效果与学生是否熟悉网络教学环境有关

学生如果经常接触网络,对教师的网络教学方式和网络计算机的操作驾轻就熟的话,那么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会配合得更加默契,反之,学生会面对网络计算机和大量的网络图片文字信息而不知所措。

2.网络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课堂组织有关

当学生面对电脑屏幕上精彩纷呈的图片、文字和动画时,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教学环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也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看教师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要增强语文网络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让学生熟悉网络教学环境,经常通过网络进行语文教学;同时,教师还应丰富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组织经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使网络真正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先进的网络教育技术与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必须注重网络课的教学设计,尤其要体现网络信息的丰富性、网络媒体的感染力和丰富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网络教学的时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形成新型的语文网络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课件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