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2015-08-05 18:01汤昌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詹天佑漓江课文

汤昌蓉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占优势的情绪,有时拘谨刻板,有时协调融洽,又有时冷淡紧张。课堂心理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积极性、满意程序,及师生间的关系。

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课堂心理氯围的优劣,可以用各心理过程的状态为指标反映出来。[1]

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类型:

由上表可见,不同的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完全不同的影响,所以教师不光要教授知识,同时还要努力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有益的尝试。

一、课前激情

愛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的课前预习,以引起教师们的普遍重视。而教师在课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却容易被教师忽视。

激情,是寻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为了能有效的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发掘学生蕴藏着的学习潜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十分重视课前的诱发学习动机的工作。如《詹天佑》一课,教学前,我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图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学生凝视图像摇头。我趁机告诉学生:他就是詹天佑,(板书课题:詹天佑)他是主持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的爱国工程师。是他,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并使铁路提前两年竣工,为国家节约了两万多两白银。寥寥数语,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激起了感情上的浪花。大家对课文主人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詹天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怎样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的,有哪些杰出才干。从而具有最佳的阅读心境和阅读方向性。

二、课中激趣

课前激发起来的读课文的激情多是直接兴趣。直接兴趣情感性强,吸引力大,短期效果好,学生容易满足,但难以持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获取系统的知识。而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新知,发展智能,我运用兴趣规律,促使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及时转换,以维持兴趣的稳定性,使兴趣真正成为减轻心理负担的积极因素。

(1)画画玩元。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常采用的点出,圈出重点词语,划出中心句、比喻句、填表格等方法外,我还让学生根据文中所揭示的事物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去想一想,画一画,以加深理解。如《詹天佑》课文的重难点是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形”线路。在教学中,我化“讲”为“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当詹天佑,当小工程师,边察看地形(书)边思考,边绘图设计,绘出开凿两个隧道的简图,介绍两种开凿方法的好处。通过“文一图一文”的思考方式和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弄懂了,从两端同时向是间开凿就形成了两个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别向两端开凿又形成四个工作面,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工期就缩短一半。讲到“人”字形线路时,大屏幕上出现青龙桥附近的陡坡,让“小工程师”在陡坡上架设“人”字形线路,然后让“小火车司机”用玩具火车在屏幕上边演示边讲解。这样化抽象文字为形象具体的操作,难点迎刃而解。学生不难从心底佩服詹天佑的杰出才干,而且在绘图设计中深切体会到:如果测量不准,计算不精确,两头开凿的隧道就连接不起来,工程就会报废,也加深了对詹天佑勉励工程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段话的理解。

(2)模仿演演。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模仿表演最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学生默读课文后,当堂模仿表演。如《将相和》中蔺相如看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见机行事一段。先让学生懂得课文的描写是为了突出蔺相如急中生智,镇定自若、智勇双全的品质,我努力发挥教材本身所独具的魅力,把表演带进课堂让学生四人小组自编自演完璧归赵这个情节。这样,学生进入角色,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理互换,情绪高涨,提高了阅读效率。

(3)唱一唱,看一看,做一做。课本中一些诗歌已作为歌词谱了曲,如《长征》我以唱代背。《地道战》《飞夺泸定桥》等配合看电影。《长城》《林海》《桂林山水》等我让学生当导游员,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4)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美好情境。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小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去过桂林,不曾荡舟漓江。通过读课文,知道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是不难的,难的是体会漓江水怎么个静清绿。针对学生上述实际,我采取了如下形式:用大屏幕展示出漓江的美,用语言描述引入情境,用优美乐曲创设情境,用想象联想丰富情境。学生置身于创设的情境之中,并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真切地感受到了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

三、课后发散

从语文教学的整体出发,阅读课的课后发散也是优化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阅读课结束只要以新奇多变的教学手段去引起学生注意,就能使学生的兴趣持续不断,有增无减。

(1)欣赏一段精彩的朗读。我上完《一夜的工作》,留出几分钟由老师朗诵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学生会被那感人的诗句吸引,下课了,学生围着老师,这个向老师介绍自己读过的《周总理,你在哪里》,那个向老师推荐《大地的儿子》,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总理的无限崇敬之情,又激起了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

(2)完成一项有趣的作业。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寻求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必须要对语文作业的优化进行探索。有意识地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进学生课外获取的信息。而设计的语文基本训练,由语文延绅的想象训练作业,学生会以极大的兴趣去完成。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后,写一段你心中最想说的一段话;学完《穷人》后,续写《西蒙的孩子长大后》的想象作文;学完《草船借箭》后,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地给诸葛亮和周瑜写评语。

这些以发展学生智能,落实双基,激发兴趣为核心而设计的作业,都能把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诱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去,延续到新的学习中去,达到课后巩固发展,使学生自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四、把爱心带入课堂,创造和谐融洽、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活动。老师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热情洋溢的鼓励,赞扬的话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起到一种“润滑剂”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情续进行学习和思考。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对以往不敢主动答问的同学说一句:“今天你真行!”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满的学生说:“你说的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只要再想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这样,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自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学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李寅生.《应用心理学》,1987年专刊.

猜你喜欢
詹天佑漓江课文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漓江情画
背课文的小偷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月下漓江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32项工程喜获第十一届詹天佑奖
AECOM荣获第十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