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对高校教师的挑战与对策

2015-08-05 01:11李贝妮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慕课高校教师挑战

李贝妮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席卷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其大规模、开放性和在线学习的典型特征给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尽管有学者提出“反慕课”的概念,不可否认,慕课时代已经来临。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一浪潮下面临重大挑战,我国高校教师如何应对这一浪潮备受关注。

【关键词】慕课;特征;高校教师;挑战;对策

一、对慕课的认识:特征及意义

(一)慕课的特征

“慕课”可以理解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而将其翻译为“慕课”一词的是我国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认为“慕课”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于2013年成立了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认为“慕课是继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以来教育界最大的一次革命。”慕课与传统高校班级授课制下的教育模式有显著差异,主要有以下特征:

1.大规模

慕课的大规模首先体现在学生数量上,一门课往往不是传统高校课堂几十人的容量,而是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学生不仅仅来自于某个大学,而是来自世界各地。“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平台。第一门课“电子和电路”即有12万名学生注册,到2012年秋第一批课程的学生人数已突破37万”如此大规模学生群体同时上一门课的状况是线下模式中任意一所高校都无法比拟的,慕课的诞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可能。

2.在线学习

慕课是一种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的课程教学,在线的教与学是慕课的主要教学模式。慕课依靠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以教师精心打造和发布的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和丰富的学习材料构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基本课程要素,以微视频相伴随的问题练习和定期作业为学习进阶手段,以线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问题讨论、交流、观点和思想的碰撞、分享来解决疑难、深化知识、认识,进一步创生知识和课程。

(二)慕课的意义

慕课首先扩大了教学内容的疆界,如今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边缘学科的出现让传统高校教师显得不知所措,而慕课使教学内容的覆盖面不断扩展,普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接触顶级名校天体物理这类跨学科的课程;慕课还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其重要特点便是快捷性。对于传统课堂来讲,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的传递往往效率低下,而慕课时代,借助于现在的互联网、移动通讯、无线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发出课程信息,就可以有几万、几十万、甚至无限多人在瞬间获得这些信息,知识的传递或师生间的互动可以瞬间完成。

二、慕课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挑战

(一)教育观念

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在高校,一些教师一辈子只教授一两门课,讲授的内容十几年如一日,仍在课堂上处于权威地位。相反,慕课时代显著的特征之一即开放性,给予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必须和学生一样不断学习,海纳百川,以创新进取的心态迎接慕课时代的挑战。

(二)知识能力

传统课堂教师的专业知识即学科知识似乎是最为重要的方面,几乎所有的高校在选拔教师时都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这也是我国教育界“知识本位”思想的体现。但慕课教学的对象是互联网和手机世界里的学生,教学的场所是网络世界的虚拟空间,教师与学生联系的工具是各种信息工具和媒介,教师只有专业学科知识,而没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就无法开展慕课教学。

(三)激烈的竞争

慕课时代教师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生存、发展挑战。慕课的特点决定慕课是高水平的课程和教学,是教育领域阳光下的高手较量。慕课就是一个教师公开比拼的擂台,慕课的发展必将加剧教师间、特别是相同课程任课教师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说,高校教师的竞争不再是同一高校相同课程教师的竞争,而是不同高校之间教师的竞争,不仅是中国高校教师的竞争,更是世界高校教师的竞争。

三、慕课时代高校教师应对策略

(一)学习信息化技术

由于很多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很低,甚至于低于学生。一所学校中即便是有信息技术教师,但是真正能灵活运用慕课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寥寥无几。就慕课资源的设计与制作而言,教师必须要设置诸多进阶式小問题、小测验,让诸多知识碎片聚合成成系列的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能力训练体系、自我检测体系,资源的内容要环环相扣,简洁典型,信息量的释放要与学生的思维进程保持同步。要达成以上的要求,教师必须主动参加慕课通识性知识和学习信息技术,真正理解何谓微课、微课程、微课堂、微视频。

(二)增强教师间团队协作能力

个人追求是与自己形成对话,教师的发展还需要与他人展开对话。在和他人合作交流中进行批判性互动,教师从中能够获得功能互补。一方面,通过群体协作,教师突破自身局限,吸取集体智慧。另一方面,与其他成员交流,相互交换意见,思维产生了碰撞,迸发出火花,能点燃教师持续学习的热情,避免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郭华.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0(1):3-11.

[2]佚名. 慕课: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

[3]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89-92.

[4]饶从满,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7,19(1):12-16.

猜你喜欢
慕课高校教师挑战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第52Q 迈向新挑战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