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落实孝道教育三策略

2015-08-05 01:11李玉乾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李玉乾

【摘 要】本文针对农村孝道教育缺乏的实际,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主要通过读、写和行三策略的实施,逐步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学习素养,最终落实孝道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孝道教育;读写行

孝,始于上古,成于先秦。孝的意义,就个人而言,是对生命来源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尊重;就社会而言,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

初中语文课本中近两百篇文章,大多蕴含着进行孝道教育的丰富材料,如:尊师、敬老、爱国等等。所以作为一名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主要通过读、写和行三策略,逐步将孝道教育落到实处,最终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一、读,明白孝道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大量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利用教材,精心选择动情点 ,对学生进行孝敬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其中不乏孝敬教育素材,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孝敬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章写得非常朴实,但时时处处流露着一种动人的情感: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和无限感激。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感情让学生进行品读,特别是这一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作者用朴实的文字描写了父亲买橘子时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等情景,将人、事、情、感,原态原貌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让人感同身受。此时教师可以拓展开去:你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面对父母深深的爱,今后你会怎么做?

课堂上有位同学深情地说: “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并非轰轰烈烈而是柔风细雨式的:一个久存的红苹果、雨中的一把旧伞、冬天的厚衣服、到学校听老师话及别和同学打架的提醒等等,作为孩子,应在细微中感受爱,珍惜爱、回报爱。”

2.开展读经活动,吸取孝道精华,弘扬传统美德

诵读古代典籍,不仅可以让学生受益于古诗文的文学滋养,同时还能受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师可利用晨读、课前读、晚读等时间,开展读经活动,如对《孝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经书进行诵读,吸取精华,弘扬孝道。

笔者就试着在所教班级中开展读经活动,效果很好。从家长反馈中,我们欣喜地得知,学生们变得更乖巧懂事了,居然能亲自为奶奶洗脚;主动为父母洗衣服等。不仅如此,学生们的作文日记中,均洋溢着读经中自己受到的教育。如有学生在《妈妈,我想对您说》一文中写道:“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是您给了我生命,让我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也许我还小,不知道您对我的疼爱,可是自从学了《弟子规》我懂了,您是那么爱我,而我却总让您生氣,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往后一定好好表现,让您生活在快乐之中,您相信我吧!”

3.阅读报刊杂志,分享感人事迹,促进自己成长

笔者要求学生们翻阅报刊杂志时,看到孝敬感人事迹,就以手抄报的形式,张贴到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如《公务员打骂生父后将其赶走,母亲称多次被扇耳光》、《北大校长周其凤回乡祝90大寿,长跪膝前落泪》等。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反省自己的言行。其中一个女生泣不成声的分享道:“妈妈,以前我很懒,总是不做家务,还老以您比别人的妈妈穷为耻,不让面黄肌瘦、腰弯手黑的您来学校看我,甚至对您发脾气。今天,我知道自己错了,这一切都是虚荣心在作怪,真对不起!以后我一定做力所能及的事,让您也休息休息;一定不会嫌弃您及您所做的一切,以这辈子作为您的女儿为荣!” 这样一来,让学生在分享中,不断加深心灵体验,修正言行,使之符合孝道要求,更促进整个班级孝敬教育氛围的形成。

二、写,表达孝道

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写感恩作文

每次开学,我的第一次作文都会围绕“孝”来出题。让学生回家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针对此事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批改这篇作文时,我感触良多。有个学生他决定当一回“妈妈”,学着妈妈,六点起床准备早餐,煮开水,扫地,洗茶杯……妈妈干农活的累他还没有体会,但妈妈一天所干的家务活,已经使他晚上连胳膊都酸得抬不起来。文中他写了自己的体悟:“麻木的心到现在才体悟到自己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享受,是建立在父母任劳任怨不计回报的付出之上。而当我为他们做了一件极小的事如喂猪、晒被子、递上一杯热茶时,他们竟夸张到受宠若惊。他们的反应让我更觉得惭愧!今年我已经13岁了,爸妈都四十出头了。时间的飞逝催促着我,及时行孝,慎勿拖延……”

这则作文点评时,我倡导学生每天回家必须帮父母做事,在生活中多实践多体会,多感受父母的辛劳,也才能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进而孝敬父母。

2.写孝敬日记,加深自己的孝敬体验

读孝敬故事,看孝敬新闻,在学生明白要孝敬父母,珍惜亲情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写好孝敬日记。

学生孝敬的举动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有给爸妈做饭的、送爸妈生日礼物的、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的、有的还记录起最近20甚至更多天没有向家中的任何人发脾气的“绅士日”“淑女日”等等,他们在尽孝道的同时,还感受到爸妈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笔者批阅学生的孝敬日记,及时表扬或引导,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行孝积极性,使孝敬长辈成为习惯。

三、行,践行孝道

1.倡议学生善待生命,就是最大程度的孝敬父母

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父母对儿女的呵护和关爱,毕其终生,又何止是三年呢。做儿女的应该善待自己的生命,以此来报答父母的生身之恩,养育之德。可是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偏僻的农村,绝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部分学生行为严重畸形,如有的同学意志不坚定,抵挡不住物欲横流的诱惑,崇尚流氓文化,小偷小摸,酗酒抽烟,打架抢劫,事后长辈恨铁不成钢的惩戒令其难以理解而离家出走;有的痴迷网游、早恋而厌学,在父母的“歧视”下,甚至选择跳楼、服药等轻生行为,撒手生命而去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组织学生一起学习有关保尔等人有关生命价值的名言警句和相关的文章,观看张海迪、桑兰等人拼搏人生的事迹,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生命,不虚度、不轻生、做诚实人,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才是对父母的最好最大的报答。

2.从身边小事作起,为父母分忧

努力学习,不辜负家长的期望;主动向家长汇报学习情况,不隐瞒学习成绩,让家长放心;遵守学校纪律,不让家长操心;参加劳动,生活自理,做家长的帮手等等。

总之,教育是无形的,必须有相关活动作为载体,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活动越具体,效果越显著。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读、写、行三策略,让学生在这些有趣而活泼的活动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实践,不仅有益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而且可以轻松又有成效地实施孝敬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朱国材.以孝文化为切入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中国贸易报,2013-10-29

[2]甘仲国.对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很有必要[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6.

[3]王树梅.实施孝道教育的探索[J].中国德育,2006.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