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情绪导课法的实践应用

2015-08-05 16:13王淑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

【摘 要】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情绪导课法,有利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状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应发扬榜样作用、应用激励调控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呼吸调节法、应用肌肉放松或肌肉紧张法以及利用动作表象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体育;情绪导课法

中学阶段的学生,情绪比较容易激动,情绪常常不稳定,其自控能力比较差,往往由于自身情绪变化大,发生具有突发性、失控性的意外事件。他们常常被冠以“疾风暴雨”的性格特征。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存在的负面情绪,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榜样作用,与学生积极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利用呼吸疗法、教学情境创设等方法,改善学生的负面情绪,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投身体育学习。

一、发扬榜样作用

中学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榜样地位,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具备善于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而且要态度亲和,与学生友善、尊重学生,形成一种自信、乐观、互相关心、团结互助的教学氛围。另外,由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低,常常表现的比较多动、活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举止要端庄但不失活泼,向学生展示出技能的精湛、动作的优美,在动作要领的讲解上,要灵活多变、生动形象,适应学生心理诉求和心理接受能力,在问题的提问过程中,问题要简单易懂且引人入胜,且在适当表情的配合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美,在他们崇拜仰慕的情感熏陶下,振奋他们的学习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

二、应用激励调控法

中学体育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锻炼,将学生自身潜在的体育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热情激发出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提升,并增强他们的资信。

1.自我激励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鼓励,也就是常说的自我暗示,例如:“我一定能成功”、“我浑身有用不完的力量”、“我具备良好的体育优势”、“我可以,我相信自己”、“我情绪激昂,能勇攀高峰”等自我鼓励口号,学生在给予自身足够的精神鼓励之后,便会产生积极乐观、勇敢向上的学习动力,在行动力上也会表现的积极主动、勇攀高峰。学生进行自我激励能够将内心的恐惧一点点消解,增强自信心,使自身的情绪保持在一个良好、稳定的状态,从而全面提升体育学习效果。

2.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

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积极肯定的语言、手势等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如:“加油、坚持,胜利在向你挥手”、“很好、不错”“有很大的进步”“你的做越来越标准了”“你可以再快点的,因为你可以做到”等具有激励性质的语言,也可以通过竖起大拇指表示对学生的认可和鼓励,这样,学生在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下,会产生无穷大的发展潜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自信心获取的一种方法,从而学生焕发体育学习的无穷动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3.学生之间彼此激励

中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注重同学之间的互相较量,而同学之间互相激励,能够形成一个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和谐的团队氛围,能够将同学之间的消极情绪彼此消解,同学之间的比较,转化为积极的付诸于行动的能量。如:“加油,坚持,我们陪着你”、“不放弃、不抛弃,胜利就在我们前方的100米处”、“加油,我们对相信你,你是最棒的”等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这样在给予同学掌声的同时,将同学退缩、害怕等情绪逐渐的消解,激起他们的奋斗意志,且在其他同学超越自己时,“他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到”,激发其好胜心,从而活跃徐熙气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呼吸调节法

学生在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状态下,情绪容易波动,常常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短促,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效果,还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时,若教师给予学生呼吸调节法,也就是正确的呼气、吸气练习,则会将学生的心跳和呼吸调节到一个比较平静的状态,使学生不稳定、激动的情绪放松下来,从而减轻负面情绪对学习质量的负面影响。学生在情绪低落时,也可以进行长吸气和有力呼气练习,将学生体能的兴奋因子激发出来,这是由于人的情绪与呼吸状态密切相关引起的,正确的呼吸,能够将紧绷的神经系统充分的且快速的恢复到平衡状态,稳定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质量保驾御航。

四、应用肌肉放松或肌肉紧张法

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肌肉过于紧张或过于放松,都会影响到运动,还易造成机体损伤,因此,在教学汇总,教师应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肌肉放松或肌肉紧张法,帮助学生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情绪状态,从而让肌肉保持适度紧张的状态,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各器官活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实践教学中,学生处在过度紧张的状态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放松肌肉,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肌肉部位的感觉和情绪上,按照套语提示“大腿放松”、“上臂放松”“膝关节放松”、“脖颈放松”等,对学生进行肌肉的坚硬部位的全面放松,直至学生的全身感觉轻松为止。若学生过于放松,全身肌肉处于超出临界线的放松状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肌肉紧张,可以采取举哑铃、爬双杠、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将学生的神经系统进行紧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适当的紧张的重要性。

五、利用动作表象法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在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对复杂技术的认识和掌握总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适当的动作指导应用到教学中,也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参与到动作练习中,在学生的前方做示范动作,反复几次,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动作要领的时候,自信心便会上升,自认而然的心跳也会趋向平稳,从而学生运动动作衔接的更加的顺畅,有效的避免学生“瞬时记忆”的发生。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体育学习能力的时候,就会顺利的回想起全部的动作技术,完成整个运动动作,再加上教师的耐心指导、积极鼓励,学生给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温暖”,自然会信心倍增,全面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充分认可教师的教学方法,并践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六、结语

体育教育旨在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体育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体育能力以及思想品质的综合开发,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尤其中学体育教育比较缺乏实践性,学生的体育素质往往很低,且大部分的学生抵触体育,对于体育学习存在不良情绪,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通过采取情绪导课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正面情绪,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实现中学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申兆亮.体育教学中的情绪导课法[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2011, (6):65.

[2]路洪敏.体育课堂教学情绪的调控[J].商情,2013,(40):276.

[3]王娟.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情绪的控制和利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6):145-146.

[4]缪锋.体育课中如何纠正学生的不良情绪[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 (8):58.

作者简介:

王淑玲(1985.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级,成都市新都区升庵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
在多解中学创新
我为体育狂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