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模式

2015-08-05 16:19董斌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模式初中语文教学

董斌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形成。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围着教师转,学生的学习没有个性,也得不到发展。我愿意提供一种适应新课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以新的理念、新的策略组织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五步骤”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教学形式采用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学生的思维围着教师转,学生的学习没有个性,也得不到发展。新课标倡导对话式教学基于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新的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为师生在语文教学中所承担的责任和需要发挥的作用,做出了科学的界定。对话式学习环境的营造只有在教师精心、科学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心理感到安全和自由了,才会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课堂才会高效。

课堂教学模式是多样性的,很多时候不必要固定的模式,参差多态才是美的。我愿意提供一种语文教学模式,它可以说是我20年教学经验的小结,也是我面对新课标的改革,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优化,形成适应新课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我理想中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五步骤”模式。下面我展开来论述。

一、激情导入、展示目标

一个先声夺人的导语有动一发而牵全身之妙,应高度重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才能用兴趣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的创造力尽情发挥。学习目标应在课前做好课件或写好小黑板,课上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总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设计适当的学习目标,教学才不会盲目。一般来说,有目标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道理很简单,说出来人人都知晓。但遗憾的是,基于种种原因,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只是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或者做几道习题,什么时候铃声响起什么时候就下课。或者目标太多,既要了解文本内容,又要讨论艺术手法,还要学会仿写句子。是的,45分钟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目标多了,就等于没有目标。时下流行三维目标,有些教师就把三维目标都展示给学生,学生被弄得晕头转向,好几分钟连目标都记不住。为此,我认为一堂课,目标易少不易多,易小不易大,目标可以是教学重点、难点,也可以是背诵一句话,甚至记忆一个字,使用一个词语,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明确,可以检测。

目标导航是学习目标和应用思维的导向设定。须依据课标、教材和具体学情来制定。教学目标宜根据年级、学段认知特点,分层呈现。低段学习目标一般凭借教师的情境创设,通过提问启发或思路引导等多种形式逐步呈现;中高段学习目标则可以在课前预习提示、课堂设问和课末总结中呈现或感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学习,读最重要,可采用不同形式,达到扫清字词语言障碍、质疑问难等目的。要充分自主、多元感受(口、眼、耳、脑、手并用)、逐渐领悟、不断内化。“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说过:“整体感知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识。”整体感知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学生对课文有一个认知的整体;阅读时要着眼于主干,对课文能“观其大略”;能够整合课文,把比较多的内容综合起来,对几种事物、几个部分、几个阶段具有一定的综合关照能力。整体感知可谓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这一步做好了。对后面通常将要进行的局部和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究会起到很好的整体上的宏观把握作用。反之,阅读文章的主旨、基调、思路、写法等方面的内容不明或不清,局部和具体的问题将得不到很好的深入探究。最终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全文。《语文课程标准》更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能感知到什么程度,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积累而定,老师不必强求一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将产生的疑难问题做好整理,留待解决。

三、分组研讨,交流合作

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必须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教师预设的问题和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重点、难点问题提交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兵教兵,兵强兵,使全体学生各有所得。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并作为学习参与者,细心倾听学生的见解,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交流,任务、要求要明确。

四、师生互动,展示提升

展示成果尽量让更多的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后进生在全班学生面前讲解或板演。有些教师的课,每次发言回答问题时又都由小组长(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代表,这无形中把其他小组成员当成了点缀,使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有了懒惰的机会,也使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积极性受到挫伤,使互助、合作的学习小组作用大打折扣,成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表演。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观察、静听、互评、辩论、各抒已见,说出错误及更正的道理,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和结论,掌握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但原则是能够在文本中找到依据,不能主观臆断、天马行空。教师也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这样才能科学地点评、解惑。要对学生的理解偏差归一到“基本理解”(文本中能找到根据)。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难,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的失误,强调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点拨学生未总结出的记忆方法、理解角度、解题思路、答题技巧等,把知识和能力上升到一个高度。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但是该讲的地方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讲,该评价的地方要及时评价。

五、反馈拓展,巩固提升

结合学生实际,精选课外或课后练习题、配套练习题等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灵活掌握技巧与方法,督促学生限时完成。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控制习题数量,为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通过教师抽查、小组长批阅、小组成员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小结内容,谈学习收获和感受,适量布置课后练习及课外预习等。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师要以新的理念、新的策略,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人,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我们作好引路人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师生共同打造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式。

猜你喜欢
模式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