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教育孩子就是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5-08-05 04:30之俊
现代家长 2015年6期
关键词:习惯作业儿子

之俊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

记者(以下简称记):有位母亲说,我的孩子真讨厌,坏毛病太多了,不爱写作业、贪吃、乱花钱、整天黏着电视……我都说八百遍了,他就是不改。孩子则抱怨说,我妈真烦人,整天唠叨个没完,她只要一动嘴唇,我就知道她要说什么,因为她天天都说一样的话。而在采访中,我也惊讶地发现,许多父母都对孩子唠叨一样的话:别看电视了,快写作业!你要是考不上好中学,怎么考上得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以后怎么找好工作?没有好工作,你就等着喝西北风吧!等等。这样的话说一两遍尚可,说多了就变成了噪音,孩子不仅不爱听,还容易情绪混乱信心崩溃。家长明明是想教育孩子,却换来这样的结果。您说,这是为什么?

孙云晓(以下简称孙):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好好学习。孩子学习不好一定是碰到了困难,他需要的是家长具体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唠叨、训斥。所以我给家长们一个忠告,就是“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

其实,如今很多父母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了,可是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呢?原因是许多父母把习惯培养当成了说教,而忽略了习惯培养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换句话说,习惯培养是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需要按照其规律来做才会见效。

习惯培养,关键走好这六步

记:请您说说这套科学的教育方法,它一定会给家长朋友们很大的帮助。

孙: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也就是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而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较多的孩子。一个好习惯有可能帮助孩子走向成功,而一个坏习惯则可能使孩子失去发展的良机。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件真事。2003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外语听力成绩首次计入总分。虽然外语考试14:00正式举行,但为了保证听力测试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在13:45前进入考场,利用这一段时间进行调试收音机和试听等工作,13:45后禁止考生入内。”该规定在考场纪律和考生准考证上均写明了,各大媒体也在考前一再提醒。结果考试当天下午,上海市某大学考点,13:45以后一连来了4名迟到考生。当老师告诉他们不得入内时,这几名同学当场傻眼,这才想起看准考证。据说,全国很多考点都有类似情况发生。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确认的习惯,否则就会吃苦头。对学生来说,养成确认的习惯更会终身受益,如,写完作业后认真检查,考试时仔细审题,与别人有约要牢记在心并提前落实,等等。这样的学生不仅学习好,为人处世也普遍受到欢迎。

我再讲一个故事:1959年10月,原苏联首位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在全国展开。加加林从3400多名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入选者中的一员。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当时20名宇航员都是候选人,只有加加林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前的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参观时只有加加林一人把鞋子脱掉,只穿袜子进入了座舱。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说:“我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才放心。”加加林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良好的习惯。

可能有人会问,习惯到底是什么?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记:那么,习惯培养的第二步是什么呢?

孙:第二步是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北京某小学的一个男生上课捣乱,把任课老师气走了,结果全班同学都埋怨他,男生很懊恼,就去找班主任孙蒲远老师。

孙老师有多年的教育经验,是全国特级老师。她对这个男生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你想怎么跟任课老师认错呢?”男生说:“我去赔礼道歉,给老师鞠个躬。”孙老师说:“这样做很好,会让对方知道你的诚意。你会鞠躬吗?做一下给我看看。”男生直挺挺地点了一下头。孙老师摇头说:“这不是鞠躬,是点头,太缺乏诚意。”男生愣住了,长这么大,他从来不知道鞠躬与点头有什么区别。这时,孙老师站起来,给男生示范怎么鞠躬:挺胸抬头,双手自然下垂,上身向下弯曲与地面平行,再平身,这才是鞠躬。然后,孙老师让男生练习了几次,才让他去给任课老师认错。

记:孙蒲远老师不愧是全国特级老师,她教育学生不光耐心,还细心,这样细致入微的指导,一定会更加有效地帮孩子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孙:是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儿童教育。

现在,我们来说说习惯培养的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向往之情。

天津社科院的关颖研究员曾与儿子难以沟通,她见儿子房间贴了许多篮球明星乔丹的海报,于是不喜欢篮球的她开始与儿子一起看篮球比赛,并收集了许多有关乔丹的趣事。这让儿子对妈妈刮目相看,并亲近许多。关颖发现,只要她与儿子谈乔丹,儿子就滔滔不绝。结果,借助乔丹,她和儿子得以和谐相处。

儿童时代就是榜样时代和偶像时代,因为儿童的学习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当然,儿童的榜样和偶像并非都是名人,也可能是他们的伙伴或者父母。因此,父母既可以选择孩子喜爱的名人,也可以选择孩子的优秀伙伴,或者自己以身作则,让榜样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习惯培养的第四步,是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总之,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我建议,父母最好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晚上睡觉前把衣服叠好,把鞋子放好,把第二天上学的书包整理好。孩子开始不会,父母可以演示一下,然后指导孩子去做。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头3天,决定在1个月,这是习惯培养专家周士渊先生的发现。培养习惯需要持之以恒,但开始的一个月是关键。过了头一个月,孩子就能够养成初步的习惯了。

习惯培养的第五步——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有的父母对孩子说:“假期到了,你把字好好练练,开学前我要检查。”这种做法很难收到效果,因为孩子经常管不住自己,笼统的要求对他们难以起作用。因此,父母最好把一个大计划分成多个小计划,并不断地与孩子一起总结评估:今天做得好,奖励一颗小星星;7天都得了小星星,可以换1颗大星星;获得3颗大星星,可以换取更高的奖励。这样,孩子每天都会知道自己是否进步了,并期待明天的进步。

有个妈妈,她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写作业磨蹭。怎么让孩子改掉坏毛病呢?一天,妈妈仔细观察儿子到底是怎么写作业的。她发现儿子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7回,一会儿打开冰箱看有没有好吃的,一会儿打开电视机看动画片开始了没有,要不就站起来转两圈,这样写作业能不磨蹭吗?于是,妈妈对儿子说,你很聪明,但是刚才你一个小时站起来了7回,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3回,就差不多了吧?儿子一愣,说3回就3回吧。妈妈接着说,你写作业时如果一小时内站起来不超过3回,当晚的动画片随便看。儿子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妈妈又说,先别高兴,有奖必有罚,如果你写作业一小时站起来超过了3回,当晚的电视就不能看,包括动画片。

协议达成。结果5天下来,儿子有3天做到了,兴高采烈地看了动画片,有两天忘了,没能看成动画片。但是,孩子还是慢慢有了变化,想到自己5天成功3次,他对自己有了信心,慢慢学会了控制,并用晚上看动画片来激励自己。就这样,三个月后孩子终于养成了专心写作业的习惯。

从这个妈妈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加减法。也就是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你想让孩子养成什么习惯,就千方百计地让他这个行为不断出现,出现的次数越多,习惯就越牢。而你不想让孩子养成什么习惯,就需要用递减法去矫正,只要这个行为出现的次数比原来少就奖励他,结果这个行为的出现次数会一次比一次少,直到没有。

记:那么,习惯培养的第六步是什么呢?

孙:第六步是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支持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什么是环境和风气?我一说大家就明白了。北京有很多外教,有位女外教刚到北京时,不习惯跟学生站得很近说话。因为他们国家人与人之间说话,习惯隔一米左右。但是中国不这样,中国人说话习惯离得很近,结果学生跟这个女外教说话,就老往她跟前凑。学生往前凑,外教就往后退,一直退到墙角为止。后来,这个女外教在北京生活时间长了,就渐渐习惯了。当她回自己的国家后,她的同事都害怕跟她讲话,因为她一讲话,就往人家跟前凑。

这个故事耐人寻味,我们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一定要注意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父母可以规定,家里不许骂人,谁骂人,全家人都不理他,这就是好的环境。

有学生的家庭,就需要点书香气。孩子学习时,父母千万别打麻将。有的父母边哗啦哗啦打麻将,边说:“儿子,好好学习,考北大清华。”你说,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习,能考上北大清华吗?

再比如,家长在家电视剧一集接一集地看,却对孩子说:“儿子,好好学习去。”你说孩子能专心学习吗?

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不在家时,父母尽可以看电视,或者等孩子睡觉了再看电视,但是孩子学习时最好别看。

亲其师,才信其道

记:看来,培养习惯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不是说习惯就培养不起来,关键是方法到位不到位。既然习惯的培养是一门科学,那么习惯培养的原则是什么?

孙:习惯培养的原则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习惯培养的目的,是培养良好习惯来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从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习惯中解放出来,不磨蹭、不言而无信,生活更有情趣、更有意义。

同时,习惯培养的过程也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有些习惯,孩子比大人形成得早,比如环保意识,我们就要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越好,越有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亲其师信其道”嘛。

习惯决定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抓住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也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我希望广大家长朋友们能牢记这一点。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习惯作业儿子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打儿子
快来写作业
好习惯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