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低年级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5-08-05 00:46任娅荣
成长·读写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问题小学语文

任娅荣

【摘 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不但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注重语文朗读教学非常重要。但是我国现阶段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做好朗读教学。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纵观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个别读、齐读、互读、分角色表演读、范读、引读、以读代讲、以问促读……各种形式的读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非常热闹。然而,尽管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就同一篇课文进行了反复朗读,可是读的结果除了比初学时熟练以外,几乎看不到学生有什么质的飞跃。这到底是学生“读不好”呢,还是教师“教不会”?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该何去何从呢?

一、低年级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现状之一:低段朗读不姓“低”

小学语文姓“小”,名“语”,“小”是小学语文的特点之一。对低段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更应姓“低”。但是,在目前的低年级朗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着“拔高要求”的倾向,明明学生还没有读得正确、流利,教师就想从“有感情朗读”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了。殊不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做到读准字音,不多字,不丢字,读好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读得流利就已经很难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让学生有感情朗读,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样的朗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朗读经验,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越位,有悖教学之本。

(二)现状之二:低段语文不姓“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种素养的提升不是空泛的说教,它需要一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全方位渗透的过程。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在没有让学生通篇朗读、感受的基础上,就马上进行重点字词或者精彩句段的教学了。殊不知,这种脱离了文本整体感知的字词、句段只是孤零零的“独行者”,离开了文本,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它们也就失去了单独存在的意义,学生也根本无法做到“入其境,悟其情”。因而也就导致了虽然学生就同一内容读了好多遍,可还是如“小和尚念经”一样不得要领,更谈不上体会文章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了。

(三)现状之三:低段朗读不姓“读”

翻开语文教师的教案,几乎所有的教师在教学目标一栏中都会写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却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繁琐的分析和讲解上,而对于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获得朗读知识,以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总是草草带过。教师讲的时间多了,学生读的时间自然少了,如此种种,就直接导致了低年级朗读教学的低效。

二、提高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朗读不越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段朗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这里面特别强调的“学习”二字也是其他几个学段没有的。教师只有正确解读新课标,才能准确把握朗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朗读水平与朗读技巧只是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因此,教师不能以高年级的朗读目标来要求低年级学生,而要充分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读准字音,读得正确,逐渐过渡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几个朗读层次的训练中,教师要让每个层次的训练目标都落到实处,不越位,让每个学生都能踏踏实实读书。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逐渐提高。

(二)语境不缺位

低年级学生为什么在学习有感情朗读上感到困难呢?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朗读时缺乏对课文的整体感觉,没有沉浸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狼和小羊》一课时,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请大家自己读第二自然段,大家认真感受一下,‘找茬一词的语气是温柔的还是粗暴的?语调是粗重的还是细长的?它的表情是热情的还是冰冷的?”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揣摩出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这句话。虽然教师进行了引导,但学生仍旧是一头雾水,他们此时需要的是在具体的朗读语境中比较,以及教师的即兴示范,或者自己的反复模仿、朗读体会,抑或有效的朗读评价。

(三)教师要让位

王尚文先生把海德格尔的“让学”分为“让热爱”和“让实践”,并指出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基本原则。其中“让实践”一词就充分说明了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让位,要能够舍弃分析,让学生有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学,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想象真正沉入文本中,与文本对话,进而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只需在学生“悱”“愤”之时做好恰当的点拨与指导就行了。教师只有让位于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才能真正提高朗读效果。

(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朗读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学生就能够通过朗读教学提高能力,因而,发挥学生在朗读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朗读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拓展思维,逐渐形成思维模式,学会在朗读教学中进行情感的表达。这样不仅达到了朗读教学的真正目的,而且有效强化了朗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问题小学语文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