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探讨

2015-08-05 13:34黄晓妹
党史文苑 2015年14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生活情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黄晓妹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依托、文化支撑和价值追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路径,要从凝聚共识、法治规范、典型示范三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生活 生活情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先进文化之魂,是引领人们崇德向善、立言立行的航标灯塔。不论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实现,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都不能光喊口号、搞“形式主义”那一套。要想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文化活力、凝聚人民力量的作用,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捷径,只能靠脚踏实地地贯彻,扎扎实实地落实。正所谓“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1]p103。为此,要用中华文化的巨大感召力,凝聚人们的思想共识,坚定社会主义信仰;要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警示作用,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法律化;要从小事做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

一、以情动人,修身立德,崇尚立志养心,趋善避恶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思想篱笆。“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1]p1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同样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文明史,凝聚着亿万儿女不懈的精神追求和对中国梦的美好向往。无论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人民情怀、“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宽广胸襟,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为政之德,无不是中国先人深沉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是他们对当时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经验总结和思想凝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吸取养分。用“夙夜在公”代替骄奢淫逸,用“鞠躬尽瘁”代替唯利是图,用“克己奉公”代替徇私枉法,用“知耻禀节”代替鄙陋龌龊。用中华文化的民族魅力和朴素情感,融情于人,寓情于理,努力形成全社会的思想共识,汇聚起一股股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洪流,牢牢筑起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篱笆,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弘扬真善美,坚守道德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2]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用个人的小德来筑社会和国家的大德。社会环境的差异必然导致个体的不一致性,若是非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人,必然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在当前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们要允许个体在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上的高低不一。但是,这不等于放任自由,没有底线。任何时候,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区别是不能抹灭的,是非曲直是不能颠倒的,老实人不能吃亏,坏人要受到惩罚,向人民者荣,逆人民者亡,都是不能改变的。这是在社会主义中国不可僭越的底线。要清楚地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有赖于社会的道德约束和个体的道德自觉。任何时候,都要正确处理好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关系,弘扬真善美,坚守道德底线。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做到心中有明镜,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同时,要发挥道德心灵净化器和行动指南针的作用,用知行合一的德,“引导人们激浊扬清,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注重道德实践和道德养成,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着力把扭曲的价值观矫正过来”[3],从而以个人的小德铸就社会的大德大善。

3.汇聚持久的追梦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竹有立根破岩而坚劲之志,人能“虽九死而犹未悔”。坚定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是催人向前的兴奋剂,是团结中国心、汇聚中国情、支撑中国梦的巨大力量。当前,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挑战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一些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干部由于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生活上腐化、政治上腐败、道德上堕落。一些人由于信仰缺失,崇尚个人利益和金钱至上,从而对社会主义事业置若罔闻、事不关己。这是我们的“总开关”失了灵,是我们要亟待解决的核心价值观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国之魂魄,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纽带,是我们每一个“追梦人”都要具备的“定风珠”。任何时候,都要解决好“总开关”的问题,补好精神上的“钙”,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抵御艰难险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铸就辉煌中国梦。

二、以法束欲,检身自律,坚持三省吾身,慎独慎行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保障。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去,用法律的力量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树立全民的“法治信仰”。

1.运用法治思维,做到于法有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和复杂的工程,光靠伦理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拿起法治这根“带电的高压线”,在硬性上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共同守则予以遵循。要将“平等、自由、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制度建设中去,使制度本身既具有公正性又具有严明的纪律性,又使制度的实施能够保证公民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合法权益。通过建立合理的赏罚机制、考核机制和培训机制,惩恶扬善、奖廉惩贪,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必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做到重大改革、重大议题和重大判断都“于法有据、于法有理”。一定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贯彻法治思维,做到知行合一,“上下对称”,从而为法治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树立法治信仰,严于律己。习近平同志曾经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1]p273。人心也是最大的法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自觉树立起法治信仰,做到人人心中有杆法治的秤,促使人们从“他律”走向“自律”。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和思想境界,坚持“三省吾身”,每天“照照镜子、洗洗澡”,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行,少一点利益薰心的诱惑,多一些克己奉公的执着,坚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体公民要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学法,日常守法,遇事用法。我们要以法约束自己,讲规矩,守礼节,绝不“越雷池半步”,脚踏实地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下去,贯彻下去。

三、以行示人,落实细小,做到上行下效,清风劲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人们的自觉践行,空谈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必须从小事做起,于细处着手,克服困难,创新方式,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吹遍千家万户,润泽每一个人。

1.健全领导体制,树立先进典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航人”。当前,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会、进家庭、进学校,关键在党,成败在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建立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强化党委领导,加强社会协调,督促单位落实。其次,党员干部要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不断完善自身,做好本职,奉献社会与人民。再次,各级党组织要本着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把道德修养、思想觉悟、诚实守信等指标,纳入到党员干部的政绩考核、任用选拔和日常学习中,加强党风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吃苦、为人民的好队伍。

毛泽东曾经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一个榜样胜过于书上二十条教诲”[1]p89。要不断深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和道德标杆。通过“感动人物”“十佳青年”“文明单位”“诚信单位”等评选活动,将一些先进的人物和他们的典型事迹挖掘出来,通过在社会上的广泛宣传与倡导,让人们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先进事迹,激励人们效仿他们、学习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努力创造一种讲正气、崇德善、乐奉献的和谐社会新风尚。

2.加强载体建设,营造主流生活情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4]。我们要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加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建设,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各种形式植入书本、网络、电影、动漫等载体中,加以传播。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核心思想以文字、符号、图像和影视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以方便人们记忆与理解,从而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践行。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会、进家庭、进学校的有益途径,开拓传播渠道。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心中有榜样”,分清好人与坏人,辨别是非善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校园生活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书本、融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社会生活中,要发挥各单位、各部门、各企业的向导作用,贴近群众,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青少年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从细处着手,于实处用力。“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每一个宏图远志,都需要具体的支点;每一个瑰丽梦想,都需要现实的落点。”[1]p1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就要从细处着手,于实处用力。首先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十三五”规划,将其融入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部过程中去,从而实现国家富强、政治民主、文化自由、社会公平和生态和谐。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好青年教育问题、人民住房问题、医疗保险问题、群众养老问题和就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人心的凝聚、社会的稳定和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工作,必须要深入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特征和思维共性,根据他们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清楚地知道,只有解决好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才能落实好一群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最终才能形成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从而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惠及百家。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袁新涛.习近平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

责任编辑 马永义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生活情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