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意在“薪”,共青团来给力

2015-08-06 00:49李纯
中国青年 2015年3期
关键词:爱心

文/本刊记者 李纯

暖心理由:当善举由细流汇聚成江海,当富有者向贫寒者伸出关爱之手,而非傲慢地扬起头颅,消融的,将是横亘在两个“大陆”之间的坚冰。

我志愿延长支教一年,为了玉树的孩子们!

2014年7月,在青海支教的北大学子宋文轩作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

他向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办和北京大学提出申请,延长一年支教期。“我志愿前往玉树地区服务。”

较之之前他服务过的大通县,玉树的生活条件无疑更为艰苦。但有两个原因,支撑着宋文轩内心的“热血澎湃”。其一,是他胸前的北大校徽,他记得在北大上的第一堂课——《近代史纲要》时,老师说,你们对这个国家负有一种责任;其次,他了解到,哪怕同处青海省,玉树地区的孩子受教育的条件都逊色于西宁的学校。“我们要保证每一个青海的孩子,不管他在西宁,还是玉树,都应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的宋文轩由此成为全国研究生支教团15年来第一个申请延期的志愿者。

2014年12月,因为在青海支教期间的突出表现,宋文轩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称号。这也是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领域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各地团组织的“暖冬计划”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者行动,是伴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而诞生的,这项活动在服务社会、教育青年、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动员广大青年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2014年,南京青奥会,珠海航展,APEC会议,年轻的志愿者,朝气蓬勃的身影处处闪现。青春的身影、青春的奉献,让盛会更添珠晖。

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中国共青团带领和凝聚广大青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投身于社会。为了给严冬送去温暖,团干、青年们都“蛮拼的”——

2014年冬季,新疆阿图什市团委的工作人员,奔赴吐古买提乡依达良小学,将通过各种渠道募集的书包、围巾、手套、帽子、鞋子等一系列爱心物资,连同新年的祝福,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这次活动,是阿图什市团委“暖冬计划”在2015年的第一次亮相。

阿图什市团委的暖冬计划,在2014年底就已开启。11月22日,赴吐古买提乡迈丹小学发放“壹基金”温暖包,12月5日,赴爱心特殊学校为残疾学生发放体育运动器材、玩偶及“南通爱心公益社”的爱心书包;12月16日,将“爱心衣橱”捐助的328套保暖冬衣送到了格达良乡沙拉塔拉希望小学和上阿图什镇托卡其拉小学的贫困孩子手中……

在河南省西华县迟营乡,另一场与“温暖冬天”有关的行动,在西华县东方希望小学举行。河南省青基会、荷福慈善基金会以及受助学生等200多人参加了“荷福希望课堂”启动仪式。这个由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四川荷福慈善基金会共同合作的公益项,计划于2015年在周口市西华县18个乡镇开展首批试点,每年向每个乡镇的一所乡村小学投入5万元资金,用于“荷福希望课堂”的实施。“荷福希望课堂”的课程,与一线城市中小学生所受的教育几乎接轨,包含国学、足球、音乐、绘画、书法等五门课程。“让贫困的乡村留守儿童也可以像城里孩子一样,接受素质教育。让更多更好的资源,用于乡村孩子的课堂。”一位代表的发言,有若童话中小女孩的火柴,擦亮了茫茫夜空,也温暖了荒村之上,漫无边际的冬天。

公益,不是一时的花团锦簇、心血来潮,不是浮于表面的口号,是内化于你我心中的责任感、行为习惯与信仰。在代际鸿沟巨大、阶层间分配失衡的今天,矢志不渝地,以你我的点滴行动,温暖那些稚嫩或苍凉的心灵,对于弘扬社会正能量、纾解矛盾,意义深远。当善举由细流汇聚成江海,当富有者向贫寒者伸出关爱之手,而非傲慢地扬起头颅,消融的,将是横亘在两个“大陆”之间的坚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将如此可亲可感,温暖闪亮。沿着这友爱友善的路径走下去,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有朝一日,你我的中国梦圆。

在革命的年代,青年人敢为天下先,一呼天下应;在和平建设的年代,青年组织带领着青年人依然扮演着生力军的作用。作为连接青少年与社会群体之间的“纽带”,各级团组织架起的就是这样一座座消融坚冰的桥梁。通过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壹基金”的温暖包,“爱心衣橱”捐赠的衣物,“南通爱心公益社”及社会各界人士捐助的物资,青年工作者搭建起共享、分享的平台。这与国际发展的主流态势十分契合:以共享、分享,促进贫富间的正向交流与流动,以人性的至善,消解不解,弱化对立。

中国这艘大船的前行,需要不竭的、熊熊燃烧的动力。只是,有人扮演釜底抽薪的角色,而另一些人,给烈火添柴,不惜以身代薪……

帮助小伙伴们的创业计划

爱心公益行动,是帮助青年的一个层面。而扶持青年人创业计划的行动,则是另一个层面的“雪中送炭”——它顺应了“创客世纪”的时代呼唤,顺应并支持了“80”、“90”的创业热潮。

团陕西省委2010年就成立了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募集资金400万元,帮助大学生和农民工缓解创业中的资金瓶颈问题;2013年年底,又联合企业界公益人士共同发起成立陕西青创投资基金,用于解决创业青年的资金困难。在2014年举行的第二届陕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数千人报名,参赛项目达1000多个。

海归青年、25岁的武铮,借创新创业大赛,一举获得他梦寐以求的第一桶金。武铮的项目,属于时下流行的交叉学科——融生物科技和环保创意于一体,项目方案是用独特的生物昆虫黑水虻吃掉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蛋白,节能环保。这一独到的创意,获得大赛专家团连连叫好。350万元的风险投资从天而降,如今的武铮,正在自己500亩的养殖基地上,开拓梦想的“实验田”。

“创业英雄进校园”、创业明星评选、计划2014~2018年为10万名以上青年发放创业贷款——团陕西省委一系列接地气、走进创业青年心里的举措,使其真正为创业青年,组建了一支强大的英雄联盟、超星舰队。

有了这样一个“娘家”,创业的小伙伴们还不赶紧来集结!

为创业青年助航,不遑多让的还有团黑龙江省委。团黑龙江省委巧妙地找到了切入点——电商创业门槛低、市场大,以及本省为产粮大省、绿色食品需要市场推广的现实特点,支持青年人以电商为平台,进行创业,为创业青年提供无息贷款。淘宝网上的金牌店主、创业青年陈大力,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掘井人——当初就是在团哈尔滨市委提供的1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帮助下,他拥有了互联网上的“陈大力稻花香米店”,如今,米店和五常大米,已声名远扬。

堪称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点睛之笔的“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则于2014年11月4日在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漂亮地落幕。这是一次蔚为可观的“超级大脑”的角逐。来自内地200所高校及港澳9所高校的385个项目参加了终审决赛。通过公开答辩和专家评议,竞赛评委会最终评定华中科技大学《“海投网”(大学生求职系统)》等65个内地高校项目和澳门大学《音乐熊猫诗词儿歌项目》等3个港澳高校项目为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项目。

“青年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近年来,共青团把促进青年创业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着力点和切入点,作为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的主要突破口,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共青团将以‘创青春’大赛为牵动,全力以赴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更加有力的平台和资源,推动形成崇尚创新、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引导和服务更多的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出席了“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发表讲话。

创业,寄托了新一代年轻人的青春梦想,创业,也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奋发有为、绝不屈从于命运、绝不甘于平庸的风姿。犹如天马凌空的自由双翼,航母平台的雁形编队,各级团组织将继续为青年学生提供有力的平台和资源,助力青春与梦想的腾飞……

猜你喜欢
爱心
难忘的爱心义卖
狗的爱心
爱心无限
308个爱心包裹
爱心树(下)
爱心树(下)
爱心树(上)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扶贫帮困 传递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