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海归求职难在哪儿

2015-08-06 10:45刘仲
人力资源 2015年7期
关键词:海归回国留学生

刘仲

海归,一个神秘而高端的群体。他们花着高得令人咋舌的学费,享受着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教育,似乎一回国就能火速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据统计,截至目前,2015年我国的海归人数达到40万以上,其中35%的人就业困难、70%的人遭遇身价贬值、36.5%的人甚至年薪不足4万……这样一个数据实在令人诧异——原来海归的日子也不好过!想当年被看做“金领”代名词的海归们,现在怎么了?“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本文无意抹黑“海归”,本着实事求是、有病看病、没病洗澡的清洁原则,偷师扁鹊,希望借圣手的“望闻问切”四诊之法,能为海归一族把把脉,看看他们的求职到底遭遇了什么。

看一看海归群体的就业态

光环渐褪

从历史变迁上看,受供求规律影响,归国留学人员基数的变大正在淡薄海归头上的“精英”光环,海归一族逐渐被贴上平凡一员的标签。在建国以前,包括改革开放之初,出国留学是少数人的事,经过层层选拔的业内精英才有机会公派留学,当时是“物以稀为贵”。而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外留学审核制度的放宽,海外留学已经进入“全国民时代”, 据最新《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显示,改革开放至2014年底,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仅2014年我国归国留学生人数就超过30万。人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急剧变化,加之国内企业对海归人员招聘的日趋理性,无不让海归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甚或“海待”现象的出现也屡见不鲜。

气色欠佳

从就业含金量上看,顺利步入职场的海归们身居要职拿高薪的为数不多。据《2014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归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薪金在3000-10000元这个区间的占受访人群71%,他们之中,有58%的受访者是普通员工;月薪上万的人只有15%,这部分海归一般在企业或机构中担任主管、经理级别的职务;而真正的高薪人群更是少之又少,仅有6%左右的受访者是企业主、合伙人或是公司CEO等高管。据受调查者透露,现在进入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科研机构以及大型国企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他们对于薪金的要求也越来越趋于理性,不会漫天要价。

筋骨不壮

从就业优势上看,海归一族不再具备得天独厚、超人一等的“非国民待遇”,与国内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相比,除了某些例如涉外岗位,留学生确实具有一定的语言和双元文化优势外,在其他岗位的应聘上,留学生与国内毕业生相比已不再具备明显优势。

一方面是中国的教育质量正在提高,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内院校精英并不乏全球视野,甚至更受国内企业青睐,因为他们更熟悉国内行情、文化、人际关系处理等;另一方面,随着留学的普及化、短期化、低龄化特征,许多海归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有的甚至语言关都没有过,更有不清楚行情者,读了国外“野鸡大学”混了一张假文凭回来的……如此种种,导致海归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时难免遭到越来越挑剔的雇主淘汰。

多元呈现

从就业趋势上看,在海归群体中,除了高学历、高收入、很抢手的“海鲜”,还出现了很多归国创业、从政的“海创”、“海仕”,以及就业遇阻、打拼艰辛的“海草”“海带”,甚至出现不少因不适应国内环境而再次出国的“归海”。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仍面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机遇期,需要进一步深化全球聚才效应。

听一听相关人的求职念

本人自白:西安女孩明怡2011年底从法国某大学的金融专业毕业,回国后去了广州,现在一家经营国际贸易的外企做咨询工作。“身边的十几个留学生朋友,我是唯一刚回国就工作的。”她说,虽然自己是留法学生,还进了世界五百强企业,但她表示现状离自己的预期还是有些差距。据了解,临毕业的一段时间,明怡一直在关注国内的应届生求职网,并向近百家公司投递了简历。在经历了网上申请、笔试、面试的过程后,最终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到了公司之后,明怡发现公司里一多半都是留学生,国外“镀金”的经历没能为她带来更多上司的关照。

父母抱怨:10年前,笑笑被她老爹重金打造出国,今年本科毕业回国找工作。笑笑自视颇高,首先放眼于沿海大城市的金融界,希望谋得一个理财高管的职位。经过N次碰壁,于是调整心态转战省会城市。无奈努力了两个月,不是面试通不过就是笔试不过关。最后,还是她老爸的钞票起了作用,在他们的小城找了一家事业单位,月薪3000元。笑笑的父母想不通,10年前送笑笑出国的时候,海归很吃香,那时听说海归们年纪轻轻就能做上高管,凭什么几年一过,凤凰变乌鸡了呢?

雇主坦言:智联招聘曾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表示,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个人能力不过硬这些都是用人单位拒绝海归的原因。除了这些因素,有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表示:“海归中所学知识和所做事情完全无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我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工作的时间可能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

专家表示:有专家表示,虽然回国的海归数量增加,可是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比例还比较低。随着出国留学生的多层次化,不少“低质量”的海归虽然获得了国外文凭,但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与国内大学生相比并无明显优势,甚至还不如国内名校毕业生熟悉国情、了解市场。

问一问海归难就业的深层因

国情: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宗华伟副处长在出席“2014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海站信息发布会”时感叹地说:“海归”增幅是出国留学增幅的8倍以上,这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快速上升有关;同时,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世界难题,在国外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随着海归人数大幅增长,留学生光环的逐渐褪色,回国就业也同样面临巨大压力。

时空:牛津大学留学生梁萌说,回国办理认证手续费时费力,毕业证、成绩单原件都要从英国寄回,等待认证完毕又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紧张的求职中又多了份焦虑。此外,国内招聘和国外学业还有时间差。国内招聘旺季“金九银十”恰恰是海外课程的攻坚阶段。国内大四或研三的学生学业压力较小,有精力投简历找工作;而留学生这时还要上课,应付考试、论文,焦头烂额,觉都睡不好,哪

里还有时间。且留学生远在欧美,坐一趟飞机至少十几个小时且价格昂贵,不得不与许多笔试、面试机会失之交臂。

薪酬:在就业压力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很多海归都无法获得预期的收入。和薪酬不成正比的教育投资成为海归心理逐渐失衡的主要原因。调查报告显示,约96%的海归都有拒绝工作OFFER的经历,比起对平台的不满,收入水平成为海归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海归对工作的期许比国内毕业生更大,也成为海归在归国初期迟迟不肯将“找工作”提上日程的原因,再加上归国后,对于国内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等理念的诸多不适应,致使很多海归干脆摆脱“收入低、被束缚”的现实,开始创业。

文化:周莲,一个自称从国外回中国企业工作的失败案例。她在美国留学归来后进入一家中国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就萌生去意,而后又历经波折返回美国求职。她说,我经常在开会的结尾时听到这样的结论“让我再想想吧”,我就反问:“好的,那什么时候能想好呢?”后来,我才明白:“再想想”等于“不同意”。以前在美国,公司在寻求解决方案时,会说看看微软、戴尔等是怎么做的,我服务的这家中国公司则经常讲秦朝某位大将、唐朝某位商人怎么做,为此,我不得不买了很多历史书看——这样的情境可能是许多海归所熟悉的。学者研究表示,中国式人际交往的特点是重感性,讲人情;国外则重理性,讲自由。海归们在职场中工作、处理人际关系时,难免会有价值观与文化上的冲击。

心理:海外留学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近年来留学的学子,正处于这种教育的转型阶段。就业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以及周围人的不理解,都无形中给海归增加了不少心理压力。“虽然不少人已经认识到海归正在向平民化发展,但还是会有意或无意地将其区别对待。”中国心理学会专家认为,除了这些外部因素,留学人员对回国就业的困难估计不足是给其造成心理压力、导致其“难主动就业”的重要原因。

信息:找工作,首先要有获取信息的渠道。然而,海归们身处国外,信息渠道非常有限,80%的招聘信息来自父母、朋友,来自新闻、媒体、公共招聘会的信息仅占10%。一名留学澳大利亚的海归告诉记者,“现在找工作不容易,难就难在没有渠道。一般的好工作都轮不上,海归的信息量与国内的大学生是无法相比的。”

经验:在启德教育国际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数据中,将在海外具有1-3年的工作经验,或是在出国前曾有3-5年的工作经历的留学归国人员称为“大海归”,这类海归是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人群,占据了职场金字塔的顶端,不仅是国内急需的人才,也是国内外企业争夺的对象;而“小海归”则是学成回国、与国内应届毕业生等值的海归,他们往往高中或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出去留学,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后直接回国求职。他们虽然在语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上有一定优势,但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仅与国内应届毕业生相当。占据就业市场主体的是“小海归”,因此他们也备受考验。

把一把海归求职难的命理脉

留学前——清晰职业规划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但是“深造”背后却充满了不确定,因此家长和学生都需要谨

慎面对,以避免就业难的问题。博鸿教育市场部负责人王雨说,海归的就业问题,我们早早就开始关注和研究,我们发现不少家长送孩子出国是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孩子学习成绩差,家长想不出其他办法,以为花钱把孩子送出去就万事大吉了,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较为模糊。加上一些不负责任中介的诱导,不少学生进了“野鸡”大学。几年之后,孩子花完父母百万存款,拿到一张不入流学校的文凭甚至假文凭,回国后才发现很难找到工作。

王雨说,孩子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要对个人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个初步的定位。孩子到了国外以后,第一学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很容易混进不爱学习的群体中,所以家长应该联合留学中介机构,对孩子有一年的跟踪服务期,对环境和课业成绩进行监督。在国外掌握了真本领,回国后才是真真正正有含金量的人才。实际上企业不是排斥海归,而是排斥只有文凭没有真本领的海归。

留学阶段——保持国内人脉

留学期间要注重国内人脉的搭建,例如学生可以跟自己国内的高中同学、老师、亲戚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他们了解国内名企校招会信息。学生通过了解国内人脉提供的招聘信息,或者与国内同学沟通了解国内招聘常问的问题,对自己日后回国应聘,也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留学时也要谨记抓住国内实习机会。学生可以提前求助于父母或者亲戚朋友,或者是通过一些招聘网站、招聘会,寻求国内实习的机会,利用回国过寒暑假的时间参加实习,了解国内职场文化,学习国内企业的沟通模式。

对于中西方不同的上课时间,最让留学生担心的是错过国内招聘季,没法参加国内企业面试的问题。对此,职业规划师郭丹锐建议:留学生最好在10至11月份留在国内参加招聘会。现在部分国内企业会到海外进行招聘,方便“海归”参加笔试、面试。如果企业没有海外招聘专场,那么在学生求职国内企业时,可以尝试跟企业沟通,通过在假期回国面试、电话面试,或者到海外分公司面试等方式,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此外,需要特别提醒一些学制较短如赴英国读硕士的学生,如果没有留在国外的打算,不妨考虑在归国前就开始动手找工作,否则时间会很紧迫。

留学归国——放低心理预期

2013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来的张同学,目前正在找工作。张同学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出国留学几乎耗尽了父母一辈子的积蓄。留学期间,张同学学习刻苦认真,只希望毕业回国后能找一份好的工作,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留学归来的张同学并未获得期望中的高收入工作,“找来找去,都是月薪四五千的工作,比预期的低太多”。

与张同学不同的是,毕业于墨尔本大学的杨同学认为,出国留学是为了开阔视野和眼界,积累更多的经验,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杨同学2012年9月留学回国后,在北京一家外资企业做出纳,从最不起眼的实习岗位做起,起薪也不过3000元,目前,杨同学已经做到了部门的财务主管,月薪过万。

很多海归在回国就业之初,执着于高薪名企,一味计算着何时才能收回留学成本,最终海归成海待。其实海外学习经历在薪金方面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是依然蕴含着巨大的价值,能带来更多的机会。收入固然重要,但不要执着于眼前利益,而要放眼于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这个道理。

海归在就业方面,一定要了解职场和企业情况,不能只关注短期收益,更应该注重该职位是否有长远的发展潜力。此外,最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适应和胜任工作的能力。留学生在国外求学时要认真、扎实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留学是件好事,可以走出去放眼世界。但留学生要意识到留学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归来的海归更要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清醒的认知。只要有真才实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责编/刘忠波

猜你喜欢
海归回国留学生
粉末冶金航空刹车片: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扭转人才流失:普罗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亚年轻人回国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留学生的“捡”生活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