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旋耕单独作业与深松旋耕联合整地机作业对比分析

2015-08-07 18:05银广牛吉朋巴青城韩晓蓉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农业机械

银广 牛吉朋 巴青城 韩晓蓉

摘 要 深松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大力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方法,能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深松和旋耕机的配合使用已经成为了被广泛使用的耕整方式。通过深松机与旋耕机单独作业和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作业实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 深松;旋耕;联合整地;农业机械;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S2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2

深松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大力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方法。该耕作方法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的层粒结构和渗水、透气性能,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并能蓄水保墒[1]。目前,深松和旋耕机的配合使用已经成为了被广泛采用的耕整方式。

深松和旋耕机的配合使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深松机与旋耕机单独作业,一般先深松再旋耕;二是深松机和旋耕机组合配置即深松旋耕联合作业,一次完成深松和旋耕作业。这两种耕整方式各有其优缺点,选择更适合当地环境的耕整方式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

以一拖(洛阳)中成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S-250型深松机、1GQQN250GG型旋耕机和1GZN250型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为例,通过2014年8月在洛阳市郊农田的实验结果来比较分析以上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1 机具性能参数的简单介绍

1S-250型深松机是配有5个可调节深松深度的深松铲,每个深松铲宽70 mm,分两排采用“前2后3”的梯形布局排列。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1S-250型深松机主要设计参数

工作幅宽 配套动力 深松铲数 深松深度 前进速度

250 cm 66.2~88.2 kW 5 30~45 cm 2~4 km/h

1GQQN250GG型旋耕机配有66把ⅠT245型旋耕刀(左右各33把),主要设计参数见表2。

表2 1GQQN250GG型旋耕机主要设计参数

工作幅宽 配套动力 旋耕刀数 耕深 前进速度

250 cm 66.2~80.9 kW 66 12~16 cm 2~5 km/h

1GZN250型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深松部分也是配有5深松铲,排列方式与1S-250型深松机相同,每个深松铲宽40 mm。旋耕部分的旋耕刀数与1GQQN250GG型旋耕机相同。主要设计参数见表3。

2 实验环境

实验当天对试验田环境参数测量见表4。

表4 试验田环境参数

序 号 项目 测定结果

1 试验地(长×宽) 100 m×80 m

2 试验地情况 前茬作物 留茬高度 耕前植被

玉米 12.8 cm 杂草

3 轮作和耕作情况 前2~3 a内轮作情况 耕作情况

玉米、小麦 深松、旋耕

4 耕前植被/g 434.8

5 土壤 类型 壤土

绝对含水率% 18.6

坚实度/kPa 802.1

3 实验过程

3.1 实验目的

测量使用深松机与旋耕机分别单独作业后的耕整效果。测量使用深松联合作业机作业后的耕整效果。通过深松和旋耕两方面的耕整效果、消耗成本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比较两种作业方式的优缺点。

3.2 实验方案

3.2.1 配套动力的选择

3种机具都按标定配套动力最小值选择拖拉机,深松机选用东方红LX904拖拉机,旋耕机选用东方红LX904拖拉机,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选用东方红LX1104拖拉机。

3.2.2 测区的选择

在试验田中选取6个无坡度测区,每个测区长30 m并留适当的稳定区。

3.2.3 拖拉机前进速度的选取

LX904拖拉机按低Ⅱ档行进(额定速度2.5 km/h),LX954拖拉机按低Ⅰ档行进(额定速度2.17 km/h),LX1104拖拉机按低Ⅰ档行进(额定速度2.34 km/h)。

3.2.4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分3个步骤:第一,使用1S-250型深松机作业,调至理论深松深度30 cm,然后使用1GQQN250GG型旋耕机在同一测区内作业。按相同的方法在其他测区内再重复作业两个行程,标记为测区1、2、3;第二,使用1GZN250型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在另外3个测区内分别作业,标记为测区3、4、5;第三,每个测区内各选50个点测量各项数据,然后每个测区求平均值,最后再求总出的平均值。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1 实验结果

测区1、2、3测量结果见表5。表6 测区3、4、5测量结果见表6。

表5 测区1、2、3测量结果

测区1

平均值 测区2

平均值 测区3

平均值 总平均值

旋耕深度/cm 13.7 14.6 14.1 14.1

土地平整度 1.3 1.5 1.3 1.4

深松深度/cm 31.7 32.2 32.7 32.2

深松 “沟宽”/cm 7.3 7.4 7.4. 7.4

表6 测区3、4、5测量结果

测区3

平均值 测区4

平均值 测区5

平均值 总平均值

旋耕深度/cm 14.2 13.7 15.7 14.5

土地平整度 1.1 1.4 1.3 1.3

深松深度/cm 26.5 30.9 28.4 28.6

深松 “沟宽”/cm 4.9 5.1 4.4 4.8

4.2 数据分析

1)两种耕整方式耕深的总平均值都在设计值的范围之内,但是前者的耕深稳定性优于后者。 2)两种耕整方式耕后土地平整度相差不大。3)两者深松深度都接近于理论调整值。前者深松深度略大于理论调整值,分析是由于耕后地表未压实有浮土导致的。后者深松深度略小于理论调整值,深松深度穩定性较前者差,分析是由于整机布局旋耕部分的重量明显比深松框架重,造成在工作过程中前面的深松框架被轻微抬起,不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拖拉机上拉杆和机具的限深轮来弥补。4)前者深松,“沟宽”与设计值相差不大。后者深松,“沟宽”与设计值相差比前者大,稳定性也不如前者好。分析:一方面,由于前者深松铲和深松铲柄较宽,深松部件刚性好,后者深松铲和深松铲柄较窄,深松部件刚性较差;另一方面,由于后者作业时深松部分和旋耕部分相互影响导致稳定性不如前者好。

5 结论

一是使用深松机与旋耕机单独作业和使用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相比较,两者的耕整质量相差不大,前者的稳定性比后者略好。二是使用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可以减少整地作业程序,有利于抢农时。同时,提高拖拉机功率利用率,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是深松机和旋耕机组合配置同时作业,这就需要更大马力的拖拉机与之相配套。深松部分和旋耕部分同时作业,两者必然存在相互影响,这就造成了机具的调整较为复杂。

参考文献

[1]田耘,赵亚祥.旋耕深松联合作业机性能研究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1).

[2]高凤铃,赵伟,张文春.新型深松旋耕组合作业机的改进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7(10).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