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其应用推广

2015-08-07 01:27邓彩群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田七介壳炭疽病

邓彩群

摘 要 种植田七技术复杂,难度也大,但是田七是中药材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中药,其带来的经济利益亦相当可观。基于此,主要针对田七生产上植株的一些常见病虫害和其防治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对田七的技术管理进行相应的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 田七;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02

田七,别名三七,草本植物,其隶属于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驰名中外的贵重中药材之一。田七入药的部分是是花和块根,主要的功效有消肿止痛、活血祛瘀和止血的功效。近年来,由于环境和水源的污染,造成田七的减产甚至绝收。为了减少经济损失,部分药农不得不放弃种植,这对于田七的生产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1]。目前,田七常见的病虫害有几十种,如炭疽病、猝倒病、白粉病、黄锈病、根腐病、粉介壳、红蜘蛛、黑斑病及蛞蝓等。

1 田七常见的病虫害

1.1 炭疽病

炭疽病是对植株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其对植株的叶、茎、花、果、叶的危害尤甚。炭疽病只有在严寒季节才会少发生,最严重的季节是早春和夏秋炎热多雨时期。受害初期,其叶片上会出现黄色小斑,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不断扩大,最后形成不规则的大斑,黄褐色的边缘呈隆起状态[2]。受害后,在受害处呈现逐渐萎黄的状态,并且呈透明状。受害处是多处的,如叶尖、叶脉、叶缘等,在中央处略微下陷,后期的穿孔部分是其部分的病斑。

1.2 猝倒病(立枯病、扭上、下盘、烂脚病、折腰病)

猝倒病是在育苗期常见的,比较严重的病害,常导致种芽和种子的腐烂,且发展迅速。若不及时防治,全园基本上会在10 d之内倒苗死亡。病状发生初期,叶柄出现黄褐色水渍状条斑,随着病情的加深,逐渐变成暗褐色,最后导致病部溢缩幼苗折倒死亡,猝倒病多发生在每年低温多雨的3-4月。

1.3 白粉病

田七病虫害中严重的还有白粉病,常见的症状是受害的叶片两面出现了白色的斑点,就好像涂上去了一层白粉,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防治,蔓延至全园可能只需要7~10 d。受害叶片从变黄到脱落只需要15 d左右,这就会造成植株杆干枯,果实不到成熟就会脱落。

1.4 黄锈病

黄锈病,主要发生在3-9月,对于叶片的危害最大。主要危害是2~3年生的田七,其症状是黄色锈斑,从叶片开始,直到株秆,病情严重的时候是茎枯,病情较轻时是卷叶。

1.5 根腐病

根腐病多发于多雨的季节,危害的主要部位是苗的根部,腐烂发生于尖端,逐渐往下发展到整个根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植株叶片变青黄直至下垂死亡[3]。

1.6 红蜘蛛

对于田七危害最严重的害虫是红蜘蛛,其主要盘踞点在叶背,主要靠吸食植株叶子汁液,叶片的演变过程主要是由绿变黄,最终导致脱落。如果在花期受到伤害,就会造成花蕾提早萎缩,果实籽粒干空,不能够作种。

1.7 粉介壳

田七常见的害虫是粉介壳,发起于每年的5月,害处在于常群集叶柄,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叶柄干枯甚至脱落,而后钻进花序,在花序中分泌出一种呈现白色的蜡丝,缠住小花序,导致花序无法正常生长进而导致其萎黄,并且会影响到已经结成的小果实干枯甚至脱落。粉介壳不容易被捕捉到,主要在土壤中越冬。

1.8 黑斑病

黑斑病的主要危害地点是果实和茎叶,导致的结果是叶枯或果实变得霉烂。

2 田七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

田七,又称金不换或蝎子草,可以治疗治疗跌打损伤。它不仅是云南白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食材和补品。田七的自身特性是根茎短,根茎高达3~80 cm,呈圆锥形的根粗壮有力,椭圆形的掌伏复叶,绿色的花萼,其多生长于800~1 000 m海拔的山区。喜阴喜暖,在严寒和酷热的环境下无法生长,最适宜生长的土壤是疏松红壤,高湿、光照条件最优是半阴半阳。

2.1 天气病虫害防治技术

2.1.1 炭疽病

针对炭疽病,其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对种子下手,选取抗病种子。要消毒种子,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将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50倍的液体进行浸种,30 min之后捞出,在阴凉处晾干,隔天播种。在发病初期,一般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500倍的稀释,或者是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75%的百菌清粉剂或者是80%的炭疽福美稀释800倍,进行全园的喷施,拟制病害发生。栽培技术主要采取高畦栽培,雨后要及时进行排水、中耕,减少发病;对病株、病果进行及时的清理,远埋,有效地减少病源危害。

2.1.2 猝倒病

防治猝倒病的主要办法,首先对土壤进行有效的消毒,肥料只有在充分腐熟之后才能够使用;选取抗病种子;采用0.2%的40%的双拌种方法来拌种;发生病变后,一般采用的是代森锌600倍和退菌特800倍的代森铵混合液,或者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稀释1 200倍,或者是72.2%的普力克稀释400倍的药剂进行喷施、灌根。

2.1.3 白粉病

白粉病可以采取用波尔多液的200~300倍稀释液和0.2%的石硫合剂交叉喷雾,每隔1~2 d喷洒一次;25%的粉锈宁稀释2 000倍的可湿性粉剂液体喷洒。

2.1.4 黄锈病

主要防治方法有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混合交叉着进行喷洒。在展叶后,每7 d喷杀一次,在两叶面形成一层光滑的胶状物质之后就能够保证叶肉中不容易钻进绣粉,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2.1.5 根腐病

主要的防治方法是要进行土壤的消毒,加强田间管理,多注意园内排水,结合草木灰混合石灰粉撒施。在植株发病后,对病株进行拔除,远埋。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进行喷洒。

2.1.6 红蜘蛛

主要的防治方法是做好过冬准备,在园内进行三光清理;在病发之前喷洒石硫合剂进行清园,在初发期用1.8%阿维菌素或者马拉硫磷乳油进行稀释喷雾。

2.1.7 粉介壳

主要的防治方法,首先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保护粉介壳的天敌大红瓢虫和瓢虫安全稳定地度过冬天。在发生之前,喷洒石硫合剂进行清园;最好选择在雨后人工捕杀粉介壳;运用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或50%的马拉硫磷乳油进行1 000倍的稀释之后,对幼虫进行消灭。

2.2 对于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在对田七进行种植时,对于种植地区的选择首先要根据田七的特性进行筛选,选择沙质土壤,高燥的地势,良好的排灌条件,多次进行土壤深翻,畦面为梳背形畦隆状,在两畦隆构筑排水沟,同时进行整地和施基肥。

采收之后,选出无病虫害的颗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播种。但是前提就是要对种子进行一些相应的处理,把种子堆放开来保存在通风阴凉处。

此外,还要注意除草和松土,做好肥水管理。在田七田间最常见的管理方式就是松土和除草。松土可以保证土壤一定的通透性,除草不仅可以保证田间的养分充分被田七吸收,还能有效减少病害的蔓延。当田七的根茎暴露在外的时候,要及时培土。

因为田七的根系相对来讲比较浅,进行肥水管理主要坚守的原则就是“少量多次”。追肥的重点在于农家肥,农家肥必须经过一定的腐熟之后才可以施放。每年6-8月可施用粪水一次或花生麸按1∶100的比例稀释淋施,定植后隔年在4-5月、7-8月干施高效复混肥。开花期施用含磷比例较高的复混肥。生育期2 a以上的田七,应该在追肥次数和时间上增加次数。展叶后,应该每月施肥一次,还可以增施草木灰。忌大水,要及时排水,保证不发生旱涝灾害。

参考文献

[1]王德民,红松.田七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4(6).

[2]陈素芳.田七常见病虫害防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6).

[3]周正侦.那坡县田七栽培与管理技术探讨[J].吉林农业,2014(3).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田七介壳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田七成长记
风筝雨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介壳虫防治须重视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玉龙油橄榄介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肉肉们de天敌——介壳虫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炭疽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