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试焦虑与自尊、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

2015-08-11 03:54胡炳政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考试焦虑自尊自我效能

摘要:为了考察中学生考试焦虑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接纳的关系。采用考试焦虑量表、自我接纳量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与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整群选取的洛阳市4所中学的25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接纳、一般自我效能感共同解释了考试焦虑总变异的14.8%,其中自我接纳的解释力约占86%,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解释力占14%左右,自尊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解释作用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是中学生考试焦虑短期干预应侧重于自我接纳的改善,兼顾自我效能提升。

关键词:考试焦虑 自我接纳 自尊 自我效能 中学生

考试焦虑是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紧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复杂而延续的负面情绪,其对中学生学业发展与身心健康均有显著负面影响[1-2]。相关研究指出,中学生考试焦虑受情境、认知、个性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3],其中自我与考试焦虑的关系受到许多研究重视[4-10]。自我的结构包括自我评价与自我接纳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11],以往研究中,自尊、自我效能等核心自我评价成分[12]与考试焦虑的关系已得到较多探讨[4-9],而有关自我接纳与考试焦虑关系的研究则较为少见[10],尤其是同时考察自尊、自我效能及自我接纳与考试焦虑关系的研究更为罕见,因此尚不清楚自尊、自我效能与自我接纳对考试焦虑的相对影响力大小如何。与此同时,以往针对考试焦虑的干预研究也多侧重于自尊、自我效能感[13]等自我评价成分的提升,而较少关注自我接纳的改善,这可能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效果不够理想。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考察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等自我评价成分与自我接纳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相对预测力,以期更深入理解自我结构与考试焦虑的关系,并为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撑材料。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的洛阳市4所中学的250名在校生,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9份,有效回收率95.6%。其中,男生107人,女生132人;城市学生151人,农村学生88人;初中生119人、高中生120人。

2.研究工具

(1)考试焦虑量表

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Spielberger(1980)编制、王才康(2001)修订,共包含20个题目,每个题目均采用4点计分,按照“从不”、“有时”、“经常”、“总是”依次计1-4分,该量表信效度良好[14]。本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14。

(2)自我接纳量表

该量表采用丛中、高文凤编制的自我接纳问卷中的自我接纳分量表,包含8道题目,每个题目有4个选项(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该量表信效度良好[11]。本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92。

(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该量表由德国临床心理学家Schwarzer及其同事(1981)编制、王才康(2000)修订,共包含10个项目,各项目按照“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或“完全正确”依次计1-4分,信效度良好[15]。本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63。

(4)自尊量表

该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是最常见的自尊测量工具之一。该量表共包含1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方式(1=非常符合,4=很不符合),信效度良好[16]。本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01。同时收集调查对象性别、年级、生源地等社会人口学基本信息。

3.施测程序与统计分析

施测过程:将所有问卷装订成册进行团体施测,在确保调查对象清楚指导语后由其进行匿名作答,作答完毕所有问卷当场回收。统计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 for windows进行管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程分析、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结果

1.中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接纳与考试焦虑的基本情况

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考试焦虑平均得分位于中等焦虑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接纳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理论中值。差异显著性检验显示: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性别、生源地差异均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而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事后比较显示,初一(32.72)和高一(36.41)学生考试焦虑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于初二(37.21)、初三(40.10)和高二(42.68)学生(均P<0.05),初二、高二、高三学生考试焦虑之间则无显著差异(均P>0.05)。此外,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而自尊、自我接纳的性别差异无统计显著性;城市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而自尊、自我接纳的生源地差异也无统计显著性(见下表)。

2.中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接纳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显示,考试焦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接纳均具有统计上显著的正相关,自尊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显著正相关,但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接纳的相关无统计显著性。以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为自变量,考试焦虑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接纳、一般自我效能感进入回归方程,共同解释了考试焦虑总变异的14.8%(F=21.722,P<0.01),其中自我接纳的解释力为12.7%(约占86%),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解释力为2.1%(约占14%)。而自尊未进入回归方程,即自尊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解释力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与建议

1.中学生考试焦虑及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的基本特点

本研究显示,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性别与生源地差异均不显著,而年级差异显著,其中入学年级(初一、高一)考试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初一与高一作为入学年级有其独特性,入学年级学生往往对新环境充满期待,同时在新的学习阶段中经历的考试与考试失败还很少,其学业压力处于低谷缓冲期,从而考试焦虑也相对不突出[18~19]。但也有研究显示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年级差异并不显著而性别差异却显著[19],即不同研究结果间尚存分歧,究其原因可能与其他变量(比如学习压力水平高低)的中介或调节作用有关,这还有待深入探讨。另外,本研究显示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及自我接纳的年级差异均不显著,其中自尊、自我接纳的性别与生源地差异也不显著,这显示自尊、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接纳均是比较稳定的个性成分。此外,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生源地差异均显著——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显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中学生对自己能力的预期较高,这与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来源理论相符合。

2.中学生考试焦虑与自尊、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接纳的关系

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显示,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接纳与考试焦虑的相关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这与以往研究保持一致。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纳入自我接纳变量后,自尊对考试焦虑的解释力失去统计显著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的解释力也变得很微弱(2.1%),而自我接纳对考试焦虑的解释力最强,达到12.7%,占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对考试焦虑总体解释力的86%,这说明在自我的相关维度中,自我接纳才是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方面,这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自我接纳指个体在情感上、态度上对实际自我的悦纳,有研究指出,自我评价与自我接纳相对独立,低自我评价个体也可以是高自我接纳的,而高自我评价个体也可以是自我不接纳的[11]。因此,即便个体自我评价水平较高,如果自我接纳程度不高,比如还希望有更完美的自我表现或不允许自己出现错误,则可能对考试成绩有不合理期待,从而产生较高考试焦虑水平[20];而即使自我评价较低,如果自我接纳水平较高,个体对考试成绩就可能无明确期待,其考试焦虑水平也不会很高,这与现实中有些学业成绩不佳的中学生对考试淡漠、不关心的状况相符。

综上可见,自我评价与自我接纳都是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但自我接纳可能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因此,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自我干预应遵循以下原则:短期干预侧重于积极自我接纳的形成,同时兼顾自我评价提升;而长期干预则应自我评价提升与自我接纳改善并重。此外,还应关注中学阶段入学年级(初一、高一)学生的心理保健,避免随年级升高而出现的考试焦虑恶化趋势。

参考文献

[1] 韦嘉,张春雨,董山川等.中文版Friedman-Bendas考试焦虑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4).

[2] 张婉莉,陈青萍,刘如平.中学生应对倾向在成就目标与考试焦虑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9).

[3] 王惠惠,徐洋,王瑜萍.我国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9).

[4] 张丽华,曲雪,郭琪.不同考试情境下高中生自尊与考试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1).

[5] 刘金同,孟宪鹏,徐清芝.泰安市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及自尊水平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1).

[6] 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4).

[7] 王琳琳,赵鹏程.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的相关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7).

[8] 王宽明,夏小刚.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对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30).

[9] 黄高贵.考试焦虑与自我接纳及应付方式的关系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6).

[10] 董军强,陈建勇.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J].科技通报,2013(1).

[11] 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1).

[12] Judge TA,Bono JE.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traits—self-esteem,generalized 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1).

[13] 赖雪芳,章小雷,张利滨,等.短程结构式游戏疗法对12岁考试焦虑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9).

[14] 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TAI)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

[15]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1).

[1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订版).

[17] 葛岩,尹丽娜.初中生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自我效能、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教育导刊,2013(10).

[18] 张利钧.青少年完美主义与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前沿,2013(6).

[19] 宿淑华,佟月华,葛安乐.考试心理控制能力与考试焦虑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2(7).

[20] 王燕春,杨宏飞.完美主义与学业自我妨碍、考试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4).

[作者:胡炳政(1980-),男,山东安丘人,洛阳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考试焦虑自尊自我效能
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健美操比赛中运动心理之自我效能
大学生网络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