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志书附录凸显地方特色

2015-08-15 00:46柳凌豪高浦国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志书黑木耳正文

柳凌豪 高浦国

附录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纂一部地方志书能否在附录中凸显出地方特色,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志书的质量。谈到附录的地方特色,首先要弄清楚附录的内涵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附录是指附在正文后面与正文相关的文章或参考资料;2012年第六版的《辞海》中解释:附录,图书中的一种辅助型文字。附于图书正文后面,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或与正文内容有关但不适宜放入正文的各种材料。包括对正文内容有所增补的文章、文件、图表、书目、大事记、译名对照表等。《中国方志大辞典》中解释;附录则是附于志后原原本本来保存地方文献和珍贵资料的记录。基于以上三种解释,笔者认为志书的附录应作为:附在志书正文之后与相关篇章内容相互印证的凸显地方特色的文献、艺文等史料的记录。

基此,笔者在参与编纂《尚志市志》,尤其是在主笔总纂附录的实践过程中,以科学创新编排附录内容为着眼点,力求在凸显地方特色上,强化出附录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史料性等方面的编纂见解和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感受。

第一,在史料内容筛选编排上凸显地方特色。“一方之志,苟简不可,滥改亦不可。”附录涉及面广、事博、内容繁杂,必须在众多纷繁的历史文献中进行周密细致的筛选、鉴别、考证,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将史料价值、文献价值确实是该志书其它篇目不能包含而又非附不可的重要资料辑入附录。然而,能否科学合理地编排志书附录的内容,是增强志书资料性的重要手段。以《捻军史料》《义和团史料》《中日战争史料》《辛亥革命史料》等为例,虽然是资料汇编,而在史学界无不为这些汇编的学术性、资料性所称道。再如《哈尔滨市志·附录》,附录中分为地方法规、图书馆藏和地方文献、专题、哈尔滨市修志要文辑要4 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为哈尔滨解放前后地方法规辑要;第二部分为有关哈尔滨的图书、报刊、地方文献目录;第三部分为哈尔滨历史上的大事要事、节庆,重要革命遗址等几篇专题介绍文章;第四部分是原始文献汇编。这部志书附录的4 个部分内容,做到了文件汇编与目录揭示的契合,主要文献选录与重要专题记述的契合,可谓是编排比较科学合理、资料性较强,具有一定学术性的市志附录。为此,笔者在筛选辑入《尚志市志》附录的内容时,借鉴了《哈尔滨市志·附录》的编排形式,为做到历史文献与现实史料的有机结合,在附录的“地方文献”一章中,将原件藏于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的“珠河反日游击队战斗纲领”(1934年)、“目前哈东政治形势与我们任务的决议(草案)”(1935年)、“大中华民国珠河县人民革命政府布告”(1936年)、“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开拓团侵入珠河、苇河两县概况”、“沙俄掠夺珠河县森林资源简况”(1941年),“温家宝副总理1998年4月1日在尚志视察工作时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等历史文献和现实史料内容辑入附录之中,在史料内容上凸显了尚志的地方特色。

第二,在印证正文记载上凸显地方特色。志书的附录,是指附在正文后面与正文有关的文章或参考资料,再进一步说就是“附印于志书正文后面的有关文章、文件、文献、索引,图表、资料等”,便于读志者或用志者查考,以助于读者理解正文。地方志的本质属性,就是资料性,修志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保存地方文献。所以,方志界的老前辈章学诚首倡志书设立“志”、“掌故”、“文征”三部分,以“志”来记述文物和人;以“掌故”来汇录官府的典案制度、档案史料;以“文征”收录奏议、诗赋、传记等。故“志”是志书的主体,是成一家之言的著作;“掌故”和“文征”是志书的两翼,是史料汇编。“三者相辅而行,缺一不可,合而为一,尤不可也!”笔者理解,章学诚所说的“掌故”,也就是如今志书中附录的内容。而如今设置志书的附录,就是因为其内容比正文更典型、更丰富、更原始、更具体、更具文献价值和地方特色。因此,也就更能补充和印证正文之中所述而述不细,所载而载不全的史料内容,也就可以增强其存史价值和佐证功效,真正达到附录为印证正文的说明性、补充性、检索性和增强可读性、趣味性、史料性的修志目的,让读者透过附录内容的字里行间,更加具体地去了解地方特色。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选择印证正文内容的资料中,从印证正文两个地方特色上进行了操作。一方面,将着眼点投向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上。尚志市是闻名于全国的“三莓之乡”,是黑龙江省最大的“三梅”酒生产基地,其中,紫梅、金梅、香梅、“三姐妹”红酒,1970年被评为国际果酒金奖;1984年7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乡》一书中,尚志市石头河子镇作为“三莓名乡”辑录书中。对此,在《尚志市志》的正文中设了“种植业”的一个节做了记述。笔者在附录中为印证正文中的史实,选择了能够充分佐证石头河子镇1919年中东铁路修建后,俄人引种草莓的历史资料,在时间、地点、人物、发展过程等辑入了两篇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资料印证了正文。另一方面,将着眼点放在印证地理标志的名特产品上。尚志是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八分”山上每年都生产出大量的野生黑木耳,更重要的是全市17 个乡镇都有人工栽培黑木耳的专业村、专业大户。2002年10月,尚志市的黑木耳被国家评为地理标志性绿色产品基地,对这个史料,《尚志市志》正文中的农业篇,只作为一个目进行了记述。为了展示尚志市黑木耳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笔者从大量的民间传说中,筛选了与黑木耳直接相关的《采参人饥噬黑木耳》《抗日游击队人的过冬菜》《周立波酱食黑木耳》”三篇民间传说故事的历史资料,有效地印证了尚志黑木耳这地标性绿色产品在域内延伸拓展,最终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第三,在彰显“五色旅游文化”上凸显地方特色。尚志市是以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名字命名的县级市,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主战场,是著名的《暴风骤雨》《赵一曼》《赵尚志》等小说及影视剧作品的诞生地。市域内拥有得天独厚、极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之后,尚志市在推进文化名城建设过程中,为彰显地域特色文化魅力,竭力打造以“五色旅游”为标志的旅游文化产业。《尚志市志》在正文谋篇布章设节时,围绕着尚志市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拥有赵尚志、赵一曼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纪念林、赵一曼被捕地及牺牲地、元宝村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暴风骤雨纪念馆”等文化旅游资源,定位了第一种抗联土改“红色游”文化。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和24 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两次国际赛事在尚志域内的亚布力滑雪场的成功举办,不仅奠定了尚志市在全国滑雪旅游文化产业中的龙头地位,也拉动了相关冰雪文化设施建设的物化投入。对此,定位了第二种滑雪休闲“白色游”文化。尚志市森林覆盖率达64%,有4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市政府借助奇特的山林,灵秀的河水,美丽的乡村,定位了第三种登山漂流“绿色游”文化。始建于1983年的尚志碑林,是拥历史墨迹收藏、学术研究、艺术展览、创作基地、旅游参观和国际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中国书法文化博物馆。鉴于此,定位了第四种碑林书法“黑色游”文化。尚志市历史遗韵丰厚,拥有东北三大寺庙之一的一面坡普照寺、帽儿山的“开元寺”、石嘴山的文昌阁、元宝镇的万佛山等“深山藏古寺,曲径通禅房”的宗教环境,对此,定位了第五种宗教民俗“金色游”文化。

鉴于上述尚志市独具特色的“五色”文化旅游资源,《尚志市志》正文中对“五色文化”做了有略有详的记述。而笔者在总纂附录过程中,为凸显尚志市“五色旅游”文化的地方特色,以“抗日歌谣”、东北抗联吕老妈妈梁树林的口述《我与赵尚志将军相处的日子里》,抗联老战士韩光所写《白山黑水女英杰》忆赵一曼的回忆录,《为英雄赵一曼立传的情节》,《赵一曼传记》作者李云桥,土改工作队队长韩惠所写的《我与周立波在一起》等历史资料,印证了志书正文中的抗联土改文化形成的始末。以旧志摘录、民间故事、轶闻杂记、报告文学、地名考、游记等文体,从不同的角度,筛选史料,恰到好处地印证了志书正文中的“红色游”“白色游”“绿色游”“黑色游”“金色游”的“五色”旅游文化的地方特色。

综上所述,在新方志编纂工作中,突出地方特色,是方志界共同公认的一个关键问题。能否突出地方特色已成为衡量一部志书的质量标准。附录既然是方志的重要内容,亦应在凸显地方特色上下一番功夫。既可选择独特的人文历史,又可选择壮丽的山川文物,也可选择重要历史事件等,都可以凸显地方特色。例如《宁安县志·附录》中的《渤海国简介》;《阿城县志·附录》中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的历史沿革与现状》;《伊春市志·附录》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伊春纪实》;《汤阴县志·附录》中的《汤阴精忠庙志序》《岳忠武王文集序》;《萧山县志·附录》中的《西施故里专记》等等,都是志书附录中凸显地方特色最具典型性的范例。

猜你喜欢
志书黑木耳正文
朱正文书画作品选
更正启事
会“变身”的黑木耳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情系志书藏古今
户口本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黑木耳
中国雕塑精神的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