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重点攻坚 加快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海南省委六届八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

2015-08-15 00:51
新东方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垦海南改革

各位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同志们:

这次全会是在全省认真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力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了超峰同志对“多规合一”改革的说明、志荣同志对司法体制改革的说明、李军同志对农垦改革的说明、超峰同志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说明,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深化改革重点攻坚加快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热烈讨论,碰撞思想,集思广益,优化完善措施,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更加坚定了深化重点改革、加快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决心和信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去年1月9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六届五次全会出台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为什么时隔一年半省委又召开全会专门出台一个深化重点改革的决定呢?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习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指示我们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去年中央把海南列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七个试点省市之一,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又批准海南作为全国唯一的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这些都寄托了党中央对海南深化改革的高度信任与厚望,海南应当不用扬鞭自奋蹄,坚决扛起中央赋予的改革探索、积累经验、作出示范的责任担当。第二,今年我们处在“十二五”收官、谋划“十三五”的重要节点,由于各类规划自成体系、缺乏衔接和管控约束不力,导致全省资源难以实现最优配置与统筹布局,不搞“多规合一”改革就会直接影响到海南“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协调健康发展;农垦虽经多年改革但体制、分配等问题悬而未决,产业发展滞后,大部分农场入不敷出,职工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不深化改革就没有出路,甚至会直接影响全省全面小康的如期实现;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制约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障碍还依然存在,不深化改革就会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彰扬;行政审批经过多轮改革成效明显,但还存在放权含金量不高、前置审批过多、行政效率不高等问题,不继续改革还会影响我省市场活力的激发和发展环境的改善。所以,省委特地把这四项改革作为今年80项重点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第三,当前我省面临着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南海资源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我们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企稳回升、转型升级,加快把海南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旅游岛,也迫切需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

这次省委以全委会这个地方党组织最高机构对四项重点改革作出《决定》,体现了省委全委会的集体意志,这是指导新形势下海南深化重点改革的重要文件,全省上下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形成改革攻坚的强大合力。下面,我代表省委常委会,强调四点意见。

一、强力推进“多规合一”改革,为海南绿色崛起、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打牢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中央决定海南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试点,这是千钧重担、是尚方宝剑、是难得机遇,也是我省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和部门壁垒、守住生态红线、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统筹全省保护与发展“一盘棋”的治本之策。关于这项改革,我着重强调三点:

第一,与时俱进制定与完善我省总体规划,实现全省发展“一盘棋”。总体规划是“管总的规矩”、是“规划中的宪法”,是统筹全省“一盘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依据。当务之急,首先要紧紧围绕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总体思路,坚持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高水平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分区,明确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划定生态环境、基本农田等管控红线,限定开发建设边界,确定土地、岸线等核心资源的开发规模、强度和时序,形成引领海南科学发展的一张蓝图。与此同时,要根据总体规划,完善、修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资源环境约束性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和各市县自己的市域规划、县域规划,确保与总体规划高度衔接、协调一致。当然,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能完成的,编制总体规划也是如此,所以一定要从省情出发,一定要从海南陆海资源的科学保护和优化利用的实际出发,一定要从国家对海南的定位和需求出发,贯彻好习总书记对海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优化和完善总体规划。

第二,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和部门壁垒,实现资源最佳配置。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区划分割和部门壁垒,很多规划自成体系,但又有相互冲撞。比如全省基本农田规划与林地保护规划重叠1026平方公里、城乡规划与林地保护规划重叠1333平方公里、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重叠844平方公里,让各个执行主体无所适从,既使生态资源保护难以落实,也使不少发展项目难以落地。所以,这次我们推行“多规合一”改革,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和部门壁垒,对全省的土地、林地、岸线、岛礁、海域、江河湖泊、地下资源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划定禁止和限制开发的生态空间,形成统一的生态管控边界,这就是我们多次强调的必须守住的生态底线。对核心保护区,上什么都不行,下金蛋也不行,要通上“高压电”,永续保护下去。当然,在保护的前提下,还要合理利用好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效益,推进海南的绿色发展。这就是我们说的不能捧着金饭碗找饭吃!我曾说过,实现各种资源的最合理、最佳组合配置,就能创造推动协调发展的宝贵生产力。海口、三亚和东部市县优先发展旅游、互联网、医疗健康、金融保险、会展、物流、通信等现代服务业,洋浦、东方、昌江等地集约发展新型工业,三沙等沿海市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中部市县在严格保护海南生态之肺的同时发展热带特色农业、特色乡村旅游,这就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保护和利用的高度统一。

第三,“多规合一”最关键是对总体规划的实施、约束、管理、监督、执法上的“合一”。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规划制定得特别优化、科学不容易,但规划的实施、执行、管控更不容易,而且这是一个长远、动态的过程。在执行各类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合一”上,在总体规划的实施、约束、管理、监督、执法层面上,由于各方职能、权责不同,必然会遇到条块之间、块块之间、条条之间,包括中央与地方、地方与驻地军方、省与市县、市县与市县、部门与市县、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碰撞,甚至还有总体规划与已有的政府规章、人大立法的碰撞。这些问题是“多规合一”改革的难点、焦点,解决好了,就是我们实行“多规合一”改革的创造,就是改革试点对改革全局的贡献。我想,这应该是中央让我们作“多规合一”试点的初衷。省域“多规合一”没有现成的模式、经验可借鉴,“多规合一”最核心的要素在于制度创新,需要我们拿出勇气智慧、探索创新。一是要探索成立权威高效、协调统一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局部服从全局、局部有机衔接全局的规划管理格局。二是要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省和各部门、各市县规划信息共享。三是规划的执行、审批、监督、约束要实行网上公开。四是对总体规划的执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碰撞,有些涉及到国家有关部委的政策规定或专项规划和条条管理的职能,是我们地方不好解决的,必须积极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有些涉及到军方,也必须及时与军方加强沟通协调;有些涉及到我省现有的法规规章,要从于法有据和推动用立法固化规划成果上,提请省人大立法或修改地方法规,过渡期可以政府规章来强化实施。五是对违反总体规划和法规的行为、项目,要依规依法严厉打击,免留后患,既为现在推行“多规合一”清障,又为长远实施“多规合一”保驾。总之,“多规合一”是一项艰巨、复杂、长远的系统工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对规划的实施管控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从全省“一盘棋”的全局发展理念上、从“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真抓实干上、从“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政绩观上形成全省上下实施“多规合一”的高度共识和行动自觉。这样持之以恒地干下去,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成熟。创造一套优化的、科学的总体规划;创造实施“多规合一”权威、高效、科学的管理治理体系,由此,我们对实现海南的长远绿色发展、保护与开发的高度统一充满信心。

二、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体制改革,关系司法公信力和社会公平正义,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党和国家政权的长治久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去年3月底,省委主动向中央政法委请缨,搭上了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头班车。说老实话,司法体制改革无先例可循,刚开始有些担心改革会使优秀人员选不进员额,造成人心波动、队伍不稳、甚至骨干跳槽流失,等等。但经过我们的精准谋划、精心实施,我省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突出的阶段性成果。一是抓住了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这个改革的“牛鼻子”,顺利开展了法官、检察官选任推荐和遴选工作,一大批优秀年轻的专业骨干脱颖而出。这个月18日正式向社会公示了首批入额的1116名法官和796名检察官,分别占法院和检察院系统政法编制的34.5%和31.9%,均低于中央确定的39%比例,为今后现有干部能力提升、专业晋升和引进优秀人才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尽管未入额比例分别高达27.5%和47.3%,其中还包括部分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但因为选任方案公平公开,大家也都心平气和接受了,确保了人心不乱、工作不断,创造了法官、检察官优化遴选的新机制,走出了司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关键一步。二是率先在全省推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合议庭办案责任制、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法院的每一个办结案件实行二维码终身识别制度,这在全国还是首创。通过去行政化下沉办案力量,将院庭长和检察长们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回归业务。比如,今年3月以来全省法院的院庭长承办案件同比增长77.8%;省检察院在系统内推行“大部制”改革,把85%的人员充实到办案一线,审查起诉案件时间平均每件缩短了7天。三是全省各市县法院、检察院的经费管理权限划归省级财政,成为省财政一级预算单位,走在了全国前列,有效减少和防止了外部干预,为司法公正又上了一道防线。海南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效得到了中央政法委和最高法、最高检的充分肯定,全国先后有25批次兄弟省市的同行前来学习取经。实践证明,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决策是英明的,我们主动争取改革试点,也赢得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先手棋。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改革还需优化推进,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职保障等配套制度尚未落地,影响和制约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继续深化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最近,中央又确定山西等11个省份开展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各地司法改革也是你追我赶。我们决不能坐岛观天、满足于已有成绩,必须拧紧发条、再接再厉,务求改革的实效。一是严格落实和不断完善司法责任制。明确办案人员“权力清单”,加强内部办案监督,强化司法公开和社会监督,建立和完善法官、检察官违法违纪行为惩戒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要让每一件司法案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二是通过“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倒逼法官、检察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不断涵养职业操守,不断提高业务素养,不断丰富办案经验,真正做到公正、高效、廉洁司法。三是建立法官、检察官员额动态优化机制,通过有序竞争搅活司法人员一池活水,同时妥善充实司法辅助人员,缓解司法办案任务重的压力,提高办案效率。四是加强与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检等有关部门的请示协调,抓紧制定落实司法人员薪酬制度。五是抓紧推进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省级统一优化管理改革,人财物向基层一线倾斜,抓紧探索搭建跨部门涉案财务集中管理平台。六是严格落实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建立起“防火墙”、划出“隔离带”。总之,我们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最终目标,齐心协力抓好司法体制改革。

三、全力推进新一轮农垦改革,打造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

海南农垦从2008年由中央移交我省全面管理至今,已经7年了。为什么省委这次又以全会《决定》的形式,启动新一轮农垦改革呢?我阐述三点:

第一,农垦在海南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上世纪五十年代初,30多万转业复员军人、南下干部、大专院校师生、技术人员、归国华侨、民工等组成垦荒大军,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用满腔热血创造了北纬18度以北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奇迹,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为开发海南岛作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63年风雨兼程,农垦已成为海南块头最大的国有农业企业群体。可以说,海南发展到今天,农垦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把农垦发展好,是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农垦的困难现状倒逼我们深化改革,别无选择。农垦占了全省1/5的土地、1/10的人口,本应成为海南发展的一大亮点,但现在农垦陷入发展困境,从干部到职工对现状很不满意。一是农垦内部长期形成的行政化、机关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封闭僵化,农场和农垦集团所属企业习惯于吃“大锅饭”、“等靠要”,干部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去年农垦集团实际亏损1.88亿元;二是农垦的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特别是农场的土地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有的干部职工承包土地数百亩甚至上千亩,有的一分地都没有,收入差别很大,职工怨气也大;三是垦区民生事业滞后,农场与地方社会管理脱节,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与地方差距越来越大,不少职工生活困难,去年农垦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1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9%,有的农场职工收入水平甚至远低于当地农民;四是农垦干部作风不严不实不硬不廉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也成为影响农垦发展稳定的一个因素,十八大以来查处农垦的腐败分子就有47名,南滨农场连续三任场长被查处。农垦的这些现实难题倒逼我们必须深化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发展、也没有出路,不改革农垦职工生活的改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推进农垦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时机和条件更加成熟。一是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农垦改革作了专题部署,明确了“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的改革方向;近期中央还将专门下发指导全国农垦改革发展的文件,这是24年来第一次。中央领导对海南农垦改革充满关切、充满期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岐山书记下海南代表团时叮嘱我们:农垦改革任重道远,要进一步转变作风、转换体制,一茬接一茬、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最近,汪洋副总理明确表示支持把海南农垦改革作为全国试点。这些都为我们深化农垦改革增加了动力,明确了方向。二是省委、省政府多年来稳步推进农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突出成效,为新一轮改革奠定了基础。2008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三融入”的要求,推动农垦总局与农垦集团政企分开,农垦的教育、民政、社保等社会管理职能属地管理,近年来又把桂林洋、新星等9个农场移交市县管理,实现了“一改多赢”,农垦的橡胶产业也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并且到海外开拓种植、营销市场,等等。这些都为继续深化农垦改革创造了条件。三是李军同志作为省农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带领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同志们,紧锣密鼓、马不停蹄,半年时间跑遍了海南所有农场,在此基础上,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海南省情,借鉴外省先进经验,主持起草了一份高质量的农垦改革发展顶层设计方案。这个方案已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省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应该说,海南新一轮农垦改革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次省委以全会《决定》的形式对新一轮农垦改革发展作出部署,就是要统一思想,按照中央的要求,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啃下农垦改革的硬骨头。一是从省到各市县、各部门都要顾全大局、勇于担当,下大力抓好农垦改革配套政策的落实,形成支持、推动、配合、服务农垦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决不允许推诿扯皮、隔河看热闹。二是改革方案、路径、举措的设计要准确、细致、严密。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具体负责的领导要拿出更多的精力,亲力亲为、换位思考,真正深入下去,想细、想深、想可能、想万一,捏拿准改革方案,努力做到“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多数人的支持”。三是实施改革态度要坚决,行动要稳妥。很多改革举措比如土地方面的改革、农场移交、组建多元股份集团等,情况复杂、利益多元,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情况和现状,分类指导,甚至“ 一场( 企)一策”、“ 一场( 企)多策”;要试点先行,把脉会诊,庖丁解牛,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四是农垦作为改革主体,要有自我加压、自我革命的勇气,敢于向自身开刀、向改革要出路,农垦的班子和党员干部首当其冲,确实要在这场改革当中发奋自强,向转变作风要廉洁实干担当,自觉做农垦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海南农垦有1041万亩国有土地,人均10.68亩,是全省平均水平(5.03亩)的两倍多,再加上高度组织化、规模化的优势,没有理由过穷日子、苦日子,没有理由成为省里的包袱。没辙了,看不见亮了,就从改革找出路,就向体制机制开战!前几天,万里同志逝世了,人民怀念他,为什么?当年他担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在安徽支持、推广小岗村搞“包干到户”改革,写报告给中央,最后形成了全国如火如荼的家庭联产承包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此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也给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事不同,道相通。我相信,只要把农垦的体制机制搞活、人和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关系理顺,保住现有橡胶产业但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海南农垦的生产力、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释放出无穷的能量,农垦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对海南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发展环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的突破口,也是优化发展环境、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一招。克强总理上任之初就承诺,本届政府五年之内要砍掉1/3的行政审批事项,到去年底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5月,国务院又提出再砍掉“五个一批”,凸显了中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坚定决心。2013年以来,我省先后4次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193项,瘦身率达79.3%;推行“全省一张审批网”,省级、市县级网上审批系统使用覆盖率达100%,今年上半年省政务服务中心办件时间比法定时间平均节省15.6天,平均提速78%;率先在全国推行“先照后证”、“结婚证和第一胎准生证”同时发放等25条便民措施,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登记制度;建立了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年来完成交易项目2519个,总金额435.6亿元,其中招标采购节约公共资金31.8亿元,土地产权等297个项目增值5.37亿元,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资金,还减少了猫腻,有效保证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公平。总的来说,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中央的指导和要求下,前一阶段工作力度大,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然,这项改革涉及面极广、社会期望值极高,不少企业和老百姓反映改革还不够“解渴”,审批事项的取消、下放和提速的实际效果可能并没有像我们设计的那么好。比如,有的投资项目审批环节比较繁琐,甚至有的副省长都感慨自己管的一亩三分地项目审批太慢,更何况普通企业和老百姓。据了解,一个总投资12亿元的建设工程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前需要编制的各类评估评审报告多达29项,而且不少是互为前置、循环审批,快则要1—2年,慢则要3年,总费用要花去1715万元。再比如,有的省级主管部门主动放权的意愿不强,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含金量”不高。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有110项,目前只下放了一半。有的部门对涉及收费、证照的核心事项,不愿意主动“割肉”。现在投资建设项目必须经过图审,涉及住建、人防、园林、气象、地震、消防等多个部门,为什么搞联合图审就那么难呢?还比如,有的部门审批事项是放了,但由指定的“红顶中介”承接,实际上也是“二审批”,时间消耗长,也截留了改革红利。据统计,目前省直部门管理的中介机构444家,其中338家被指定开展审批或服务事项112项。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加上管理不严,不少中介机构衙门作风盛行,服务不规范、不透明,让企业和群众疲于应付,也滋生了受贿行贿、私分公款的腐败案件。还比如,有的审批权省里放了,但市县承接不到位。为什么?有的是没资质没技术,有的是人员素质跟不上,有的是权力下放部门指导培训不够,导致省里下放的审批权空转,老百姓还是没有享受到放权带来的便利和红利,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

各级政府特别是省直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按照国务院再砍掉“五个一批”的要求,继续取消下放一批“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事项,特别是对符合“多规合一”要求的项目,探索实行以规划代立项,大幅度简化审批手续。二是大力整合规范前置审批,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实施互联网申报和全流程阳光审批,做到公开透明,压缩时间拖沓、权力寻租的空间。三是坚决斩断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的利益链条,重点解决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突出问题,推行中介服务目录管理,发展市场化中介,畅通简政放权“中间一公里”。四是坚持宽进、严管、重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与“互联网+”等创新监管方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推进综合执法,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公正、诚信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同志们,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推动海南改革发展的“关键少数”,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能不能落实,各项重点改革能不能抓出成效,关键靠从严从实的作风来保障。习总书记强调,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我认为,总书记讲的很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抓改革:一要“实”字当头,务实求是实干。各项重点改革复杂而艰巨,必须吃透中央精神、把准海南省情,抓住症结,开实药方,提实举措,用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二要敢于碰硬,勇于担当。重点领域改革都是“硬骨头”,涉及深层次的利益再调整和权力再调整,必须敢担责任、敢担风险、敢于拍板,攻坚克难、一改到底。三要出于公心,为民谋利。毛主席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改革是为了群众,改革也必须依靠群众。各级领导必须秉公改革,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用入情入理过细的群众思想工作、用真利益真实惠,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改革攻坚之伟力就蕴藏在组织起来、动员起来的人民群众“我要改”之中。四要廉洁干净,以上率下。无私才能无畏,各级领导必须带头修身正己,带头一身干净抓改革,这样干,群众才服气,在担当风险、责任面前你才有底气、也才豁得出去。五要为政以勤,精诚所至,滴水石穿。改革攻坚,功在锲而不舍,贵在有恒坚持。改革如此,世上一切成功的事皆如此。大家对这次全会的改革决定和说明认可度比较高,我知道都是几位省领导直接牵头负责,亲自组织研究,甚至具体操刀、连续加班加点,这就是功到自然成,苍天不负有心人。一个地方长期的环境卫生靠什么?靠突击肯定不行,就要靠持之以恒的管理,和通过长期管理培养出的人的文明素养。还有,我们刚刚从瑞典夺冠载誉而归的琼中女足,这群出身农家的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在参赛的13个国家45支球队中七战七捷一举夺冠,打败的都是比自己高出半个头、各方条件都很优越的对手。胜利靠的是她们十年磨一剑的艰辛训练,靠的是场上的拼搏团结,我们还要向琼中女足小姑娘学习。各级领导同志们,在当前全省深化改革的当口,真是太需要我们当领导的付出更多的心血、体能,一天也不耽误地重点攻坚,在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中,拿出乐东征地、搬迁、迁坟的拼劲,有谋略、善决断,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实抓好各项重点改革。

同志们,改革未有穷期,发展任重路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抓住有利时机,坚定不移推进各项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为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注入强劲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注:本文根据作者讲话录音整理)

猜你喜欢
农垦海南改革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怀念海南
改革之路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困知勉行 积厚成器——快速成长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