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统区爱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与基本经验

2015-08-15 00:51
新东方 2015年4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爱国马克思主义

作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大区域,国统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央苏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有着自身的特点。学术界关于中央苏区及专职政治宣传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研究成果已颇为丰硕,但身处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群体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所作出的贡献似乎久为学术界所忽略。基于此,本文试图对抗日战争时期爱国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所作的巨大贡献作一番探讨。

一、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爱国知识分子概况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是指在国民党统治区内,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主张、参加、支持和同情抗日救亡斗争的知识分子[1]。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爱国知识分子的来源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来源比较广,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党内爱国知识分子。本文所讲的党内爱国知识分子主要是指共产党的知识分子。为了维护已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应全国抗战,特别是思想文化抗战的需要,共产党的许多知识分子奔赴国统区,在国统区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唤醒了民族的觉醒,在反对外敌入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茅盾、夏衍、阳翰笙、邹韬奋、郭沫若、邵荃麟、范长江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第二,党外爱国知识分子。本文所讲的党外爱国知识分子主要是指共产党之外的国民党及其他民主党派的爱国知识分子以及无党派爱国知识分子。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种种暴行,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国民党中赞成民主、追求和平的爱国知识分子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悲愤,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邵力子、于右任、王世杰、蒋廷黻、陈布雷、柳亚子等知识分子努力促成国共合作抗日,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他民主党派及无党派的爱国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创作了大量进步的文学作品,传播了先进的理论思想,挽救了中国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全国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老舍、巴金、胡风、黄炎培、闻一多、李公朴、沈钧儒等大量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知识分子为了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而奔走呐喊,其中的许多知识分子还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爱国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第一,文人荟萃,人才济济。抗战期间,国统区凝聚了各界大批的教授、文人、专家、学者等,他们在文艺界、学术界、理论界等领域相当活跃。在文艺界如新闻出版人胡绳、范长江、华岗,作家老舍、钱钟书、茅盾,诗人光未然、王统照,戏剧家陈白尘、吴祖光,音乐家田汉、冼星海,电影家史东山、(苏)罗曼.卡尔曼、(荷)约莉斯.伊文思等。在学术界,如科技工作者竺可桢、苏步青、茅以升、钱三强,文教工作者陶行知、叶圣陶、闻一多、朱自清,社会科学工作者冯友兰、钱穆、金岳霖、陈寅恪、梁漱溟,医学工作者童第周、张孝骞、吴执中、黄克雄。他们都是当时各领域里的精英,为国统区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求同存异,重视统一战线的作用。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群体虽然构成成分比较复杂,代表的阶级利益也有所不同,但他们却尽最大的努力求同存异,构筑知识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自觉适应于全民族的抗战局面。1938年3月27日,由冯玉祥、邵力子、茅盾、阳翰笙等各方人士共96人发起组织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总商会礼堂举行了成立大会[2]。该协会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此外,1937年12月31日成立的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1938年1月29日成立的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也是知识分子组建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通过构建统一战线组织,广大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具有强烈民族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聚集在抗日的大旗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积极参加抗战。此时国统区的知识分子也积极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为抗日救亡奔走呐喊。他们奋笔疾书,为全国抗日局面的形成进行了连续不断、深入人心、卓有成效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

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即“群众认识理论”和“群众掌握理论”两者的辩证统一。具体地讲,首先,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其次,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使人民群众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最后,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在实际运用中对其进行创造性地发展。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统区的知识分子虽然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环境,但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的影响下,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仍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国统区的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文学方面,欧阳凡海翻译的《马恩科学的文学论》对马恩关于“文学创作应坚持现实主义原则”的主张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与详细的阐释。哲学方面,张申府翻译的《论辩证法》,对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张仲实翻译的《费尔巴哈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全面论述。政治学方面,邹韬奋翻译了《苏联的民主》《社会科学与实际社会》,对马恩列的政治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经济学方面,盛志远翻译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对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及工人的工资进行了阐述;何学文、何锡麟、王石巍翻译的《价值价格与利润》对价值、价格与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方乃宜翻译的《马恩论中国》一书写于19世纪50—60年代,书中表达了马恩二人对中国人民所受遭遇的同情以及对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敌入侵及清政府的赞美,同时指出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译者不详,该文阐述了社会主义应如何从空想过渡到科学的问题。对于列宁著作的翻译,国统区的知识分子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凯丰翻译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唯真翻译了《马克思与民族战争问题》,其他的还有译者不详的《论妇女、女工和农妇》《论民族自决权》等。

第二,创办报刊,著书立说。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运用。其中的大批优秀进步作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等组织,创办了《文学导报》等刊物,通过文艺创作的形式,运用通俗化、大众化、人民群众所能接受和喜欢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号召国统区的人民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党内知识分子在南方局的领导下,充分利用《新华日报》和《群众》这两份报刊,刊登了大量论述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及其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重要性的文章,号召人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和解放自己。其他的一些党员知识分子及进步团体创办的报纸,如《南风》《救亡日报》《抗战》《民主报》等也极力动员和号召国统区的人们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革命和解放自身的理论武器。

(二)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

所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即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解释时代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现象、新情况,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指导时代的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结合当时的国情,马克思主义要解决的最大的时代问题就是指导中国人民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因此,团结抗战成为当时中国的时代主题。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第一,面对国民党的政治高压,共产党的知识分子依然坚持不懈地在国统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结合当时的国家形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在国统区进行了重点宣传,充分利用《新华日报》这一党的政府机关报和《群众》这一党的群众刊物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有利条件,对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领导力量、革命动力、革命道路、革命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通过变换编排手段、广告宣传等方式将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刊登在报纸上,诸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均曾刊登在上述刊物上。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在国统区紧紧围绕着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取得抗战胜利这一时代主题对其进行了传播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指出了少数民族的重要性,要正确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争取少数民族的抗日等一系列主张,赋予马克思主义民族革命理论鲜明的时代性。

第二,党外爱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就文艺方面而言,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文学革命理论”的口号,指出文艺要为全民族的抗战服务,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艺要反映现实生活的主张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就民族建构方面,党外爱国知识分子也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沈从文认为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实行区域自治;老舍认为面对外敌入侵,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应当暂不予以考虑,各民族应融合为一个民族统一体,共同御敌于国门外。其他的诸如郁达夫、郭沫若等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在国统区里也极力宣扬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号召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尤其是对少数民族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与重视,对于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要给予尊重与理解,团结和支持少数民族的积极抗日等。这些主张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于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的主张,又结合中国当时的时代主题,提出了适合中国自己的民族理论,即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实现民族认同,从而更好地为抗日服务。

(三)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贡献

所谓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各国一定历史阶段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和本国传统相结合,从而形成各具本国特色的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3]。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在中国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知识分子作出了巨大贡献,国统区的知识分子也包括在内。

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最大贡献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土化。他们在“无产阶级文学革命理论”口号的指引下,结合国统区的实际,对诗歌、戏剧、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创造性地发挥,形成了具有国统区特色的“讽刺文学”等文学体例以及“七月诗派”等进步团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也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发展和运用。革命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4]。马恩除了指出无产阶级要在统一战线中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之外,其他方面并未有太多的论述,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并未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而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却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运用到国统区的实际中。随着与敌斗争的不断深入,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愈来愈感觉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他们始终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不分党派,不论出身,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容纳一切赞同团结抗日的知识分子,建立起了文艺界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而增强了国统区爱国知识分子抗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们的做法为其他群体的团结抗日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国统区乃至全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爱国知识分子在国统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

八年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围绕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和实践,在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当前党中央提出“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新形势下,认真研究和总结国统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传播力量多样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善于团结和利用一切有利力量。在全国抗日的形势下,广大爱国知识分子摒弃一切政治偏见,不论党派出身,不讲阶级利益,不管是国民党中的知识分子还是代表封建保守势力的知识分子,只要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主张,赞成全国抗日,广大爱国知识分子都会以最大的诚意同他们进行合作。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要想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充分团结和利用一切有利力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宣传,让更多的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偏见。

(二)传播方法灵活

面对国民党的排挤和打压,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毫不畏惧,他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巧妙地躲过了国民党的检查。他们经常采用“断章刊登”的方法,即把文章分为几个并不能单独成立的片断分批刊登,通常情况下这是编辑之大忌,但在当时却十分有用。它可以把审查通不过的文章分得面目全非后通过审查,然后再呈现出读者的面前,连在一块读,也就是所谓的“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的方法。1943年底和1944年初,《新华日报》的《新闻副刊》的编辑就采用此方法把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刊载出去,并躲过了国民党的检查,产生的影响不可想象[2]。其他经常被采用的方法还有在重大纪念日举办纪念活动,如在郭沫若50寿辰的时候为其举办了祝寿活动暨庆祝郭沫若文艺创作20周年纪念大会,借助此次活动,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演讲、开座谈会等形式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广告宣传也是他们惯用的一种宣传方式,即通过广告的形式向国统区的人民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总之,国统区的广大爱国知识分子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传播工作,增强了国统区的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现今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也应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法,尤其应重视发挥新媒体的巨大作用。

(三)传播内容重点突出

理论是为现实服务的。针对不同阶段所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对理论的宣传也应有所侧重。抗战时期,面对外敌入侵,全民族团结抗战自然成为时代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自然也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宣传重点,他们对人民群众的作用、民族革命战争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详细的阐述,从而动员和鼓舞了国统区的人民群众积极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极大地贡献。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今天,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宣传和传播的重点理应放到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面,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结 语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个转折点,期间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中作了大量的工作,翻译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著了诸多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有益建议,在内容和形式上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时代化、本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立足当下,广大的爱国知识分子应在吸收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有效路径,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深入系统发展,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1]魏继昆.抗战时期国统区爱国知识分子的贡献[N].光明日报,1998-03-29.

[2]朱猷武,王俊芳.国统区的文化与文化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153,17.

[3]潘西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J].长江论坛,2014( 1).

[4]唐宝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267.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爱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