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研究——以苏扇为例

2015-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职校大师技能

周 敏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215104)

近年来,国家人社部要求大型企业集团和技工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院校基础作用,面向全社会劳动者提供高水平的技能实训等公共服务,2009年又开展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相关工作。紧接着是省、市、区县等各级都逐步开展起来,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苏州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正是在此外部环境下也逐步开展相应工作。以非遗技能专业特色,结合本地高职校专业设置,在高职校建设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非遗技能传承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以苏扇在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中的“如意”檀香扇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探索高职校建设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作模式,以便积累经验,有助于推广或普及此类工作室做出一定的实践与理论的参照。

1 “如意”檀香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建

苏州“如意”檀香扇有限公司是非遗项目“制扇技艺”的传承责任单位,是“中华老字号”的著名品牌。公司生产的如意牌檀香扇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银、轻工部优秀出口产品金奖、首届轻工业博览会金奖、2004年荣获苏州市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和成绩。它是国内最负盛名的扇类产品生产企业。旗下网罗了众多苏扇制扇名家,如国家级传承人苏扇大师邢伟中、省级传承人陈琴等均来自如意檀香扇厂。拉花、烫花、雕花、绘花灯绝活技艺在该单位人才济济,在20世纪的80、90年代创出苏州市创汇的神话。虽时至今日檀香扇由盛而衰,但其单位任然是苏扇技艺的领航员。“如意”檀香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命名是以非遗传承责任单位的品牌来冠名的。其用意在于一是凸显“如意”这百年老字号的品牌优势;二是凸显如意檀香扇厂众多高超技能大师的汇集平台;三是凸显高职校“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经典范例;四是树立行业标杆,扩大苏扇社会影响。

2 “如意”檀香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场地与设施设备

本工作室场地位于苏州旅游财经高职校文旅楼的4楼,共占地有600多平米的专用场地,主要分为三个功能区,一是技能大师工作室办公区(兼展示区)。二是研发中心操作区,包括手工劳作区和器械电脑微雕制作区两个部分。三是学生(学员)微机实训室,拥有40台高配高性能的机房教室。作为校企合作,苏州“中华老字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意”檀香扇厂为本工作室无偿提供了众多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苏扇作品,展示柜,宣传kt版20板等。同时该企业作为苏扇项目传承责任单位,同时成为了苏扇传承教学的企业实践实训的校外基地。

3 “如意”檀香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人员创新构建

由于本工作室是由“如意”檀香扇厂的百年老字号来冠名的。本工作室人员建立其三个团队,一是大师团队,二是学员团队,三是研发团队。大师团队包括苏扇的国家级传承人、行业专家、拉花技师等构成。学员团队众多,包括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以及五年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研发团队是从学员团队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员。大师团队的组成充分考虑了檀香扇技艺的特点。例如陈琴女士在烫花上技艺炉火纯青,孙耀文先生在苏扇新品创意上独树一帜,而拉花工艺一般得3-5年的功夫才能练就一手好手艺。由众多大师组成的团队带领,具有极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每位大师都是某技能技术环节的行业先锋,保证了非遗技艺的高水平;二是大师团队人员在本工作室的时间适当机动和可以灵活调配,能保证高职校非遗苏扇课程的正常开展。三是大师团队成员都来自于如意檀香扇厂,对“如意”品牌的大师工作室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四是如意檀香扇厂具有众多珍贵资源,通过此工作室平台可为院校的传承教学所共享,这对苏扇的普及推广具有积极作用。

4 工作室在高职校传承教学方面的探索——项目化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本工作室以高职课改为前提,各大师团队与教师团队对高职课改有共同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无不体现出现代教育对职业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的重视。高职课改的人才培养从技术型人才到技能型人才的模式转变。项目化教学设计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尤其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更为重要。苏扇艺术的课程落实,主要采用单元化课程设计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把苏扇艺术课程在艺术专业的各个有关课程中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课时、教学计划、教学教案、教学反思的各个环节认真落实。课程的单元化研究性学习要求有严格的教学设计,重点难点,不同课程嵌入的时间长短根据本课程的总体要求来进行设计。苏扇是苏作工艺的典型代表,是吴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在本地高职校开展苏扇课程,更加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特色。教学形式较其他课程的教学具有非遗的特色,呈现多样性。例如:教授式、研讨式、讲座式、观摩式、体验式等等。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工作室大师进入课堂讲学授课;学生到企业实地工厂体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 工作室在院校本教材方面的实践——《苏州檀香扇》、《檀香扇实训手册》

工作室集合校企资源,在苏扇传承基地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编写了《苏州檀香扇》校本教材。本教材是为了适应高职教改的前提下进行的一套全新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理实一体化”的教材要求,紧扣当时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的而编写的教材。此校本教材重点在于阐述了苏扇历史沿革、结构特征与制作工艺、檀香扇的“四花”艺术:拉花、烫花、绘花、雕花、;檀香扇与艺术设计等理论层面上的知识性介绍为主。为更好培养高职校人才,工作室在分析原有理论教材之后,根据教学实战要求,编写校本教材《檀香扇实训手册》,更加倾向于实践实训,尤其是在技能手工实训上例如拉花、烫花技艺方面,保持了非遗苏扇的原生态的文化脉络。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建设为苏扇的有效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 总结

通过在高职校建设的“如意”檀香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作实践,分析和研究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成果等方面进行总结,有助于鼓励和促进苏州其他非遗项目的工作室的工作开展,尤其是对保护传承非遗方面有着积极的社会影响。以工作室为平台发挥非遗传承人或责任单位的作用,为非遗弘扬做出努力。

[1]严璇,唐林伟.“工作室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18).

[2]李国君,梁欢.大师工作室打造技能人才的梦工厂[J].人事天地,2013(11).

[3]孙兴伟.姑苏大师群落成长记[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4(5).

[4]鲁储生.技师学院项目引领式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模式初探[J].职业,2014(18).

猜你喜欢
职校大师技能
大师剪我也剪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的职校我的梦
画唇技能轻松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