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变性职业生涯时代的生存之道

2015-08-15 00:54杨桂兰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变化职业

李 凤 杨桂兰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进入新的世纪,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商业环境的变化和技术革命,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的现在,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突发事件的增多,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稳定被打破,原来那种被雇主主宰的职业生涯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职业生命的主动权被我们自己所掌握。由雇主主宰的职业生涯,被一种可选可变可充分发挥自我的新体制替代,在社会保障制度之下宽松的用工环境人才的自由流动,给我们的社会注入流动的生命。一种职业生涯的新概念——易变性职业生涯也随着产生。这对雇佣双方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在大学生和社会发展链条中,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已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步骤,它决定着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能量启动质量的高低,进而决定着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传统性就业行为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大学生的就业受到社会中某些约定俗成的因素所制约,传统的就业观念对求职者,尤其是大学生影响尤为明显。

价值合理又称伦理合理,即“取决于因为自身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其他行为形式的缘故而在价值上的自觉信仰的行动,独立于这种价值的现实成效方面”。在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中,有时价值和理性行为也决定着大学生就业时是否能够按照社会需求,达到与社会发展一致,并且是否可以合理的科学定位自身的求职。

1 传统的职业生涯与易变的职业生涯的区别及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 20世纪 60年代,并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在企业界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受到企业和员工的普遍欢迎。

传统意义上,职业生涯可以描述为与一位雇主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内部升迁,在一个公司或组织的经过良好定义的连续职务序列阶梯上发展。例如,在企业中由技术工人到技术员再到工程师,直至总工程师。

易变性职业生涯是指由于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及工作环境的变化,企业或组织经营环境和内部政策的变化这些多样化的原因,使得员工更加频繁改变自己的职业。例如,开始工作为技术人员,后期为管理人员。

在传统的职业生涯时代,雇主安排员工的职业发展,而现在易变职业生涯时代认为员工本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主要责任。

[1]宁本荣2004年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上发表的《环境变迁中的职业生涯管理》对易变性职业生涯与传统职业生涯进行了比较,指出易变性职业生涯的主要特征是“无界性”,也就是职业的选择无边界,其目标是心理成就感,员工必须具有动态的学习能力,并通过 对易变性职业生涯产生的内外动因进行分析,在易变性职业生涯中个体应认清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设定合适的生涯目标,主动谋求生涯发展并培养职业敏感性防止“职业枯竭”。

进入新时代,职业现状的变化就更加复杂了,国际上的金融危机突发,我国的农村城镇化,国家政策微调的变化,企业的兼并等等。传统的职业生涯已渐渐的淡出我们的视线,易变性职业生涯以来到我们面前,从总体趋势上看,在易变性职业生涯模式下,员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工作越来越缺乏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员工需要具备更加灵活多样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企业间对于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了,在留住核心员工方面企业面对更大的挑战,如何在这诸多变化和不稳定的情况下使我们的职业生涯得到好的发展,这是雇佣双方都应努力探讨的问题。

2 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生存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就要对自我职业生涯要有长远的规划。我们要面对现实,首先做好基本功,具有必备的知识储备,这是一切的基础,其次,真对职业的变化,不断的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加强自身的能力,增强职业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标准不变的职业场所,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着很多可变性,选择与被选始终伴随着我们,得与失,取与舍,一时的利益与长期的发展等等的难题会使我们迷茫。另外,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是强势的,作为被雇佣者,我们很多时候是弱势的,这种强弱之间的关系,在这人口爆炸和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会有很长时间不会被打破,“变”是永恒的,我们在变,雇佣者着也在变,这种变一方面给予双方活力,另一方面却给双方造成损伤,企业(雇佣者)伤不起,我们更伤不起,“生存”和“弱者”两个方面都要求我们,做好基本功容忍包容自我与企业之间的问题,处理好自我个性与企业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在满足个人利益的条件下忠诚于企业(雇佣者),和谐的延续与企业的关系,在变与不变之间达到一种稳定,同时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规划管理方向,尽可能的向我们自己的既定规划目标靠近,逐步实现我们的职业规划,慢慢的你应在你与雇佣者之间找到一种和谐,一种动态的平衡,使我们的职业处于一种相对的常态的不变的状态,这是我们完成自我职业规划,在这易变职业生涯时代的生存之道。

[1]宁本荣.环境变迁中的职业生涯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

[2]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及效果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2,4.

[3]杜彬彬.现代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J].兰州学刊,2003(3).

[4]阮爱君.组织职业生涯发展管理的未来走向[J].软科学,2004.

[5]柳婷.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6(7).

[6]周文霞,李博.对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工作卷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

[7]KING Z.Career Self-management:Its Nature,Causes,an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

[8]许琦,许百华.员工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7,30(1).

[9]翁清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决策质量的作用机制[J].管理评论,2010(1).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变化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从9到3的变化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鸟的变化系列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