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枯病的研究现状

2015-08-15 00:51崔巧爱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18期
关键词:青枯病侵染镰刀

崔巧爱

(河北省唐县对外蔬菜良种繁育站,保定072350)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腐病、玉米茎基腐病,具有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减产严重、防治困难的特点,是世界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国内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在河南、河北、广西、吉林等20多个省区相继发生,大田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地块高达80%以上,甚至完全枯死[1]。目前病害仍呈扩展趋势,危害逐年加剧,一般年份产量损失在20%左右, 严重的可达50%以上[2],已成为继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之后我国玉米生产上又一重要的玉米病害。

1 玉米青枯病的病原

1.1 玉米青枯病的优势病原菌

关于玉米青枯病的病原,国内外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在多数情况下,玉米茎腐病系由数种真菌和细菌复合侵染将近成熟的玉米植株,要鉴定清楚其中某个病原菌是困难的[1]。

国内有关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种类的报道,归纳起来有3种观点:①镰刀菌;②腐霉菌;③镰刀菌和腐霉菌混合侵染。

1.2 玉米青枯病的发病规律

玉米青枯病是典型的土传根病,其传染循环是由种子和土壤带菌诱发苗期病害,再导致茎腐病。此病始发期在灌浆末期至乳熟初期,发病高峰在乳熟后期至蜡熟期[3]。发病与否和轻重与品种、气候、土壤、耕作栽培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2 玉米青枯病发病机理

从病原菌的侵染部位来看,禾谷镰刀菌主要侵染胚根,腐霉菌主要侵染次生根和须根,所以腐霉菌的致病作用要比镰刀菌强[4]。也有研究认为,禾谷镰刀菌比腐霉菌的定殖能力强,能够在腐霉菌落上生长,而腐霉则不能,但腐霉菌具有快速生长的优势。而且腐霉菌代谢产物可以刺激镰刀菌的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正是由于这种效应才出现了腐镰伴生的现象。同时由于镰刀菌对腐霉菌的覆盖能力,使得分离与采样时间的差异引起两种病原菌分离频率上的差异[5]。因此,依据腐霉菌的弱定殖快生长的特性和田间较高的分离频率及其耐高湿低氧能力,可以推测腐霉菌很可能为高温条件下主要的初侵染源,先于镰刀菌侵染,否则就难以在定殖过程中与镰刀菌竞争。由于茎腐病潜育期比较长,所以毒素在病组织内逐渐积累可能是造成危害的重要因素。镰刀菌产生的毒素致病作用可能比腐霉菌更大一些。

3 玉米青枯病的田间发病症状及防治对策

3.1 田间发病症状

该病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进入发病高峰。从始见病叶至全株发病的平均时间为7天,短的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常见有以下3种类型:青枯型,又称急性型;黄枯型,又称慢性型;湿腐型。

3.2 防治措施

该病主要在玉米生长前期侵染,故防治宜早不宜迟,并且以农业防治为主,实行综合防治。3.2.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轮作倒茬:在同一地块中连年种植玉米,可造成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发病会逐年加重。如果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可减少侵染来源。

(3)清除菌源: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和落叶,深翻深埋或集中烧毁,秸秆肥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4) 合理施肥:玉米青枯病病菌属弱寄生菌,在玉米中后期生长衰弱时才大量发病,在玉米正常施肥的情况下,注意合理施用钾肥、锌肥,可以改善玉米农艺性状,促使玉米健壮生长,大大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方法是:玉米幼苗期,每公顷用锌肥22.5~30 kg、钾肥150~225 kg,混合后穴施于玉米茎基部7~10 cm处。

(5)防治害虫:及时防治玉米螟虫、粘虫等虫害,减轻玉米植株创伤。

(6)田间管理:及时做好中耕、培土、除草工作,并避免各种损伤。低洼地应注意雨季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强土壤通透性。

3.2.2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①种子消毒。用50%托布津粉剂500~1 000倍液,于播种前浸种2 h,清水洗净后播种。②种子包衣。选择合适的玉米种衣剂对玉米种进行包衣,杀菌除虫,抑制玉米苗期病害的发生,从而健苗壮苗,提高抗性。

(2)田间施药:选用65%代森锰锌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根茎,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1]吴海燕,孙淑荣,等.玉米茎腐病研究现状与防治对策.玉米科学,2007,15(4):129~132

[2]谢富欣,黄秋平,赵花周,等.我国玉米茎基腐病研究进展.陕西农业科学,2005(3):93~94

[3]雷玉明.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农业科技通讯,2005(5):6~7

[4]晋齐鸣,潘顺法,等.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性及侵染规律的研究.玉米科学,1995,3(2):74~78

[5]陈绍江,宋同明,等.玉米青枯病病原腐霉对其伴生镰刀菌的影响.植物病理学报,1997,27(3):251~256

猜你喜欢
青枯病侵染镰刀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大白菜苗期根肿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
酷虫学校再遇镰刀帮(一)
一把镰刀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烟草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