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5-08-15 00:51王维红马雪琴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18期
关键词:金昌市板蓝根中药材

王维红,马雪琴

(甘肃省金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金昌 737100)

金昌市地处河西走廊东段,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海拔为1 300~2 400m,年平均气温4.8~9.2℃,年降水量140~350mm,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气候冷凉,病虫害种类少,境内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适合中药材生长,具有发展药材种植的优越气候条件。该市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人工种植中药材已有一定的规模和经验。近年来,该市按照 “以产业提升农业”的理念,以资源为依托,以群众为基础,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资源,把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 “亮点”来抓。

1 发展现状

据统计,金昌市已发现野生药用植物211种,开发和利用100余种,品质优良的大黄、甘草、锁阳、麻黄、秦艽、独活等。1957年永昌县引进甘草、银花、宁枸杞、牛蒡子等在朱王堡、宁远堡、双湾、红山窑等地进行试种栽培,1978年全县种植药材面积达20hm2。近20年间全市有9个乡 (镇)种植中药材,但面积超过67hm2的主要集中在5个乡镇,分别是河西堡镇、六坝乡、朱王堡、东寨、水源。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到2014年面积增加到1 426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91%。据统计,目前该市可种植品种有甘草、黄芪、黄芩、板蓝根、防风、枸杞、独活、丹参、大黄、柴胡、半夏、琉璃苣、白术、生地、麻黄、白芍等20多个品种,主要种植品种有甘草、黄芪、黄芩、板蓝根、防风、枸杞等。起草制定了 《金昌市无公害甘草技术规程》、 《金昌市无公害黄芪技术规程》、 《金昌市无公害板蓝根技术规程》等4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建立了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体系和中药材质量安全体系,并在中药材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1 种植情况

2012年种植面积953hm2,产量达到1.52万t以上;2013年种植面积1 366hm2,产量达到 1.74万t;2014年种植面积1 426hm2,产量达到 1.99万 t。其中板蓝根59hm2, 比 2013年减少 44hm2; 甘草 175hm2, 比 2013年减少 185hm2;防风 53hm2,比 2013年减少66 hm2;黄芪257hm2,比 2013年增加 147hm2;白芍 73hm2,比 2013年增加55hm2;其他品种与2013年基本持平。

1.2 经济效益

1.2.1 甘草

种植投入成本达到323元/hm2,产量 60~67kg/hm2。2013年市场价格鲜均价3.8元/kg,产值228~255元/hm2。2014年市场价格鲜均价2.8元/kg,产值168~188元/hm2,产值较2013年比下降了26%。

1.2.2 黄芪

种植投入成本达到280元/hm2,产量 53~67kg/hm2,2013年市场价格鲜均价8.3元/kg,产值439~556元/hm2。2014年市场价格鲜均价5.6元/kg,产值297~375元/hm2,产值较2013年比下降了32%。

1.2.3 板蓝根

种植投入成本达到130元/hm2,产量 53~67kg/hm2,2013年市场价格干均价6.8元/kg,产值360~456元/hm2。2014年市场价格和2013年基本持平。

1.3 加工情况

金昌市中药材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多年来该市中药材均已鲜货销售为主,近两年初步开始进行初加工销售,加工数量占总量的10%左右。以甘草为列,干货加工销售,每吨可增加2 000多元,可极大提高效益。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规模小、年际间价格大

自种植中药材以来,2014年的面积最大为1 426hm2,全市没有一年种植面积突破2 000hm2,没有一个种植面积超过667hm2的主体品种,规模小、基地不稳定,农户与外界交流少,种植品类和规模与市场需求不对接,造成价格差异大,药农收入不稳。

2.2 经济效益不明显

该市引进的种子苗木质量差,导致大田生产产量低,商品质量差,加上中药材种植投入成本高,品质、产量良莠不齐,农户种植的中药材主要由个体商贩收购,药农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市场收购价格逐年降低,效益不明显。风险值大,种植积极性受挫。

2.3 卖难现象突出

由于该市中药材种植分散,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导致种植技术不够规范,种植管理粗放,品种退化严重,无法满足制药企业的需要。加之缺乏中药材公共信息平台,药农获取市场信息渠道少,分析市场、研究市场不足,在中药材种植上存在一定的盲目和随意性,销售上随收随卖,卖不出好价钱,甚至出现滞销。

2.4 技术力量薄弱

该市虽然在中药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历练了一批乡土人才,但从事中药材产业发展设施建设、企业培育、栽培、育种、加工的高级人才缺乏,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专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指导生产实践经验不足,技术服务推广跟不上,农户对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掌握不够,深入交流少,导致了单产和效益都较低。

2.5 产后加工层次低

全市加工企业仅有河西堡镇私营企业和喇叭泉林场枸杞加工厂两家,规模小、加工增值率低,加工企业主要是清洗整理和饮片加工,中间物提取的企业为空白,大部分药材仍以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出售,且加工场所不合格,设备简陋,工艺水平低,产品升值、增值空间小。

3 发展建议

3.1 调整种植布局,形成地方特色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采取农业项目扶持、企业参与建设、协会组织营销的模式,建立 “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原料基地,不断提高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形成最佳种植区域,以河西堡、六坝、朱王堡、东寨、水源、双湾等乡镇建设种植基地,重点发展以甘草、黄芪、板蓝根、防风等品种,适当发展丹参、独活、大黄、百合、枸杞等品种。

3.2 动员土地流转,鼓励规模化种植

积极动员药材种植区域农户和企业以土地流转形式发展中药材生产,鼓励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外来客商进展规模化种植,高标准建立稳定的地道的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3.3 积极大胆探索,促进产业化经营

中药材生产在该市已初具规模,但尚未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更没有创出在市场上有知名度的中药材药品品牌,其产品仍处于原材料的初级阶段。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政府必须扶持企业建设,规范中药材种植,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3.4 抓好科技服务,建立健全体系

聘请全省中药材专家,对制定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专业咨询,同时利用公共信息平台及其他宣传媒体,发布药材信息。并发挥各涉农部门、药材公司、农村经纪人和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围绕中药材的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推销以及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提供系列化服务。

3.5 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提高加工增值能力

以现有的中药材加工企业为基础,做好技术设备改造,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加工能力。由主管政府统一规划水、电、路、地 “三通一平”,建设高标准中药材加工工业园。通过制定政策,加大招商引资,重点扶持建设一批达到国家GMP技术标准的中药材标准提取物生产企业,引进制药企业和饮片加工企业,在已达到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基地,建立企业和农户的长期产销合作关系,形成加工企业集群,提高加工增值能力。

猜你喜欢
金昌市板蓝根中药材
南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甘肃金昌:戈壁“镍都”变田园花城
喵?我能听懂你说话!
利用物流销售假烟获利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金昌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您真的了解板蓝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