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一核两翼”质量发展之我见

2015-08-15 00:44黄培东
中国质量监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竞争力核心质量

■文/黄培东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企业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其根本是核心能力的竞争。在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的新阶段,创新驱动必然要求关注质量要素、发挥质量作用,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所谓“一核两翼”,是指以质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为支撑的质量发展战略。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英国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论文。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已不再归功于短暂的、偶然的产品开发或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在这篇千余字的简短论文中,没有对核心竞争力做出明确的定义,也没有揭示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只是简单描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象特征。但即便如此,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学术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在此后数十年中,世界各国学者、专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提出观点。比如,西方学者蒂斯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柱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鲍·埃里克森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巴顿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等。

综合来看,各种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有定论。从字面意思来看,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最终赢得竞争所需具备的关键和独特能力。从整体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非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由多个要素有机构成的能力体系。毕竟,企业的竞争力是复杂多样的,既包含人力资本、生产技术、研发技能,也涵盖营销服务、品牌管理、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真正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也只能依赖能发挥关键和独特作用的核心竞争力。正如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刘翔,受肌肉强度、爆发力、耐久性等因素影响,其综合身体素质并不比国外高级别运动员更出色。之所以能够击败对手,关键在于其身体的协调性、稳定性以及完美的跨栏技术优势发挥了作用、弥补了缺陷。而这些优势,正是刘翔得以获胜的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作者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表象特征(或称检验方法):一是价值性。即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和超过同业平均水平的超值利润;二是独特性。即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形成的,蕴育于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内质,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三是延展性。即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领域延伸,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成功。因此,对于一个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是其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具有异乎寻常的战略意义。

首先,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体现了企业以顾客为本、满足顾客需求的发展理念。企业的关注点超越了具体的产品(服务)以及企业内部的业务单元,更聚焦于产品(服务)背后的要素,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其次,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体现了企业以经验知识积累、开发创新为基础的发展理念。企业的关注点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技术改进和创新,而是更聚焦于企业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使竞争对手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模仿和超越,企业也因此具有更为强劲和持久的动力。

第三,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体现了企业不拘泥于局部优势的发展理念。企业的视野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产品(服务)在市场中的胜负,而是更聚焦于产品相关领域和产业链整体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空间因此更加广阔、战略更为长远。

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体现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质量的概念也逐步深化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不断总结和提炼基础上,作出如下定义: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要的程度。作为符合性和适用性的综合体,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等特征,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内在关联,充分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

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质量反映了主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满足要求”是质量的基本特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与之相同,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以满足顾客需求、为顾客带来长期利益为关注重点。因此,质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共同的本质内涵和追求目标。

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质量的经济性要求物美价廉、物有所值,体现在用最有效的投入产出高质量产品(服务)。企业作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动的经济组织,营利性是基本属性之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由营利水平来体现。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重视质量,以过硬的质量水平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才能长久赢得市场认可,占据市场份额,获得市场盈利,最终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积累财富、提供动力。

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广义的质量,不仅包含产品、工程、服务质量,还扩展至过程、体系、组织的全部,并延伸到员工技能、工作质量、创新能力、团队精神以及财务效益、经营状况、管理水平、行为模式、制度规范等内容。同时,质量的相对性要求,即便是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不同层次的顾客需求也不同。质量的这些特征,无不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相契合。企业只有通过质量提升,才能够有效支撑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助推企业向多领域延伸和发展。

质量工作的目标、路径和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指导实践”是重要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深入研究质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有助于探寻事物本质,发现彼此关联,指导工作实践,促进质量事业的发展。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或许可以对质量工作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一是质量工作的目的重在“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发展需要。通过服务于企业、行业、产业的发展,助推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提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终实现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目的。这是质量工作的魅力所在,更是质量工作的重要和伟大之处。

二是质量工作的路径重在“企业为主”,体现企业的主体作用。如前所述,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源动力。各级质监部门应把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始终放在企业身上,以企业为关注重点,充分发挥自身行政、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通过政策引导、行政监管、技术支持等途径,指导和推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是质量工作的方法重在“一核两翼”,发挥社会的综合效能。透过核心竞争力的三个表象特征可以清楚地看到,质量、创新和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一核两翼”就好比是鸟的身体与双翅、飞机的机体与两翼:质量是核心,是技术创新的平台和载体,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和延续。创新和品牌是手段,是提升质量的重要方法。脱离质量这一实体,再独特的创新、再知名的品牌都只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企业也难有长远发展的可能。因此,包括企业、政府、行业组织等在内的全社会,应始终围绕这三大要素,确立“一核两翼”质量发展思路,打造质量社会共治格局,营造质量齐抓共管氛围,充分发挥质量工作各项政策、措施、平台和方法的作用,支持和促进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提高技术创新和品牌发展水平,为构筑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竞争力核心质量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质量投诉超六成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